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的个性思想的发展过程,围绕“个性自由及其实现”问题展开,经历了五个发展环节:‘‘理性指引”——“意志自由”——“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其思维进路为“理性本质、自然本质与现实存在的关系”——“个人的现实生存状态(现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个性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现阶段,应通过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人文关怀,注重人文价值追求等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晚年卢卡奇力求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社会与人的发展问题。他分析了从无声的合类性到有声的合类性、从自在合类性到自为合类性、从局部个人到完整个人的发展过程 ,从而阐明了克服异化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早年从劳动、社会关系、人的解放和发展三个角度对人的本质作的探讨论述,体现出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思想,即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劳动是人改造世界的自由创造活动,是这个本质的实现和现实表现;社会关系是人的自由创造本质的实现方式;人的解放和发展则是人类消灭一切异化、恢复人作为自由创造存在物的本来状态,自由自觉地从事创造活动,实现人的本质,成为具有丰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人的本质是自由创造这一思想是贯穿马克思有关的论述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劳动解放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而人工智能是用科学技术解决劳动解放问题的重要手段。人工智能在介入人类劳动的过程中,通过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解放劳动力,进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逻辑主导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进一步加剧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引发技术性失业潮、人的主体性危机和交往异化等问题。基于此,建议从主体、制度、价值导向和教育等维度对人工智能加以规制,使其更好地助力劳动解放,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作为研究人的解放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关系的逻辑起点,是指"现实的、具体的人",是有物质、精神与社会需要和全面而自由发展需要的人.现实的人及其本质规定了人的解放的特定内涵,那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自由而充分的解放.而"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归宿和根本.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了对真正的"以人为本"价值理想的承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异化理论的流变过程中,对异化现象最为犀利和有力的批判莫过于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异化理论,这一理论犹如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探究,对当时的现实制度给予了有力的抨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着重从考察人的本质入手,把对人的本质的探讨与对人类解放的追求放在核心地位,提出通过积极扬弃现存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来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观点对当前我国极力诉求构建和谐社会,消除社会中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论述,从人的自由作为人的本质的重要属性的角度,试图强调人的自由对于分析异化劳动及其共产主义问题的重要性,并尝试以人的自由来把握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并认为从人的自由的角度出发,来认识共产主义,就会强化共产主义作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是扬弃了以往社会中人的不自由状态,并依此重新走上新的、以人的真正全面发展为指归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了劳动、实践是人的类本质;把人看作是整体的、自由的、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的类本质理论不仅是<手稿>的核心,更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即实现全面、自由的人的思想的基石.这一理论的提出蕴涵着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萌芽-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的实现人的解放的哲学人类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权利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逐渐被凸显,而作为现代性发展的时代产物,生命政治学表现出对人作为现代主体的自然生命权利的价值审思。在此意义上,科威尔立足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人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集合中,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无论对生态危机的揭示,还是对作为危机根源的资本逻辑的批判,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政治关怀,具有丰富的生命政治意蕴。科威尔不仅从理论维度揭露了资本与危机对人的生命世界的渗入以及“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异化,而且从实践维度提出了资本主义视域下人的生命政治回归的基本构想,即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本质占有。因此,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为主题,蕴含着以批判“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异化为核心,以克服生命权利异化从而实现人的生命解放为应然旨归的生命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1.
探求大工业时代的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终生的理论主题。从这一主题出发,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论述,揭示了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的社会根源,并指出了人和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和必然归宿,即全人类摆脱盲目的自然力、社会关系以及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变革社会关系,建立共产主义从而实现人类的解放的道路。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本质内涵,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的深层本质。如果说“自由、平等、博爱”曾经是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旗帜的话,那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旗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论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散见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部学术成果的技术哲学思想中,可以挖掘出丰富的、非凡的关于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他们从对人的本质分析入手,指出技术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进步和发展是以其自身的多样性的异化得到表现的。而造成人的异化的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国家的出现,在本性上都是技术和工业的一个结果。马克思把人的片面化,看作历史展开并完成自身的一个必要的、不可剔除的内在环节。但人类异化的克服,从根本上仍然需要依靠技术进步与工业文明。技术与工业文明是人类彻底解放的根本力量,同样也是人类最终获得自由的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是针对人的片面发展提出来的,而人的畸形发展的表现就是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是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代表的以克服异化,实现人的真正复归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理论。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出发,揭露人的异化的根源。并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最终克服异化,完成人的真正的彻底的复归。两者都是研究人的,而且都形成一个:"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的探讨模式。两者有什么不同,研究单向度的人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依赖文化进化的物种,人具有根本区别于动物的超越生命极图的"类"本质.而在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视野中,人的类本质被强化的本能式生存异化了,并导致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批判和反思的生态伦理并没有实现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回归,"人"又被人为地作为理论前提而放逐了.事实上,人的类本质的真正彰显,人走向自觉的类存在,正是科学的生态伦理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终极旨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基于人作为自由存在者的哲学人类学前提建构了一个从人的本质到人的异化再到人的解放的政治理论。美学的维度在这一理论中被突显了出来,因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人的自由只有在其依据美的规律所进行的艺术创作活动和审美体验之中才能得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能够在自由的创造性活动之中全面充分地发展其本质能力的理想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6.
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总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形式来实现的。相对于自然经济,市场经济摆脱了人对人的依赖,继而转为人对物的依赖,在促进人的独立性、社会化、自由个性以及个人能力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人的道德、精神、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出现了“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如何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以实现市场经济与人的协调发展仍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学说的宗旨是实现人的自由。但是,异化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导致人的本质全面异化。与之相应,人的天然之性如情欲也发生了异化,从一种原始的自由状态异化为婚姻、卖淫等形式。马克思认为,在消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人的异化状态也会随之消失,从而使人的异化的情欲获得解放,人的自由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深入考察“内卷化”现象的本质、成因,为进一步实现劳动解放,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自觉劳动迈进提供了现实依据。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内卷化”成为异化劳动的起点;拜物教观念扩大了“内卷化”的异化性质;资本主义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无法摆脱“内卷化”的异化劳动本质,而社会主义具有扬弃“内卷化”异化劳动本质的社会基础,进而实现劳动的解放。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现科学劳动和有序竞争,必须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还原拜物教的本质,超越物化追求,树立个人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性,重视社会关系的构建与自然环境的保护,实现个人、社会和自然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以劳动活动为基点开辟了解析人本质的新视界。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人本学中“现实个人”的概念,并吸收黑格尔在主奴辩证法中通过“劳动”将自我意识普遍化的辩证逻辑,建立起具有劳动生成性质的”现实个人“。劳动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逻辑起点,然而资本逻辑下的“异化劳动”扭曲了人的本质,使得人失去其本身。因此,想要复归具有全面自由的“现实的个人”,就必须通过对“异化劳动“的修复。个体获得”自由自觉“的劳动的过程,就是人获得其类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西方哲学对于人的自由的根源与表现问题,无论是从人的信仰的不彻底、感性的不全面抑或从人的理性的不完善、意识的不觉悟等出发,都以价值预设的逻辑理路从"应然之自由"指责了"实然之不自由"。这些先验的、形而上的自由主张,因远离了现实的人及其"能动的类生活",既不能探察出导致人之不自由的经济原因与制度根源,也没有把握住人的积极的存在意义及其求解放的正确路径。而马克思发动人学革命的真正意义则在于,以实践活动铲除导致人的异化所由产生的社会关系,为推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