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耕作制度发展矛盾及对策--以黄土高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中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的耕作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革有新的起点与突破,仅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根据我国近几年耕作制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运用各种高新技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增产,使农业生产各关联部门得以协调发展的实际,阐明了耕作制度的发展趋势,探讨了耕作制度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研究了耕作技术发展的对策,可供同类地区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0种主要作物与10种主要耕作制度的降雨利用率分析。从调整作物结构和耕作制度布局着手,提出了提高降雨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福建省耕作制度面临的形势与问题,论述了福建省耕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点:集约观、现代观、资源与生态观和人才素质观。提出了主要实施途径:(1) 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物质和技术条件;(2) 加强环境建设和水土保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 确立“增加食物总量原则”,优化种植结构;(4) 发展产业化种植制度,为两个转变服务。  相似文献   

5.
水利灌溉在傣族历史上发挥过许多作用,它促进了傣族耕作制度的变革,使傣族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促成傣族农村公社的形成,对傣族土司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引言耕作制度是种植业的总装车间,具有设计师的决策功能。为了充分发挥耕作制度对气候—土壤—作物—微生物系统的调节、控制及管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做了不少工作,在多熟种植方面卓有成效的要算文献[1]、[2]、[3]。四川也不例外,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4]。七十年代出现了许多专著[5],八十年代更加深入。但是纵观各家的研究,我们深感由于条件的限制和对耕作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整体性认识不  相似文献   

7.
唐高宗时期,关中地区的冬小麦大面积种植,与此同时,府兵制逐渐衰退,最终崩溃。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冬小麦在关中地区扩张之后,二年三作的新的耕作制度形成,这种耕作制度带来闲暇时间的变化以及农事时间的变化,使得府兵训练无法保证,府兵在番上时间与耕作时间上发生冲突,加之耕牛等大牲畜的损失,府兵家庭在经济地位中处于劣势,最终导致府兵制度从内部开始瓦解。  相似文献   

8.
以系统科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黄野萝——著名土壤学家,早年参加南昌八一起义,后留学国外,获双博士学位。学成归国,从事大学教育和科研工作。对江西土壤调查、红壤改良、农业综合治理、耕作制度改革、高等学校土壤课程设置与改革、教材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农业耕作制度的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对农业污染环境的大小有所影响,农业生产过程由于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业化学品的的不合理使用,成为农业环境的污染源。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四川布依族的基本情况,着重论述四川布依族稻作文化习俗,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品种、信仰崇拜、婚丧习俗、节日、禁忌等等.文章认为,布依族稻作文化是适应我国西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并结合民族传统习惯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鲜明的南方农耕民族生产、生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族文化的深刻影响,体现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交融性和互补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土壤耕作制度作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对此前关于北方旱地“耕、耙、耱”的耕作体系和南方水田“耕、耙、耖”的耕作体系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完善 ;并且总结了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土壤耕作的优良传统 ;同时 ,对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如何在新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上建立新的耕作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红头瘴”,是苏皖两省小麦产区的主要病害,该病害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南及长江流域地区。近几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品种的更换,水浇地面积的增加,病区有所扩大。春夏之交,苏皖两  相似文献   

14.
17世纪西欧气候变迁与粮食供应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7世纪由于西欧气候变化导致食物供应出现困难,也使西欧面临着巨大危机.面对危机,西欧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如通过实行新耕作制度、种植新农作物、变革作物种类、围湖造田等方式扩展耕地、运用新方法以改善农业;改变饮食习惯和结构;国家、地方和个人的临时性救济以及进口和限制粮食出口等,保证了食物供应和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藏铁路建设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一个成功典范。由于西藏一些地方依然沿袭着保守的耕作制度,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因此,要发扬筑路形成的创新机制功能,发展西藏特色资源产业,创建西藏与外界融合的统一大市场,增加农牧民收入,建设高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现经济发展、人和自然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6.
邵治亮教授     
邵治亮,男,1965年9月生,陕西横山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中国农学会会员,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研究分会理事。现任榆林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编。1989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年7月获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6年7月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博士学位。2002年评为副教授,2008年评为教授。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在表述中主要通过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分析现代农业的实体特征以及产业组织三种描述性视角来理解发展现代农业。本文以小农经济效率演进视角,从生产效率、行为效率以及制度效率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学配置农业资源,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适度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推进以农作物耕作制度、农业保护和农地制度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荔浦芋是广西名优土特产 ,在数百年历史进程中 ,其种植、销售、对外传播等活动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耕作制度、饮食文化、商品经济发展、经济文化交流和土特产开发等有着重要贡献 ;同时 ,荔浦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所处的社会环境。拟对 2 0世纪广西荔浦芋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希望为西部大开发发挥特色产品优势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在云贵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尤其在百越族群中推行统一税制,对其传统耕作方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随着统一税制推行的深入,区域性的生态问题在清代后期开始露头,文章仅以在统一税制推行中,强制改变百越族群的水稻种植品种为例,以便揭示统一税收制度的推行导致耕作制度的改变,而最终酿成生态问题三者之间的连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各棉区棉虫的发生特点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植棉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植棉历史悠久,棉区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耕作制度十分复杂,棉虫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危害棉花的害虫有300多种,造成棉花损失在30%左右.因此,防治棉花害虫是保证棉花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