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事业单位改革的路径与“夹生化”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产品短缺的事实来研究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符钢战首先讨论了提供和生产公共产品的主体,然后分析了国有事业单位的体制缺陷并评价国有事业单位的现有改革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国有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与路径。伏玉林从部门与组织的角度引入民营化分析框架,论证服务提供与生产的民营化是实现改革双重目标的有效途径,认为放松管制、培育竞争性环境与引入市场机制是增强服务提供能力与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改革将有赖于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来完成。马蔡琛从公共预算的角度,认为改革实质并非在于实现减少财政负担的目标,目前预算财力与制度安排已具备了启动改革的财政基础,可以尝试打造“阳光财政”,实施总额预算控制,锁定改革成本,推行跨部门的公共预算管理,谋划改革的具体思路。杨宇立认为,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囿于对“公益”的狭隘理解,长期阻止民间资本参与竞争性供给,使改革沿着从计划垄断向市场垄断的歧路推进,造成相关服务价格刚性攀升的“夹生化”改革后果。 相似文献
2.
事业单位是中国的整体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社会板块。在改革的总体进程中 ,为什么政事分开如此困难 ?为什么事业单位的改革总是走不出利益分配的圈子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 ,从集体决策规则转变的视角对此进行了分析和回答。笔者认为 ,中国的事业单位具有公共物品范畴内的特征。路径依赖作用的结果导致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制度选择条件的缺失 ,从而使公共性一致同意规则成为集体决策得以形成的依据。该规则之下的集体决策呈现出了“帕累托改进”和“一致同意陷阱”的特定情形。这是事业单位改革在“原则问题存而不论”的中国传统之下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4.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因此,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事业单位改革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缺乏总体上的目标设计是其改革滞后的主要原因。本文将对传统事业单位内涵、特征进行综述,试图提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合符理性的目标和路径。 相似文献
5.
政事关系是影响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要素。政事关系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准社会化趋向和新世纪的管办分离的艰辛探索。这个过程推动了政事关系逐渐从高度合一走向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的探索将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自身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方面对政事关系施加双重影响。为此。重构“分开+互补型”的关系模式是分类改革以后政事关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对事业单位按功能分类,是事业单位分类的本位回归。在内蒙古及其他一些地区分类改革试点已然结束,改革即将或已然全面推开之际,但对分类仍存在着诸如“以什么为依据”“功能分类”与“财政拨款方式”是否对应、 “分类工作如何开展以保证分类的科学、公正、合理性”等诸多疑问,这些都将影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深入推进。笔者认为,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需要进一步明晰如下几个问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等于事业单位改革,公共服务职能与事业单位机构也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分类需要做大量认真细致的基础工作,需要第三方的介入,并规避“两大风险”。 相似文献
7.
行政“微创新”是政府在不同领域、内部和外部对行政微循环系统的持续细微改善,以量的积累来提升政务服务的整体质量,从而达到满足行政客体需求的目标.“微创新”推动政府行政思维、过程和服务的创新,以内部推进行政流程再造、管理服务精细化,外部借力新技术和新媒体、构筑多主体的多元治理结构等作为创新路径,推动政务服务的持续创新改善;“徼创新”的投入比较有限、阻力较小、风险可控,能够较好地适应中国行政的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8.
