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核心素养下,探索余暇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方便抽样,对1 013名高中生进行测量,测量工具包括余暇体育锻炼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结果表明:(1)余暇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正向预测一般自我效能感(β=0.169,p<0.01)和社会适应(β=0.187,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β=0.304,p<0.01)。(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和社会适应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95%CI:0.031,0.078),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78.57%和21.43%。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之间呈两两显著相关,且余暇体育锻炼能显著正向预测社会适应。(2)一般自我效能感在余暇体育锻炼与社会适应之间起显著的中介效应。(3)在余暇体育锻炼、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社会适应方面考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756名高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对学校环境的主观评价,考察了高校组织环境、教师心理授权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验证了心理授权及其4个维度在组织环境与组织主动承诺和被动承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环境对教师组织承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心理授权在高校环境与组织主动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授权4个维度所起的作用不同,工作意义和自我效能维度在高校环境与组织主动承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工作影响力维度在高校环境与组织被动承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工作自主性维度不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560名90后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生代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以及组织气氛的调 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各维度与组织承诺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组织气氛对工作价值观与组织承诺的 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物质报酬、职业发展、人际关系三个工作价值观维度对组织承诺的正向影响随着组织气氛和谐程 度的提高而减弱,利他奉献对组织承诺的正向影响随着组织气氛和谐程度的提高而增强。因此,关注新生代教师工作价值观 类型和工作诉求,建设和谐组织气氛是提升教师组织承诺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研究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的影响及校内人际关系在两者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类型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5所高校的3 718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校体育环境,大学生自我关怀,校内人际关系等信息,利用SPSS统计软件内置的Process分析工具,构建变量间的中介效应模型,并通过Bootstrap再采样算法考察中介效应的统计显著性.结果表明:学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和校内人际和谐性呈正相关(r=0.217,P<0.001;r=0.065,P<0.01),与校内人际隔阂性呈负相关(r=-0.129,P<0.001);校内人际隔阂性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呈负相关(r=-0.443,P<0.001),校内人际和谐性与自我关怀能力呈正相关(r=0.247,P<0.001).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β=0.163,P<0.001),校内人际关系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5.62%.学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的发展可产生影响,同时校内人际关系在学校体育环境与大学生自我关怀能力发展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组织公民行为对幼儿园内部组织效能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非在编幼儿园教师是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主体部分,探明影响编外幼儿园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十分重要。本研究以1442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索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组织公平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及组织信任与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教师的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组织信任以及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组织信任以及工作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并在教师的组织公平感对其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增强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亟须保障教师组织公平感的获得,消解教师的身份区隔;同时,也应注重教师组织信任的建设,筑牢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组织归属。  相似文献   

6.
探讨中高年级小学生父母专制教养、同胞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专制教养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对967名拥有同胞的3-6年级小学生进行施测,运用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Mplus8.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父母专制教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P <0.001);同胞亲密和同胞权利对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43,r=0.15,P <0.001),同胞竞争和同胞冲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1,P <0.01,r=-0.33,P <0.001)。结论:父母专制教养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同胞关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民办高校为例,借助三个量表,通过他评方式对民办高校领导者情绪智力、教师组织承诺以及学校组织效能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教师感知的领导者情绪智力与组织承诺和组织效能在0.0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时仅能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而组织效能却是一个完全中介变量,组织承诺对组织效能的决定系数远小于组织效能对于组织承诺的决定系数.  相似文献   

8.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情感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组织支持感、组织情感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三个维度(利他及自觉行为、利于组织的行为和积极进取行为)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组织情感承诺在组织支持感对组织公民行为三维度的影响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提高员工创造力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组织创新重视度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通过3个时点主管与员工的配对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感知到组织重视创新会提高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员工的创造力角色认同有助于提高员工创造力;创造力角色认同在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员工自我效能感调节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低自我效能感员工,高自我效能感员工的二者关系更强;同时,员工自我效能感调节创造力角色认同在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只在员工拥有高自我效能感时存在。为此,提出企业应加强对员工创新的重视度,引导和激励员工创新;鼓励员工将创新能力纳入自我价值衡量体系,从而培养员工的创造力角色认同;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正面反馈,从而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以青岛市国有制造业4家公司的310名员工为有效样本,探讨了组织支持感、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对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图的影响的问题.研究在理论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然后采用了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验证了事先提出的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LMX对组织承诺有着显著正面影响,对离职意图有着显著负面影响;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图有着显著负面影响,从而得知组织承诺在组织与支持感与LMX对离职意图影响中起到的中介效应.因此,如果要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而且降低离职意图,那么有必要强调组织支持感和LMX.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应该是谁”等基本问题的探讨,是保证其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形成主要受到教师能动性和外在组织结构的影响。通过对588名工作3年内的幼儿园教师进行组织结构、教师能动性以及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园初任教师能动性和专业自我在年龄、教龄和学历上差异显著;2)教师能动性在组织结构和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关系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组织结构既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也可以通过教师能动性影响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3)进一步探索个人能动性和环境能动性的中介效应发现,幼儿园初任教师个人能动性的中介作用大于环境能动性。  相似文献   

