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整体福利的增进。市场选择和近年来实行的公共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服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和原因,并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服装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发展战略是国民经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群的发展使经济利益的增加的同时,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引发了城市群利益冲突。通过解读十八大报告,解构城市群利益冲突,提出统筹城市群发展红利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差异、差距与不平衡发展——兼论引起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主要因素施琳在自然的、历史的、民族的、经济的等各种差异性因素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的特征,而这种不平衡状态的持续导致了地区差距的形成。在业已形成的差距这面反光镜的折射下,不平衡与各...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思想始于本世纪初缩小东西差距目标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统筹解决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程中得以酝酿、形成,在贯彻和实施这一战略进程中得到发展,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广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推进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和难点。因此,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战略优先地位,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完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等措施是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现状,因此怎样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对比分析了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提出从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人力资本、产学研合作和投资环境等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区域间经济不平衡发展模式,取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个国家区域内,各地区经济不平衡发展同样是必然的阶段。根据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我国区域经济良性运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落后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共同富裕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是一种普遍现象.我国从建国之初便开始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摸索和创新,先后经历了平衡布局、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三个发展战略时期.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思想.我国改革开放历经32周年之际,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回顾与评述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整体福利的增进。市场选择和近年来实行的公共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的结果,使区域的非均衡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要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平衡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制定切实有效的公共财政政策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中国农村区域发展的一些基本问题入手,如区域类型划分和特征化,概括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起因、现状和趋势,如城镇化、劳动力流动、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行政区划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区域经济拉大、发展不平衡问题,江泽民不仅提出要把它作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而且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并实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弊端,指出:改变地区不平衡发展状态,并不是简单的救济、扶贫力所能及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与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共存,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问题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的金融发展差距还在拉大。研究并解决区域金融结构的差异、促进地区金融和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超传统性的分化状态、显著的扩散效应以及结构优化和创新实力成为发展新引擎等新特征,面临区域经济平衡约束、动力制约及结构性制约三个方面的制约条件。新发展阶段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从发展路径及政策转型两方面推进,在发展路径方面,应培育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构建新增长极、创新发展战略、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在政策转型方面,应从数量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转向质量效益型区域经济政策调控,从区域经济增长极政策调控转向区域协调发展调控,从区域转移调控转向区域内生创新调控,从区域需求管理调控转向区域绿色供求动态平衡调控,从非均衡区域经济政策转向区域均衡经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格局,加剧了东西部地区经济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距。四川省科技创新紧密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战略部署,形成了以成都和绵阳科技创新为主引擎的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持续增长。当前,四川省在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全球科技合作等方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应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展战略,拓展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创新高地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推动四川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加工贸易依然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但我国加工贸易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产业竞争力处于低端;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劳动力资源优势日趋减弱;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贸易摩擦。对此,应调整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促进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提高贸易企业的营销能力;要运用贸易政策措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要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做好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7.
梁森 《淮海文汇》2005,(3):26-29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江苏省制定了提前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根据江苏省的实力和发展速度,就全省而言,已经具备了“两个率先”的基本条件。但由于苏南、苏中、苏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区域经济不平衡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跨区域建设落后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布局和优化策略。福建省根据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求,在本省开启“山海协作”模式,对区域协调发展进行探索实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的实施目标、党建与市场双向互动的实施方式,政企资源优化配置全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我国民政事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民政事业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投入、城乡发展、供给结构、代际保障方面表现不平衡,在有效供给保障、思想观念解放、社会力量参与、产业潜力释放方面表现不充分。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法治环境、人口构成变动和城乡二元结构是这些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全法治环境,做好民政平衡充分发展的分阶段工作规划,继续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鼓励多主体民政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机制,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是促进中国民政事业平衡充分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增长不平衡的原因,以及由不平衡增长所产生的聚集效应、结构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