事业单位改革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产生于特定时期的我国事业单位,在巩固国家政权,发展国民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与之相适应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和复杂性,并日益暴露出许多突出的问题,目前正面临着各种困境。本文就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然后从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几点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改善事业单位的绩效,对于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适应我国所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我国的公共服务领域以"推向市场"为目标的改革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不合理的激励机制.为了改善公共服务,我国需要进行全面、协调的事业单位改革,包括重新界定政府的角色和促使政府从商业性活动中退出,改革公共财政以便更好地为公共服务付费,允许非国有部门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加强公共部门内部的约束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论"入世"后的政府改革中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外部力量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挑战.政府管理的改革是中心,它主要包括政府观念的更新、政府规制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过程的公开.政府关系的调适是目标,政府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新的定位.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是关键,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政府与立法、司法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合理配置权力,科学界定各自的权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在乡镇体制改革中建立现代乡镇制度——税费改革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镇体制改革是继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又一重要改革,并直接决定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成功与否。基于财政压力,这一改革以“减人减事减支”为主要内容。其作用是能够缓解紧张的财政压力,但缺乏整体构造和长远设想。应该超越财政压力,从现代国家构造的角度设计现代乡镇制度,使之从资源汲取型向资源支持型转变;从管治型向服务型转变,成为一种上下联动的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商业贿赂事件层出不穷,已成为商业社会一大隐患,如何治理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传统的反商业贿赂法制已不足以应对商业贿赂,另辟他途尤其从商业贿赂的源头抓起,实有必要。商业贿赂的主体主要是公司董监事及高管人员,并且商业贿赂的受害者也主要是公司及其利益相关者,商业贿赂屡禁不止与公司内外治理法律机制的缺陷亦有关联。因此,通过加强公司内、外部治理法律制度建设来达到反商业贿赂之目的,不失为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问题与改革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地产税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现阶段中国房地产税制存在房地产税收功能分散,房地产税种设置交叉重叠现象突出,计税依据不符合国际惯例,房地产保有环节税负偏轻和房地产税权分布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中国房地产税制改革已进入基础性制度建设阶段,必须按照"宽税基、简税种、低税率"的原则,实现房地产开发流转环节税收为主向房地产保有环节税收为主的房地产税制转型,去土地财政化,这就要适时开征房产税。开征房产税可以分两步走,近期对居民新购商品房超免税标准部分征收房产税,中长期覆盖到居民已购存量房地产。 相似文献
14.
制度通过交易成本的节约、信息的传递和对微观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改变了企业的投资行为,从而改变了资源在企业内外部的配置.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资源配置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了企业.制度引起的结构协调与创新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进行,企业产权制度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企业组织制度、投融资制度、税收制度、人口流迁制度、政府行政分权制度等配套协同效应加强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当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制度创新,这就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政府的职能,同时进行社会体制和行政体制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当下中国的公共领域正在蓬勃兴起,并展现出浓重的法治诉求.特别是“医改”的议题设置及其“问题化”、方向讨论中的利益博弈、“案件”披露的制度性反思等等,在公共领域中形成了巨大的“层级”共振和溢散效应,不仅对公共政策合法性进行了民主化供给和时代重建,也为民主法治进程提供了新兴动力和支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增长.本文从制度层面分析经济取得高速增长的动力源泉,得出财政分权所带来的政府激励、所有制改革所带来的生产者激励以及市场开放所带来的全方位激励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同时,在分析消费者的激励制度时,得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或许是一种最优的制度选择.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所带来的消费者激励或将带来下一拨的经济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的政治教育以战后初期盟国进行的去纳粹化的民主再教育为起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联邦政府为主导、以中小学校为主要政治教育场所、以校园外的政治教育机构为必不可少的补充这一政治教育机构体系。德国政治教育机构体系构成的启示主要有社会成员接受政治教育的终身性、进行政治教育的全社会性及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起点,又是不断拓展这条道路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源泉,又是不断完善这个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征,又是不断增强这一制度生机活力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引入了“制度—组织”分析框架,着眼于中国农村现有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的衍变逻辑。通过对现存农村体制下的“制度—组织”模式的分析以及由于实施村民自治制度所引起的新旧“制度—组织”模式间的冲突和调适的情形分析,近而探讨在更为深刻和广泛的政治、经济、社会变迁条件下农村自治的可能变革之道。 相似文献
20.
哈耶克的制度理论:秩序与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耶克的制度理论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制度理论。他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观点,使他成为反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代表,他重视法律在扩展秩序(theextentedorder)中的作用,认为传统是至关重要的,资本主义的秩序就是传统演化的结果。哈耶克这种重秩序、守法律的思想,实质上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的进化论观念相一致。本文重点讨论哈耶克的扩展秩序和保持自由传统的制度观点,并指出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