12.
工作敬业度被认为对个体的工作结果与组织结果有积极影响,其形成机制问题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以泰安地区的356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探讨了教师的组织支持感、组织自尊与工作敬业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对组织自尊和工作敬业度有显著积极影响;组织自尊对工作敬业度有显著积极影响;组织自尊在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敬业度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童年期虐待对戒毒动机的影响,同时讨论自尊的调节作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27名男性戒毒人员进行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童年期虐待经历可以负向预测戒毒动机(β=-0.68,P<0.05);②自尊的调节作用显著(β=0.53,P<0.05);③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显著(β=0.66,P<0.05)?结论: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改善戒毒人员的自尊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其戒毒动机,使戒毒人员早日摆脱毒品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在福建省某高校选取704名医学生,采用自编人口学变量问卷、自我控制量表、生活节奏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测试。结果发现自我控制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511,P<0.01);自我控制与生活节奏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1);生活节奏与主观幸福感呈现显著正相关(r=0.409,P<0.01)。自我控制水平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41, P<0.01),自我控制水平能够正向预测生活节奏(β=0.49,P<0.01)。生活节奏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β=-0.22,P<0.01)。生活节奏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059,占总效应的20.7%。兴趣爱好在自我控制和主观幸福感中起到调节作用(β=0.084, t=2.73,P<0.01)。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对剥夺感理论、资源保存理论和人格特质等视角,探讨了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心理契约违背与建言行为关系间的结构模型。通过相对剥夺感量表、建言行为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契约违背量表对392名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呈负相关关系(r = ? 0.35,p < 0.01);核心自我评价在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间的调节效应显著(β = ? 0.18,p < 0.001);心理契约违背的中介效应也显著(总效应c = ? 0.28,p < 0.001,直接效应c′ = ? 0.20,p < 0.01)。因此,核心自我评价对相对剥夺感与建言行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心理契约违背起到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建言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可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探索大学生厌恶敏感性、病理性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关系。采用病理性自恋量表、中文版厌恶敏感性量表、自我厌恶量表中文版对安徽省某三所高校5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病理性自恋与厌恶敏感性显著正相关(P<0.01),与自我厌恶显著正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总分与自我厌恶不相关(P>0.05),厌恶敏感性量表的核心厌恶因子与自我厌恶显著负相关(P<0.01)。厌恶敏感性对自我厌恶的总效应不显著,效应值为0.040(P>0.05);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21(P<0.001);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081(P<0.001)。病理性自恋在厌恶敏感性与自我厌恶之间起遮掩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构建了绿色变革型领导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对270份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绿色变革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绿色组织支持感、绿色组织承诺均在绿色变革型领导和员工绿色创新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绿色自我效能感分别调节绿色组织支持感、绿色组织承诺在绿色变革型领导和绿色创新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对企业绿色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探讨员工创造力对内部创业行为的纵向影响,并探究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公司创业导向和组织支持感的调节作用.基于252份员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创造力对创业自我效能感、内部创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员工创造力和内部创业行为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公司创业导向在员工创造力和创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组织支持感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内部创业行为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目的抽样法对32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分析临床护士离职倾向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的关系,以及情绪耗竭在离职倾向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间的中介作用。发现离职倾向在年龄、学历和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离职倾向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呈正相关(r=0.398,P<0.01),离职倾向与情绪耗竭呈正相关(r=0.510,P<0.01),情绪耗竭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呈正相关(r=0.486,P<0.01)。临床护士情绪耗竭对离职倾向与组织导向偏差行为之间关系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8.9%)。因此,组织导向偏差行为对离职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通过情绪耗竭程度的深化,临床护士的离职倾向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654名流动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的代际支持水平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四因素之间两两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98和0.078,且两者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序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7。结果提示,代际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