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平 《世界民族》2003,(4):59-71
文章认为 ,孟高棉语民族的发祥地应在中国西南地区 ;公元 9世纪后以今柬埔寨为中心诸多操早期高棉语的民族经融合其他一些民族形成了以真腊 -高棉语言、文化为基础的现代高棉人。  相似文献   

2.
颜其香和周植志所著《中国孟高棉语族语言与南亚语系》一书的出版 ,对于孟高棉语族研究是一大贡献。两位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研究员 ,他们于 2 0世纪 50年代开始调查佤语及其方言 ,他们的研究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此书中列举的相当丰富的文化资料和语料 ,都来源于他们多年的调查研究。在中国的各种语言中 ,属于南亚语系的有孟高棉语族和越芒语族 ,其中 ,属于孟高棉语族的民族有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和格木人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省 ;属于越芒语族的民族有生活在云南和广西交界的巴琉人、莽人 ,还有广西的京族。此书的第一…  相似文献   

3.
中老跨境民族的区分及其跨境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老挝的跨境民族的形成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两国边境线划分之后才形成的,二是由于民族迁徙才形成的.中老跨境民族包括藏缅、苗瑶、孟高棉语族的民族,他们不只是从中国迁入老挝,也有从越南迁入的.尽管中老跨境民族有名称不对应的情况,但他们的联系是密切的.  相似文献   

4.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越族(5000万人)以外,在它的领土上还居住着其他一些民族(620万人),其中包括山地孟高棉人(54.55万人)。平原高棉人的民族成分已有许多著作论及。相对而言,对山地孟高棉人则研究得较少。对这些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1975年,然而迄今尚无有关山地孟高棉人民族成分的详尽资料。美国控制越南南方时期(1975年以前)所得的资料又很不完整,而且有时互相矛盾。同时,对山地孟高棉人、包括对其成分  相似文献   

5.
中国苗族亲子连名制初探宇晓亲子连名制度,即英语民族学文献中所谓的trkeisonymy,①是一种在我国有着广泛分布的命名制度,究其最集中的核心分布区,应首推我国的南方民族地区。对于我国西南地区藏缅语族和孟高棉语族诸民族以及台湾岛上一些土著族群的亲子连...  相似文献   

6.
民族国家的命运及其民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造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冲击和诘难 ,但民族国家将依然是国际体系中的主要行为者 ,民族和国家之间的不和谐只有通过民族国家的不断构建和完善才能解决 ,民族诉求的最大目标仍然是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面临着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 ,但民族融合、民族文化、民族主义是所有民族国家的共同性问题 ,促进民族融合、鼓励民族文化创新和适应、正确引导民族主义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同样面临着民族问题 ,民族人口数量规模上相对人口和绝对人口的增加以及民族分布的广泛性说明了民族问题在中国社会问题中的权重有可能加大 ,另外 ,民族的区域性和区域的民族性既是合理的历史继承 ,但同样对社会流动和整合带来现实的阻碍 ,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对东南亚三个语系中争议最少的是澳亚语系。一种较为特别的名称(有时取其狭义)是孟高棉语,它来自孟语和高棉语。操这两种语言的人曾统治过大印度化的诸王国。在德瓦拉瓦提和别的地方的孟人从前控制过泰国中部和北部,后来控制过缅甸北部。高棉人至今仍是柬埔寨的主体民族,但他们以前的地盘要广阔得多。大多数学者把越南语包括在这一语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青海省海东地区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人口状况、民族人口分布情况,从这两个方面反映当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泰语民族的迁徙与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平 《广西民族研究》2005,84(2):134-143
泰语民族的发源地到底在哪里?或者说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与之毗邻的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区的现代傣、老、泰、掸诸民族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国际泰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泰语民族的发祥地是在今广西、云南和越南交界一带地区,其先民是后来才辗转迁徙到今天他们居住的这一带地区并形成今天分布在中国云南和东南亚的傣、泰、老、掸诸民族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思茅市孟连县独特神奇的民族文化环境、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文物、丰富深邃的民族文献古籍、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学艺术、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赋予了孟连旅游业以神奇的魅力。在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中,孟连紧紧依托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作为民族旅游的灵魂支点,使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孟姜女     
孟姜女的传说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长期以来,它以各种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影响很大.孟姜女的传说是以反封建压迫、反暴政为主题的人民口头创作.孟姜女是一个艺术形象,严格说,她与历史上的杞梁妻是不同的.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如果没有长期的封建统治,没有秦始皇筑长城,没有徭役等暴政,就不会产生孟姜女传说的.孟姜女的传说只不过拿杞梁妻做由头来说事罢了.孟姜女的传说是有悲剧色彩的,孟姜女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然后投海而死,何等悲壮!哭倒了长城,多么大胆的艺术想象!  相似文献   

