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蹈是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 ,要真正科学地研究舞蹈就必须真正科学地研究人及其创造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考察舞蹈的独特视角 ,即从生物和文化两个层面来整体研究和观察舞蹈现象  相似文献   

2.
土家族传统舞蹈文化精神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土家族传统舞蹈的形式、形态与动律特征分析入手,运用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等基本原理对土家族舞蹈的文化精神进行探讨,论证并提出了土家族舞蹈具有以人为本的生命意识、纯朴的务实精神、强大的包容性等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足石刻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石窟艺术,它集建筑、舞蹈、美术、音乐等元素于一体,既受宗教仪规和量制的限制,又受时代精神、审美趣味和风俗礼仪等因素的影响,是宋代造型艺术的代表。深入研究大足石刻所蕴含的舞蹈造型,不仅可以挖掘重庆本土的舞蹈资源,丰富大足艺术研究舞蹈领域的薄弱,同时对研究宋代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史学意义大有裨益。文章以大足宋代石窟中的"六师外道谤佛不孝"、"春龙起蜇图"及"帝释天与阿修罗战"三座石窟舞蹈造型为例,运用形式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挖掘大足石刻中舞蹈形象特征、语汇表达、表现形式及艺术审美取向,从艺术遗产、艺术创作的角度研究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文化的系统中,纳西人在东巴仪式实践场域里遵循着自身的逻辑叙事和系统认知.仪式舞蹈作为东巴仪轨系统中的单元结构,与神话叙事的神灵体系、宇宙模式、语言逻辑相关.在纳西族社区的瓦次毕仪式、超度什罗仪式、祭教祖仪式中的舞蹈,呈现了神话记忆和动作逻辑系统的共构关系.在仪式场域下身体语言逻辑和动作形成了仪式身体表达体系,舞仪通过神祇的操演秩序来强化族群信仰、社会道德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舞蹈发展到今天,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它是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而且还体现于舞蹈也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通过自身参与、自然发挥获得对身体、生活最直接的益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把握大众的内心需求,满足观众对舞蹈艺术的需求,并以此去开发一个更好的舞蹈艺术前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民间舞蹈的视域对土族纳顿舞蹈文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纳顿”舞蹈不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程式性,而且与信仰互相借助得到发展和传承,是土族社会伦理和民族心理的直接表达形式,是族群认同的纽带,表演具有明确的功利目的。  相似文献   

7.
服装表演从14世纪创立至今,已呈现出不同的服装风格、舞台表演样式以及对模特专业素质不同的培养方法。尽管服装表演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服装商业活动,但艺术训练在舞台服装表演、模特的舞台感觉和素养建造上一直辅以并进行着最纯实的工作。本文将借助舞蹈这一最贴近人的身体表现、最能表达人的真实情感的艺术,探讨舞蹈的练习与服装表演训练的相关问题。主要是通过舞蹈表演训练中的身体感觉、风格、情感、审美等训练方法,探索研究对舞台服装表演和模特训练的艺术锻造,以及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硬核延续是民俗舞蹈传承发展的前提,保留文化硬核才能使民俗舞蹈与其他舞蹈区别开来,才能使民俗舞蹈作为独立的舞蹈形式传承下去。稳定优质的舞蹈基因是民俗舞蹈文化硬核延续的基础,民俗舞蹈传承发展中的文化硬核延续可以通过统一传承观念、准确地提炼遗传基因、继承优质基因的基础上吐故纳新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舞蹈在经济迅速崛起及与世界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逐渐呈现出纷繁多彩的多元化趋势,但在形式与内涵不断丰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传统舞蹈民族属性逐渐淡化的趋势和传承断裂错位的危机,只有实现本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理性共融,社会舞蹈的民族特色才会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艺术创作是属于高级形态的一种精神实践活动。舞蹈艺术创作受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心理的制约,与时代脉搏共振。舞蹈艺术创作教育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舞蹈编导的学养。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注重理论的连贯性,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舞蹈艺术创作,使舞蹈创作理论知识在创作实践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再次,在创作实践教育中,自己创编的作品的表演,是受教者真实情感的流露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