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西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在其部长和鄂尔勒克率领下远徙伏尔加河流域,在那里“放牧牲畜,逐水草围猎之利,”(1)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汗国,直至一七七一年渥巴锡率部重返祖国,他们留居那里近一百四十年。在这近一个半世纪的时期里,土尔扈特蒙古在伏尔加河流域所建立的封建汗国大体上经历了如下几个时期:(一)一六三二年(2)至一六六九年,即和鄂尔勒克率部迁到伏尔加河流域后,其子书库尔岱青、孙朋楚克开拓局面,建立政  相似文献   

3.
叶尔羌汗国灭亡时间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兰 《西域研究》2002,3(3):27-28
叶尔羌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东察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尔汗的子孙萨亦德汗于1514年建立的一个政权.其疆域包括我国新疆的南部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区,首都为叶尔羌(今莎车县).这一政权存在了近两个世纪后,被卫拉特蒙古的准噶尔汗国所灭.  相似文献   

4.
明代瓦刺是蒙古族的一支,元代称之为斡亦刺。十三世纪蒙古人统一西域,建立了四大汗国,在西域各地广辟官道,遍设驿站,减少了丝绸之路上的艰难险阻。而紧随蒙古人入主西域的回回凭借其出类拔萃的商业才能和得天独厚的多语言条件,很快与西域的商业前辈畏兀儿人齐驾并驱,并取而代之,成为继粟特人,畏兀儿人之后,垄断丝绸之路的最后一个商业民族。  相似文献   

5.
十三世纪初,蒙古部乞颜氏酋长铁木真,以杰出的军事才能,击败了西起阿尔泰山,东至兴安岭,南起阴山北麓,北至贝加尔湖的漠北草原各游牧部落,于一二○六年创建了蒙古汗国,结束了漠北数百年的分裂历史。成吉思汗所统治的漠北地区,“隔以山谷,雍以沙幕”,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生活极需的农产品及其他更多的物资。为了满足经济上的需要,代表草原游牧贵族利益的成吉思汗,乃向四邻地区发动了一系列掠夺战争。正当成吉思汗统一了漠北,向外扩张之际,在我国漠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正处于几个封建政权同时并存,相互掠夺、连年征战的分裂时期。在黄河流域,河套以西有党项拓拔氏建立的西夏国,河套以东,先是契丹族耶律氏建立的辽国,后有女真完颜氏建立的金国;在今  相似文献   

6.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9,22(2):71-75
明代后期,藏传佛教的格鲁派(黄教)适应蒙古封建领主建立且维护汗权的政治需要得以传入,并渗透到蒙古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领域,对当时蒙古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黄教的传入从根本上改变了整个蒙古民族的宗教信仰;促进了蒙藏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蒙古地区寺院建筑的发展;同时也消解了蒙古族尚武的传统精神,对蒙古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几次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大融合时期,元朝就属于这样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蒙古统治者的支持与倡导,理学在全国各民族中,尤其是在蒙古族中得到了迅速传播。它推动了蒙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交流,促进、深化了蒙古的封建化。与此同时,受蒙古入主中原的影响,理学自身在元代也得到了补充,从而为理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的承递作用。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随着军事上的胜利,便日益多地接受了周边被征服民族的文化。尤其是蒙古奴隶主统治者的统治范围扩大到已经具有高度封建文明的中原地区后,中原地区封建的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封建文化开始逐步地注入蒙古奴隶制生产关系中,进而使蒙古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变革更加深刻、急剧。蒙古统治者刚进入中原,就被中原的封建物质文明所吸引。由于传统儒家学说的影响,蒙古统治者不断调整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政  相似文献   

8.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建立了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及其后裔三次西征的结果,使波斯及西南亚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在这里建立了伊利汗国。伊利汗国的史家对当代的历史撰写了不少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志费尼的《世界征服者史》,另一部是拉施特的《史集》。汉译本《世界征服者史》,一九八二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今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译本《史集》第一编(《蒙古史》)第一卷第  相似文献   

9.
蒙古汗国时期建立的诸王分封制,对于调动各部的武装力量,加速征服战争的进程,巩固对占领区的军事控制,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统一全国局面的逐渐形成,诸王分封制开始走向了它的反面,一些实力雄厚的蒙古诸王逐渐滋长了与元中央政权的离心倾向,他们或者拥兵自立,或者觊觎皇位,酿成了元初蒙古诸王的一系列动乱。  相似文献   

10.
一、蒙古族哲学的特点蒙古民族从古以来生息繁衍在我国北方的广袤草原上,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形成民族,经过近千年的奴隶制社会,于公元十世纪开始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合不勒罕及其政权的出现是蒙古封建制的初始标志,之后又经千年,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封建制走向解体,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二千多年的悠悠历史过程中,蒙古民族随着社会进步民族发展,创造具有民族特点和草原气息的灿烂文化,形成反映民族智慧和时代精神的哲学思想,这是蒙古族对世界文化和哲学思维作出的贡献,也是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的价值所在.应当看到,古代蒙古社会的变迁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之中发生的.蒙古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决定了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处于较低形态的特点.它的奴隶制哲学没有古希腊哲学那样发达,封建哲学没有宋明理学那样先进,资产阶级哲学也是贫乏的.总之,蒙古族哲学  相似文献   

