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各文化间交流、互动和认同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自觉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青海河湟地区是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影响、彼此吸收形成互动、互融格局较为典型的区域.本文通过道教与藏传佛教相互影响的个案考察,辨析两者在青海地区传承、发展变迁中的各民族文化间互动交流关系建立的根本动因.  相似文献   

2.
公元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湖畔之仰华寺与西藏哲蚌寺法台索南嘉措会晤,并皈依了藏传佛教。青海自然成为藏传佛教僧众来往与蒙古各部落与西藏之间的重要交通要道,藏传佛教必然会对甘青地区的土、蒙古等各民族产生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传入土族社会并渗入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由此也产生了双重影响,本文对这些影响进行了阐述和探讨。认为一方面它成为束缚人们的精神枷锁,阻碍了土族社会的人口繁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却使土族地区的寺院成为文化传播的中心,一些土族的高僧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他们通过著述与宗教实践,对加强土、藏、蒙古、汉等民族之间的有效交流与文化互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卡与汉地园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描述西藏林卡和汉地园林的特征及思想渊源等问题,比较了西藏林卡和汉地园林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差异,通过比较揭示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意在说明:西藏林卡与汉地园林的精神关系,藏传佛教精神结构与生活结构、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中国园林如果缺少对西藏林卡的论述,那么中国园林只是对某些特定区域园林特征的概括。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与藏民族的发展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所周知,每一民族的教育对该民族政治、经济、义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藏族传统教育的基本特点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中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它对藏族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体现出与其他民族的教育对各民族上述各领域的影响的诸多不同的特征。本文拟就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民族的发展进步问题作一初步的探索。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一)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但在解放前对西藏及国内其他藏区的政教合一或政教联盟的政…  相似文献   

5.
宋代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湖 《西藏研究》2006,139(4):36-43
文章认为,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主要反映在三种层面上:民间层面的渗透影响、学者僧侣层面的交流传播和中央王朝与地方政府官方层面的往来贡赐。文章仅就宋代汉藏两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略作考察,至于其他历史时期与其他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另撰文论述。关于宋代汉藏宗教文化交流,学界关注者寥寥无几,至于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则更鲜有问津之人。认为宋代汉藏两族宗教文化交流通过民间方式,将汉地的宗法性传统宗教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传递到了周边藏区民间,也将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和其他藏族宗教习俗传播到了周边汉地民间。汉藏民间层面宗教文化交流有益地推动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从某种程度上保持和深化了学者、僧侣层面和官方层面宗教文化交流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7世纪中叶,佛教从南北两路传入吐蕃,从此便与藏族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佛教在藏区传播过程中,逐渐吸收了藏区本土文化,于10世纪后半叶,形成了颇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在藏区确立了统治地位,而且成为西藏地方统治阶级唯一的正统思想。它的弘扬与兴盛,造就了一批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他们作为传播佛教的载体,不仅为发展佛教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在协调民族关系、调解地方与中央间的矛盾、稳固中央王朝的统治、维系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促进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财富,著述甚丰。对他们及其著作进行深入研究,无疑会推动藏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但他们的功德事迹除  相似文献   

7.
云贵地区的文庙分布及儒学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有密切联系。文章以民族走廊的理论视角为基础,以动态的、整体性的脉络把握西南的联通与流动,具体讨论藏彝走廊、南岭走廊与云贵高原板块的联系,尤其关注了珠江与云贵地区的联系,以及沅江在东西南北文化联结中的作用。然后,以云贵走廊为线索,挖掘明清时期国家力量主导下的驿道开发、移民迁徙、改土归流、文庙建设、儒学传播等一系列举措,阐释中原文化、沿海文化与西南文化的互动过程。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云贵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更促进了各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藏传佛教微型雕塑“嚓嚓”原为古印度佛教艺术品,在佛教传入藏区的过程中,以其直观、真实的形象冲破语言、文字障碍,对佛教教义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整个藏区使其类型和内容不断得以延续和扩充,丰富了藏区佛教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9.
冯智 《西藏研究》2008,(1):60-70
文章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研究了明代丽江壁画中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及其历史,分析了丽江藏传佛教壁画形成的背景、史学价值和历史地位.丽江藏传佛教壁画是藏族文化东传的必然结果,是明代木氏土司崇奉藏族文化的体现,是滇、藏、川多民族文化圈互动的一个缩影,它在客观上丰富了纳西族等云南各民族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文化,在组织方式、教义思想、学经制度、传承方式、文化习俗等方面均有独特之处,已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一种特色文化。汉藏佛教文化交流互动,推动了佛教中国化进程。在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藏传佛教对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表现得最直接、最深刻。藏传佛教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并成为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藏传佛教在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中具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必须参与中华文化建设,丰富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品质。  相似文献   

11.
在吐蕃时期,藏式围棋就已广为流传,是古代藏族民众日常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发人的智慧、纯洁人的性情起到了积极作用。兼容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一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藏式围棋随着时间的推移衰落了,目前在西藏很难见到藏式围棋活动,这项古老的民族传统棋艺正处于消失的境地。当下,我们应当对藏式围棋进行挖掘与整理研究,让古老的藏式围棋以新的方式、新的内容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8~9世纪吐蕃入迁河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在吐蕃统治的80余年间,除了吐蕃自身在这里较多地接触到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吐蕃对迁入地的影响,即出现了吐蕃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吐蕃采取强制政策的结果;同时,在吐蕃入迁河西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以藏语言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对吐蕃时期的佛教情况论述颇多,但是有关康区佛教的传播状况尚未见有专文论述,文章依据汉、藏文文献及考古资料对7~9世纪之间佛教在康区的流布、传播过程作一简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结出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高原藏族在数千年的生态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独特的环境—文化适应模式,由于自然环境的特殊严酷和脆弱,在高原藏区形成广泛的自然禁忌和神山圣水的集体表象,作为一种观念体系,它是高原藏族在适应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反映出高原藏族对脆弱生态环境的谨慎适应。  相似文献   

15.
藏文古籍文献是藏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看 ,藏文古籍文献 ,包括吐蕃早期文献、吐蕃以后的佛教典籍和藏文历史档案。藏文古籍文献作为藏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在藏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有责任系统地介绍藏文古籍文献的概况及整理、出版和研究动态 ,是藏文文献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英华  杨宝玉 《西藏研究》2021,(1):64-73,F0002,F0003
敦煌文献中已鉴别出4种藏文九九表,其中,P.t.1256是由藏文字母拼写的汉文“小九九”表,ITJ764、P.t.1070和B59:10是藏文九九表,包括了不同编排形式的“小九九”表和“大九九”表。ITJ764尾题人名“■”,为藏文九九表溯源和断代提供了重要依据。对这4篇写本做转录,对残缺的内容做推拟还原,并给出译文和评析,初步结论是:敦煌藏文九九表有大、小两类4种,与汉文“小九九”表作用一致,编排方式有别,藏文九九表抄写者和使用者并不限于藏族。这些藏文算学文献实物,为研究藏族科技史和汉藏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所见西藏文明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对西藏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观察与勾勒,分别从西藏远古时代人类活动及其遗存、西藏古代文明的初步发展、吐蕃王朝时期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主要历史阶段,讨论了西藏文明与中原文明之间的关系,对其和周边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自此西藏民族永远脱离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平等联合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中,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十七条协议>是西藏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平解放"的实现为西藏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60年来的实践 说明,<十七条协议>的各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20.
吐蕃占领敦煌后,在该地区形成了吐蕃人、中原人、吐谷浑人等多民族共居的局面,使得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翻译活动有了很大发展,并且使藏语文在官方和民间都被各民族广泛使用.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书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