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致远是元代有名的曲家,有曲状元之盛名,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四人以杂剧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散曲,弁冕元代,独具风神,涵曲子论曲谓他的词如“朝阳鸣凤”“曲雅清丽”,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之意”.其散曲为元散曲作家中最丰富者之一.今存小令一百十五首,散套十六篇,残套数篇,近人辑之为《东篱乐府》.马致远生活的元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汉族人民和知识分子最痛苦的时代.元代统治者一方面实施民族歧视、民族压迫的政策,把汉人打入社会最底层.另一方面,又推行毁灭文化、打击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把儒生贬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迫使汉族知识分子“沉抑下僚,志不获展”.马致远身处黑暗的时代,一生“仕途偃蹇,大猷未展”,终只能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以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人格及对人生的探索.“诗穷而后工”,坎坷的生活成就了马致远的艺术成就.然而沉溺在  相似文献   

2.
马致远是元代曲家中卓然一家,他不仅作有人称“元曲第一”的《汉宫秋》,而且散曲创作较杂剧更为丰富。分析研究他的散曲,有助于了解他的生平思想及其艺术创作特色,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他的杂剧。一马致远的散曲,《全元散曲》收小令一百一十五首,套数十六篇,残套七篇,明抄《阳春白雪》尚有残存六篇套曲。这些散  相似文献   

3.
隋树森是元代散曲和杂剧校辑工作的佼佼者。 196 4年 ,他编成《全元散曲》 ,为研究者带来莫大方便。杂剧方面 ,2 0世纪 5 0年代他对臧懋循的《元曲选》重校断句 ,又把其中未收入的元杂剧收罗汇编成《元曲选外编》。隋树森造福学林 ,可谓劳苦功高。  相似文献   

4.
李修生同志辑录元代散曲大家卢挚现存的,文、诗、词、曲,成《卢疏斋集辑存》一书,给元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了一份完整的专集资料。这是继《关汉卿戏曲集》、《白朴戏曲集校注》之后的又一部元曲家全集。元曲家如马致远、乔吉的杂剧和散曲都极有名,王伯成有杂剧、散曲和《天宝遗事》诸宫调,他们的创作才能有着多方面的发展,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散曲家在卢挚以外,如张养浩存有较多的诗文著作,贯云石、刘时中都有零散的诗文遗留,张可久除作大量的散曲外,还存词六十余首足以成家,如都能辑成专集,那将是多么可观的业绩。  相似文献   

5.
冯惟敏,作为明代的著名曲家,大家多重视他的散曲,而常常忽略他的杂剧.其实,他的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固然堪称有明一代的煌煌之作,而他的两部杂剧《不伏老》和《僧尼共犯》,亦被时人誉为“独为杰出”的佼佼上品.倘若说,冯惟敏的散曲,重在表现一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正直坦荡的一生.那么他的杂剧,则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生活追求的悲凉心态,以及社会观念的崭新变化.  相似文献   

6.
元代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由于结束了长期战乱,生产力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文化娱乐的需要,新兴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形象而深受人民喜爱,并逐渐占据了文坛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元代统治阶级重武轻文,实施残酷的阶段压迫和民族压迫,汉族士子和儒生的地位发生激剧变化.“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  相似文献   

7.
《青楼集》记载了元代歌妓生活的片断,这些歌妓实际都是戏剧和曲艺演员,广泛参与了元代戏剧和曲艺各类艺术形式的演出,与当时文人士大夫和杂剧散曲作家有密切交往,为元曲的繁荣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个部分。散曲是流行于元代的韵文的新兴样式;杂剧是运用诗、歌、舞、白等艺术手段综合表演故事的戏曲。作为一代文学的突出成就,它在中国古典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着光辉的一页。元曲的兴盛固然有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诸种原因和条件,但是,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封建统一的元代帝国来说,更为重要的因素则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相互的影响。各少数民族在音乐、歌舞、散曲和杂剧创作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艺术才能,尽到了自己的艺术职责,在元曲的发展上作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艺术贡献。建国以来,随着元曲研究资料的层出迭见,使我们认识到在元曲的发展中,西域少数民族的贡献较为重大是不无依据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元散曲研究新成果管窥熊笃唐诗宋词元曲三大丰碑,人所认同,然以往对元曲研究多厚杂剧而薄散曲。唯近年渐变趋势,散曲研究亦硕果累累。笔者孤陋,仅就所知要者略陈管见。一是总集别集的整理辑集校订。徐征、张月中主编的《全元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相似文献   

10.
季思先生: 筹划经年的《元散曲选注》终于出版了,是令人鼓舞的喜事。由于对元曲的研究一向偏重杂剧,这一类选注书籍绝不多,而且往往不够份量,附注太简略,不能满足一般读者的要求。《元散曲选注》正好弥补了这些缺陷。  相似文献   

