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金陵瞭望》2005,(1):13-13
继新的《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出台后,南京再次出台《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和《南京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标准》,面向江南8区,对征用集体土地如何安置、补偿作了明确规定。这两部征地拆迁新政2004年5月已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2.
房屋拆迁实质是对被拆迁户房屋所有权的征收,征收决定何时生效即房屋所有权何时转移事关被拆迁户的切身利益.安置补偿是拆迁的前置工作,在未完成安置补偿前,拆迁许可证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也就是说,适当的安置补偿是拆迁许可证的生效要件.  相似文献   

3.
城市房屋拆迁纠纷频繁,关键问题在于其程序设计不合理。在分析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程序存在的问题、正当程序之构建要素及借鉴美国行政征收程序的基础上,构建以行政主体为主导的拆迁补偿安置正当程序,并提出构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正当程序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房屋的拆迁补偿安置问题的研究,论述了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概念及补偿方式;提出了商业性拆迁和公益性拆迁两种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程序,分析了两种拆迁补偿程序的区别,并进一步阐述了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殷泓 《21世纪》2013,(4):51-52
拆迁的话题总是引人关注。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公布实施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迄今已两年多。征收补偿条例理顺了与拆迁有关的法律关系,然而,补偿协议的性质在实践中却引发了争议。条例第25条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等事项  相似文献   

6.
工程移民房屋拆迁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城市和农村房屋拆迁的政策框架 ,拆迁补偿的基本原则 ,拆迁安置的对象。论述了城市房屋拆迁货币补偿的内涵、意义及应关注的关键问题以及我国实行的房屋拆迁审批与房屋拆迁许可制度 ,房屋拆迁的资金管理 ,房屋拆迁的监督 ,房屋拆迁招标投标管理 ,房屋拆迁清理 ,房屋拆迁的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7.
看点     
城市房屋拆迁新办法实施货币补偿金额根据市场定《温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已正式施行。新办法规定,被拆迁房屋的货币补偿金额根据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确定。新办法规定,拆迁人不得改变尚未搬迁的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基本生活条件。新办法首次明确了临时安置补助费,补助标准为每月每户不得低于600  相似文献   

8.
陈晶晶 《社区》2004,(3):57-57
处理拆迁纠纷要听证在拆迁过程中,如果多数拆迁户没能与拆迁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受理裁决申请前,应当进行听证。未经裁决不得强制拆迁《裁决规程》提出了强制拆迁的“三不准”:一是申请强制拆迁必须提供7个方面的材料,包括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裁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被拆迁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权属证明或者补偿资金证明等,否则不准强制拆迁。二是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必须经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后,才能向政府提出行政强制拆迁申请,未经行政裁决,不得实施…  相似文献   

9.
房屋拆迁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是我国城镇房屋拆迁中的主要矛盾点之一。通过对司法判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法院判决多数认为原告诉请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于法无据,抑或认为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补偿已随房屋评估作价。房屋拆迁的重点在于“地”,若仅对房屋所有权人进行补偿,而忽视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无疑会引发诸多诉讼,乃至于阻碍城镇化进程。因此,在渐进式改革的背景之下,可以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的试点,同时应当完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并将合理补偿原则作为补偿的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建立一套独立于房屋拆迁补偿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补偿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国有土地上房屋的拆迁有《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被《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代替)予以规范,“城中村”房屋属于集体土地上房屋,其拆迁补偿方式及程序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予以规范,缺乏可操作性。根据《物权法》规定,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同拆迁城市房屋一样,非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不得拆迁、非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拆迁、非依法给予拆迁补偿不得拆迁。当前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存在许多问题,必须认真贯彻好宪法和《物权法》关于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精神,规范政府拆迁“城中村”房屋行为,保护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土地房屋拆迁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对农村房屋拆迁进行规制。实践中,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拆迁程序不公正、安置补偿不合理、权利救济渠道不畅,是困扰当前农村房屋拆迁的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尽快制定专门的征收法律,对征收集体土地和拆迁农村房屋两种行为分别做出规范,对拆迁补偿原则、补偿方式、拆迁程序、权利救济、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以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上海、南京、厦门、成都、西安、哈尔滨、广州、苏州、长春十大城市为对象,就拆迁补偿安置方式、补偿原则和标准、被拆迁房屋评估和关注弱势群体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10个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异同,指出可借鉴之处,探讨了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 2 0 0 1年颁布了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新条例规定房屋拆迁补偿金额以房地产市场价格评估确定。在对新条例和原条例对价格评估方法规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作者结合房地产评估价格形成的过程分析了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特殊性和含义 ,认为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的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房地产交易价格。作为建立评估方法的基础 ,本文讨论了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原则 ,最后提出了新条例下房屋拆迁补偿价格评估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以后,厦门市发展中心从岛内转移到岛外,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已成为该市征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厦门市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征地拆迁政策保障,创新补偿安置办法,以民为本让利于民;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拆迁效率,积极探索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以后,厦门市发展中心从岛内转移到岛外,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已成为该市征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厦门市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强化征地拆迁政策保障,创新补偿安置办法,以民为本让利于民;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拆迁效率,积极探索征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工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2004 年底,山西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助与补偿标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了。《办法》出台后,本刊收到了许多关于拆迁问题的咨询,现一一答复如下。 问:我住在晋中市锦纶路,今年面临城市扩建与拆迁,我除了住房外还有临街的门面房。请问:拆迁时给的补助与补偿标准是一样的吗? 读者:石磊 答:《办法》规定指出:由于拆迁要从城市整体规划考虑,因此,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房屋包括各种性质,如租赁房屋、住宅房屋、经营性非住宅房屋等。根据不同的对象,《办法》制定了不同的执行标准。 拆迁住宅房屋,一次性支…  相似文献   

18.
目前,江苏省侨务办公室和江苏省建设委员会,就城镇归侨侨眷私房拆迁中的补偿、安置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近几年涉及侨房拆迁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或补偿不合理,或安置不当,侨界反映强烈。“规定”的出台,为处理城镇侨房拆迁问题提供了依据。 “规定”重申:归侨、侨眷对其私有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  相似文献   

19.
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拆迁补偿安置房屋预告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司法解释》第7条的规定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破坏交易安全,动摇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弊端的实质简言之就是债权变物权,物权变债权。为解决此问题,我国应当建立和完善拆迁补偿安置房屋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2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和实施,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有了实质性进步,其表现为政府的立法理念明显转变,房屋征收和拆迁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征收及补偿等制度进一步规范。但是,该条例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其包括补偿款规定过于原则性,对土地使用权的补偿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如何保障司法裁决的公正性等,这些问题需该立法日后逐步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