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与融合,为物流业的现代化加入了新的元素,即带有了信息时代的元素。物流信息化成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纽带。以分析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和研究现状为切入点,其次讨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层次模型和融合模式,进而讨论物流信息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
构建工业化、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测度中西部地区2004—2016年间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利用协同模型评价中西部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信息化、工业化水平发展较快,增长势头强劲,二者的融合水平在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整体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能力低于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力;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湖北、内蒙古、山西居于前三,而甘肃、青海等省份排名靠后。基于此,从全面推进智慧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协调与交流,深化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等方面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两化融合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新区是以高科技产业化的方式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具有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加快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高新区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高新区转变发展方式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政府作用不到位,导致融合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创新环境不足,导致融合缺乏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机制滞后,导致信息化与工业化缺乏相互促进的融合机制;环境支持乏力,导致融合缺乏环境支持等。因此,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提供深度融合所需的制度保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深度融合的源动力;积极调整体制机制,增强深度融合的拉动力;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深度融合所需的环境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在新的发展阶段实现高新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结构因素两方面的考虑,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存在诸多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财政税收政策的目标是激励企业参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缩小地区间、行业间和企业间的数字鸿沟,根本改变工业增长的模式,加速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据此进一步提出:财政税收政策必须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原则以及效率原则、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原则、坚持差别性原则,财政政策支持重点是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以及其他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对社会生产力有重大影响的行业、生产环节以及重大技术等。同时研究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政策工具的组合运用方法以及应当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一个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文献分析法对现有理论和实证结果进行梳理和提炼,提出基于摩擦成本与路径冲击、路径偏离与调整成本,以及调整模式为核心概念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理论模型.认为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构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两条基本路径,在企业、产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的摩擦成本分别对两条路径产生冲击而导致工业化偏离或信息化偏离.为解决这些偏离支付的成本即为协调成本,在不同的调整成本作用下形成平滑型调整和非平滑型调整,最终对宏观经济指标产生正向作用.将现有理论观点和实证结果整合在统一的逻辑体系下,为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实践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政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补共进是历史的选择,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的过程。基于我国的产业特征以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提出我国"两化"融合评价的客观性、系统性以及动态性原则,进而从技术标准、产业责任与产业增长,构建我国"两化"融合绩效评价的顶层设计维度;并据此设计了我国两化融合绩效评价体系,以期对融合绩效进行有效监测,从而实现我国"两化"融合水平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运用协同论浅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两化"融合发展复合协同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基于隶属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2005—2012年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进行考察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两化"融合经历了"起步期-适应期-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和融合发展能力呈稳健上升趋势,融合发展水平从初级水平提升至高级水平,融合发展能力从中等成熟度过渡到较高成熟度,工业化、信息化子系统对"两化"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而融合发展能力与融合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且这种关系具有非同步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研究确定表征信息化与工业化水平的相关指标,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指数。然后采用Hansen于1996年提出的门限回归方法构建工业化与信息化对产业升级系数的门限回归方程,用以确定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对产业升级系数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金融支持与研发支出同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上论述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并认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具体测度了我国2001—2013年间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测算结果表明,近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较快,二者的融合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进一步促进两化融合的空间还较大。测算结果还表明,我国两化融合水平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并且三大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两化融合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我国区域及区域内部两化融合水平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业化与信息化基础、技术水平、人才优势,以及两化融合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两化融合的提升路径,包括将紧握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突破口,全面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证技术支撑,简政放权,紧抓融合标准管理体系构建等。  相似文献   

11.
对概率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今后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内涵丰富,同时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提供了物质载体;信息化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传统工业化的内涵,能促进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动。要实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目标,我国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及推动产业信息化,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政府推动力只是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机制形成的前提,而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微观主体持续的创新能力则是保证信息化和工业化长期协调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对推进西部地区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行了创新研究,从西部地区"两化融合"的理论依据、现实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行业、区域、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推进我国西部地区"两化融合"的总体构想,并提出了鼓励政策落到实处、完善投融资政策、开展典型示范工作、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等四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而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在于制造业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在两化融合下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多重挑战和机遇。进而提出了制造业未来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和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中寻找制造业新的增长点这两大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借助谢康(2005)提出的条件趋同与无条件趋同模型,建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规范研究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和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相持阶段是极其短暂的、不稳定的。虽然在形式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趋同过程的重复,但这两个阶段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信息化跳跃”是这种区别的突出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经济增长率、人均生产总值和经济结构变革三个维度综合分析,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前期发展阶段,正在向中期发展阶段迈进。如果将信息化分成准备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由于我国信息资源共享、人口素质与科技创新方面的差距,信息化程度仍然处在准备期阶段。批评了"将工业化过程无限延伸"的僵化思维方式,提出实现第二次现代化的两个轮子和一条道路:"用信息化的生产方式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的组织方式发展现代服务业,在信息生产力基础上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必须同时缩小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差距,才能到本世纪中期实现二次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12年2月13日发布的首部《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是我国今后5~10年现代农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新时期的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围绕《规划》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要求。农业产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时代的工业化被称为新型工业化。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 ,河南省的工业化程度、城镇化率较低 ,发展新型工业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相应的对策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城镇化进程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积极推动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化进程正向纵深发展,工业化运动热火朝天.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尚未能全面铺开之际,中央发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号召.文章就这些战略问题,从问题的起源,经济全球化、优化创新环境与激励创新机制、强化信息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信息化”的大趋势下 ,中国西部开发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构筑推动西部开发的信息化平台是实现西部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只有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道路 ,做到工业化和信息化齐头并进 ,西部地区才能尽快地赶超东部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分析了西部在信息化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提出了构筑西部信息化平台的重要性 ,并从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以及人才的信息化三方面论述了实现西部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