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康有为试图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意欲实现儒家思想的近代化.这正是戊戌变法的理论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外国在华洋行、银行与中国钱庄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国洋行、银行与钱庄的关系,在鸦片战争后,经历了由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到三足鼎立、彼此倚重的阶段.到19世纪末,形成了以外国银行为中心、钱庄和洋行为附庸的局面.在三者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买办以其自身先天的双重性,充当了三者间渗透与融合的媒介.而中国钱庄也通过与外国洋行、银行的拆放关系,不仅在经营业务和手段上日趋近代化,同时也与外国资本形成了依赖共生的关系,这使得钱庄在资本主义因素不断增强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削弱了原有的封建因素,并由此加速了自身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角度肯定了张之洞官督商办思想的积极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以往持完全否定或基本否定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官督商办企业形式在社会政治、经济形势未发生根本改变的19世纪末仍然具有生命力,张之洞在当时阐发的官督商办思想促使这种企业形式进一步完善,从而促进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明朝万历初特别是19世纪末到当代,中国油画中的人物造型是呈阶段性演变的,而通过对这种演变的考察,可以发现并诠释中国油画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出的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审美意向.  相似文献   

5.
德国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的产生、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 )从 18世纪末到 19世纪中叶的发展 ;(二 ) 19世纪中期至一战期间 ;(三 )从一战结束到 193 7年二战全面爆发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四部成文宪法的主导背景可以从经济、政治和法学思想等方面加以考察 ,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刊自去年第一期起,已连续三次刊出“陶渊明研究”专栏,共发表了十七篇研陶文章,开始引起广大陶学研究者和教学者的浓厚兴趣。为推动陶学研究向广、深、新方向发展,本期的“陶渊明研究”专栏,特发表一组研陶译文,旨在让广大读者了解陶渊明在国外的艺术影响,了解国外学者研究陶渊明的成果及其动态。这仅是个开头.希望能得到全国陶学专家、陶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化 ,可将 2 0世纪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历史考据和实证主义时期 ,时间大体从世纪初到 5 0年代初 ;第二阶段是庸俗的社会学模式 ,从 5 0年代后期到 70年代末 ;第三个阶段是多元发展时期 ,从 80年代到世纪末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在西方资产阶级法律文化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撞击和冲突中展开的。直至19世纪末,西方法文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也终未能改变清政府对其扼制的政策。清政府对西方法文化传播政策的根本改变,是在进入20世纪后。清末修律从法治原则、立法观念、司法制度等方面,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基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清末西方法文化政策在法制近代化方面仍存有诸多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延缓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英美汉学界的赋学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时代语境、研究视角、观照维度以及方法路径均不相同.基于此,其研究大致可以分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萌芽期、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初创期、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发展期和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繁荣期四个阶段.梳理这四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特征,总结英美学者的研究成果,指明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于拓宽国内赋学研究视角、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末,"科学救国"和"教育救国"思潮促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起步.科学进入中国、进入教育,并一举突破人文教育在传统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成为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重要条件.二十世纪前半期,随着学制和教育宗旨的演变,高等教育重点由经学到法政再到实用技术的演变,直接影响到高校中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增减及其地位的嬗变.考察和回顾这些变化的过程及影响,对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访谈中,史学界知名学者谢元鲁教授对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海外对中国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兴起于晚明;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征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了解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13.
未来化自育理论及其实践 ,是中国在 2 0世纪后 30年创造的教育文明。该文从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工程创新、教育技术创新四个方面 ,确证了未来化自育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神血缘 ,营造了未来化自育的陶学理论构架 ,努力实现陶学在 2 1世纪中国教育变革中的断代型突破  相似文献   

14.
工业近代化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我们认为,大致上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工具的变革,即由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机器生产的近代化工厂代替手工工场,开始机械化时代;二是生产总值的转变,使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优势.要实现这两项,在法国决不是通过一次工业革命就能达到的.因为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束并不等于工业近代化的完成,但工业革命的展开却是工业近代化的开始.那末,在法国究竟何时才是工业革命的开始呢?对此,在经济学界和史学界长期以来说法颇不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法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末①;有的则说到19世纪20年代初才逐渐开始②;有的说开始于1840年左右,也有的说开始于1895年③.凡此种种,我们认为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辉煌之作的《陶学史话》,钟优民先生以陶学史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各历史时期的陶学特点等系统论述,从而标明陶学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分支、一门独立学科的真正意义上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墨学研究概况、基本特征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考察了近代墨学研究。把近代墨学的发展划分为乾嘉奠基时期、19世纪下半叶发展时期、20世纪前30年三个发展阶段。认为后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孙诒让、梁启超与胡适。从墨学研究方法上看,近代墨学研究的历程也是近代墨学研究方法论近代化的历程,并由此可以反观近代学术方法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中国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大体都是依据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进入新世纪后,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管理学已迫在眉睫.这一理论架构,应包括如下基本内容:中国文化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西方先进的现代化管理理论,中国企业家的管理实践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独立形态的教育管理活动产生于现代社会,古代社会的教育管理思想只能是萌芽性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这100年间,西方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在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标帜下,已走上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理论化的科学之途,而中国的教育管理及其研究,虽也经历了世纪之旅,却还停留于形而上的思辩性的经验科学层面,远远落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9.
1840年的鸦片战争尽管将内发而迟滞的中国近代化之路置于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但中国内部各系统的稳定性与惯性却仍抵抗着外部的强力催化.因此,在19世纪后半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对西方近代化的学习基本限于技术层面.不过,由于中国旧有制度所引发的内生性矛盾难以自解,国人对近代化的渴求乃逐步由基层知识分子的理论探索开始转变为政府主导下的各层次的实际操作,而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与发展即是这一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艺术歌曲从19世纪末诞生到今天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从最初的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逐渐形成、成熟,艺术歌曲走过了一条艰难发展的道路.在吸收西洋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体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