11.
呼伦贝尔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历史上有许多游牧民族或部族在这里活动.在<蒙古秘史>中.记载了许多发生在今天呼伦贝尔地区的事件.这部分资料虽然比较散乱,但对于研究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前后的历史活动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发祥于这个地区,在成吉思汗统一诸部的过程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12.
收继婚,是古代欧亚草原上各游牧民族普遍盛行的一种妻后母、报寡嫂的婚姻习俗。一元朝是十三世纪时由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庞大统一的封建帝国.他们同样实行古老的收继婚。正如《出使蒙古记》所描述的:“每一个男人,能供养多少妻子,就可以娶多少妻子,…。按照他们的通常风俗,可以同任何亲戚结婚,  相似文献   

13.
从元太祖十三年(1218)蒙古赴高丽征讨契丹叛军,到中统元年(1260)元世祖忽必烈继位,是大蒙古国政权与高丽互动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高丽对于蒙古政权屈服与抵抗并存,经过蒙古的征伐,高丽出现了归附蒙古政权的趋势。元世祖忽必烈继位以后,改变了对高丽武力征讨为主的政策,通过对高丽怀柔、政治胁迫以及武力威慑相结合的手段,使高丽纳入元朝的藩属体系,元朝统治高丽的制度体系建构完成。这个体系是蒙古统治者政治军事扩张政策和高丽追求国家生存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在高丽以臣服和成为元朝藩属为代价,保住了其政权的生存,元朝则通过控制高丽国王任命、高丽世子入质、元丽通婚等手段控制高丽政权。这种制度成为元朝中后期元丽互动的主要政治规范。  相似文献   

14.
十三世纪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大动荡的世纪。从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在大半个世纪中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远征,以雷霆之势扫除了无数封建壁垒建立起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由于壁垒的扫除,欧亚之间在相当长期间的交通畅通,十三世纪时有不少欧洲人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而早于马可波罗二三十年就已有不少欧洲传教士曾从西方来到东方,其中有两位西欧传教士普兰·迦儿宾和鲁布鲁克曾分别于1246年和1253—54年来到蒙古地区,记载下了有关蒙古社会各方面情况的行记,是研究早期蒙古史的重要史籍。  相似文献   

15.
战争的形式、手段和为战争作准备的军事制度、军事组织,在社会制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甚至会推动和影响社会的变化.恩格斯就封建制度曾表述过一个深刻的思想:封建制“按其起源来说是一个军事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4卷第26页).这一思想可以在古代蒙古社会中找到证明.1206年组建的蒙古汗国就是按军事组织构造的.当时,汗国实行分封制,封木华黎为驻守哈刺温只都山的东方万户;封孛斡尔出为驻守阿勒泰山的西方万户.这样,以斡难河为中心形成汗国中央和左右翼万户管理形式的国家机构(见《蒙古秘史》205、206节).汗国的这种组成,其指导思想不是别的,正是从军事战略需要确定的.这一点,只要翻开汗国1211年的战争史便可清楚.《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于羊儿年(1211年)  相似文献   

16.
东夏的官印和铜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夏”是十三世纪初期蒲鲜万奴在我国东北东部建立的封建割据政权。蒲鲜万奴原是金王朝的辽东路宣抚使,1215年自立,自称“大真”,第二年改称“东夏”,1233年为蒙古所灭。这个政权前后存在十八年。东夏文物传世很少,出土不多。现将吉林省博物馆收集的两方官印和一面铜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化蒙古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建立了人类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在锐意经营帝国的过程中,蒙古统治者接触到以三大宗教为代表的三大文明区,即东亚的佛教文明区,中亚和西亚等地区的伊斯兰教文明区,以及欧洲的基督教文明区。它最后选择了前两大文明的文化:元朝的蒙古人赋予佛教以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蒙古汗国则普遍皈依了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的蒙古帝国,自十三世纪中叶后形成两大截然不同的集团:阿尔泰以东的东方佛教蒙古集团(简称东方蒙古)和阿尔泰以西的两方伊斯兰教蒙古集团(简称两方蒙古)。东方蒙古能够始终保持并日臻完善本族固有的传统文化,演变为现代意义上的蒙古。然而,西方  相似文献   

18.
九世纪中叶,回鹘汗国崩溃以后,原属回鹘汗国所有的西域形势发生剧变,天山以北的部分地区一度曾为黠戛斯汗国所攻占,天山以南地区则一度陷没於吐蕃。不久,两迁的回鹘与西突厥的余部相联合,在原来唐朝安西都护府的东部地区建立了安西回鹘国。因为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龟兹国的首都,所以,后来又称安西回鹘国为龟兹回鹘国。此后二百多年中间,西域动荡不安,龟兹回鹘几经迁移。十三世纪初,蒙古勃兴,成吉思汗派兵经营西域,击  相似文献   

19.
北京蒙古族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大约有三十万名少数民族同胞,其中蒙古族约一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人数的第三位。 北京在历史上蒙古族最早入居是在元代。公元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建立起举世文明的元大都(即今北京)。当时入居元大都的蒙古人数较多,仅据后来记载跟着元顺帝妥欢贴睦尔退出大都的就有三十万人。元代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蒙古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元代,蒙古族很多政治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医学家都云集大都,为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做出了贡献。著名历史学家脱  相似文献   

20.
古代蒙古族的宗法统治经历了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过程。蒙古族的祖先室韦———达怛西迁至蒙古草原地区并由"古列延"集体游牧方式转变为"阿寅勒"个体游牧方式后,其社会逐渐从氏族制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合不勒汗建立起蒙古部的初期国家政权后,蒙古社会进入了游牧民族的宗法奴隶制阶段;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社会由游牧宗法奴隶制过渡到宗法封建制,但这一过程直到元朝建立后才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