11.
元散曲通论序李修生义山同志《元散曲通沦》书成,来信嘱我作序,希望“说一点跟元散曲和元散曲研究相关的内容”。这使我忆起我们相识的过程。我们初次见面是在一九九0年二月石家在市举行的海峡两岸元曲学术讨论会期间,话题就是元散曲,主要是元散曲的审美特征和元代文...  相似文献   

12.
散曲虽然与杂剧同列为元曲的两大范畴之一,但成就显然远逊于杂剧,关于这点,看看目前通行的几部中国文学史教材中,两家不成比例的份量,就很清楚了。究其原因,在于其思想水平的高下。那么,散曲的思想倾向究竟怎样呢?为什么元代文人在杂剧、散曲中表现出明显不同的思想水平呢?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明初,宁献王朱权写了一部“太和正音谱”。其中“新定府体一十五家”节,专讲散曲流  相似文献   

13.
散曲是在宋、金时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以及其他说唱艺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兴的一种歌诗和乐曲。这一从民间来的新的文学样式,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和发展,到元代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三种流行久远,而又保持着自己特色的“元曲”(散曲和杂剧),取得了与  相似文献   

14.
“扰扰阎浮,清浊同流”,“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宫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这就是元代的社会背景,在这种背景下的知识分子,在散曲中表示,要“绝荣辱,忘是非,忘世亦忘机”,“弃了官,辞了朝,归去好”,“钻入安乐窝,闲快活”,似乎极为潇洒,大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风度,但是,他们实际上并非如此轻松豁达。在散曲中虽如此,在杂剧中却变得非常严肃认真。他们不仅思考社会,也思考人本身。在此,我仅从《窦娥冤》拟出三个题目,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5.
元曲知多少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古代文艺繁荣的又一标志,它包括两种相关而又不同的体裁: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元代新兴的诗歌,当时称叶儿、新乐府、新小令等,可合乐清唱。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是只曲,相当于一首诗。由两支以上的小令按一定宫调联缀而成的组曲,便是套数。北大教授隋树林编的《全元散曲》,共辑四千三百首,其中小令三千八百五十三首,套数四百五十七首。  相似文献   

16.
“元人散曲,作者至多,其词清新俊逸,与唐诗宋词可以鼎足。”(《吴梅戏曲论文集》第137页)然散曲研究,起步既晚,诚不若杂剧倍受青睐,更遑论与唐诗宋词并重。之所以如此,要在资科匮乏。元之散曲选本,流传至今者仅有《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梨园按试乐府新声》、《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四种而已,曲之别集而流传者亦仅有张可久、乔吉、张养浩、汤式四家,且后者已属明人。殆至今之治曲名家隋树森先生殚精竭虑编成《金元散曲》,读者始知元人小令竟存3853首,套数457套之多。是谓元人散曲之蔚然大观。然而作者意在“冀得元代散曲之全”,并无注释,一般读者仍难甚解。有鉴于此,不少学者亦曾尝试选注元人散曲,付梓问世者并非罕见。诸如《元人散曲选注》(王季思)、《元人散曲选》(羊春秋)、《元散曲选析》(傅正谷)、《西湖散曲选》(吴战垒)、《元人小令选》(卢润祥)、《元人小令二百首》(王瑛),亦各具特色。对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双渐赶苏卿的故事即是其中之一。但是不知缘何,如今似乎已罕为人知。殊不知,在宋元时代,它却是广播众口、流传甚广,诗人。曲家也每每津津乐道、形诸笔墨的。《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赵氏孤儿》的作者纪君祥,都曾写有同名杂剧《苏小卿月夜贩茶船》;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没有一个不曾在散曲中吟咏过“双渐苏卿”的故事;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这类元散曲不仅数量多达百余首,而且甚至把“金山”、“金山寺”和“豫章城”、“贩茶船”等词语迳直作为“典故”来使用。尤其令人感兴趣的是,反映这一题材的元代散曲作品还有独创的  相似文献   

18.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元散曲浅论王葆苓在我国文学史上,历来把唐诗、宋词、元曲并列在一起,给予它们同样重要的地位。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考·序》中指出:“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作为元代“一代文学”...  相似文献   

19.
元代的杂剧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精粹,无论就文学史而言,抑就戏剧史而言,都是受到全世界学术界普遍重视的。这一份遗产之所以能保存至今,元明两代戏曲家、出版家功不可没。尤其是《元曲选》的编选者臧晋叔,他在出版此书时,在校勘、增补、整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等元人杂剧选集列述如下,先后顺序大抵按成书时代之早晚。各书之优点、缺点亦作一简单之评断。至于王学奇教授最近出版之《元曲选校注》,当然是一项巨大工程,《河北师院学报》等报刊已有多篇评论文章,但就原作而言,仍是《元曲选》也,所以本文未作专门…  相似文献   

20.
睢景臣,生平事迹不详。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大德七年,公自维扬来抗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撰有杂剧三种,后人辑有《睢景臣词》,均不传。据近人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存套曲三首,所写[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中的优秀篇章。《录鬼簿》云:“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