12.
13.
白草 《回族研究》2006,(3):99-104
王蒙有两部小说作品描写了回族人物,一部为系列小说《在伊犁》中的短篇小说《好汉子依斯麻尔》,另一部为“季节系列”中的长篇《恋爱的季节》。当我们将关注的范围缩小到他小说中的回族人物形象描写时,便可以看出,他对回族的描写不是孤立的、静态的,而是放置在中国当代历史的大背景下,描写了他们与时代、社会变迁相联系着的命运际遇。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傣族寨神勐神祭祀的考察,提出祭祀具有鲜明的集体表象特征,是在集合群体的共同参与中进行。集体表象特征表明傣族寨神勐神祭祀是社会性的存在,具有引导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岛语族"的起源课题在中、外学术上都有很长的探索历史,西方学者主导的太平洋跨界民族史学研究主要着眼于"今南岛语族"人群的语言学视野,而从所谓"今南岛语族"生存的空间范围去寻找"原南岛语族"的文化起源,忽视了现今已经消亡的、但在壮侗语族和闽、粤等汉语方言中尚保留浓厚的"古南岛语底层因素"的华南地区的材料.我国学者主要是在中国民族史的学术框架中探讨"南岛语族"的文化来源,站在华南百越民族史的学术视野上,充满华南大陆向海洋单线传播、扩散的观点."南岛语族"的起源研究,必须从包括华南在内的亚洲东南海洋地带土著文化史的宏观格局中认识,从历史学、史前考古学、民族考古学、语言学、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的综合考察,才能得出接近历史真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the concept of orientalism to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news media and individual representations of minority groups in Europe. Even though the case study focuses on Narva, Estonia, the model here provides a basis for comparing the identity formation practices, particularly of geographically separated Russian speaking minority groups in Europe. Narva’s large Russian speaking population and geographical proximity to Russia have been pinpointed as security concerns due to the convenie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mass media sponsored by the Russian Federation causing a misrepresentation of Russian speaking minority groups in international media.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蒙元时期的皇后、摄国称制、垂帘听政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皇后干政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8.
19.
人们一向对喜马拉雅山区居民的适应策略怀有极大的兴趣 ,尤其关注高海拔山地的农业、畜牧业和商业在居民生存活动中的交互作用。本文篇幅有限 ,不可能对此作大量的描述 ,只想选择一个山区 ,量力而行地勾画出其居民适应环境的鲜明特点。这个山区叫做利米 ,② 位于尼泊尔西北部与西藏交界的一条峡谷。特别需要指出 ,本文将试图展示利米峡谷居民适应系统的内在动力 ,即这些高海拔山区的居民所采用的杂多的适应策略。利米峡谷是卡尔拉利地区的乎木拉区最遥远的地方。峡谷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海拔较高 ,四周是重山峻岭 ,峡谷内部有一条河流 ,居民…  相似文献   

20.
佛教禅宗心性论是佛学的核心义理之一,旨在启迪人从心灵中寻求“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它强化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这一特征与艺术创作的主体精神有着内在的相互通融和契符。韩孟诗派是中唐最具特征的诗派,此派诗人在诗歌创作实践中都表现自我主体意识,抒写心性,而形成这一创作特征的深层文化思想背景正是佛教禅宗心性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