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近代文化的起点 19世纪中叶,日本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在古代文化、民族文化形成和成熟之后。逐渐向一种新的文化模式转型。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及其后出现的一系列变革可以说是这种文化发展转折点的一个象征。这样提出问题,包括两重意义:第一,19世纪中叶是日本近代文化转型的起点;第二,日本文化发展史上趋向近代文化的转型不是一个短暂时期的历史事件,而是经历了相当长时期文化变形的一个历史阶段。这种看法可能与许多先人的意见相左。这一讲准备就日本近代文化转型的起点、条件和转  相似文献   

2.
一、分析江户文化的新视角 1603年,德川家康基本削平群雄,由朝廷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城设立幕府,逐渐确立以江户幕府为中央政府和以各地臣服的藩为地方诸侯的“幕藩体制”,在直至1867年15代将军德川家喜实行“大政奉还”为止的260余年间,实施军事封建  相似文献   

3.
一、古代文化形成期的基本线索 7世纪到19世纪是日本古代文化逐渐形成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水利设施不断增修,主要河流得到治理,耕地广泛开拓,南北为条及东西为里的“条里制”得以实施。于是“务农事桑”,“繁殖户口”,中央和地方的生产都有较大发展。以此为经济背景,王族和豪强角逐频生,地方豪族兼并不休,逐渐形成了以大王为最高统治者、豪强参与政事的古代国家。与此相对应,超越各地区社会在生产斗争和政治斗争中产生的风俗、礼仪、行为习惯、信仰及其各种外在形态表现,列岛上基本造就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文化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各种观点相继涌现,众说纷纭:或曰它很特殊,或曰它具有普遍意义,甚至有人认为它虽位于亚洲而绝非亚洲文化。在这种时候,回顾和探讨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为人们在判断种种议论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材料。而且,日本民族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如飞跃和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11世纪至15世纪是文化整形和再造并形成日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表面上看,这一历史时期充满了战乱,贵族内部争权夺势,土地所有者不断侵蚀扩张,劳动群众的反抗此起彼伏,原有古代贵族的“国家”躯壳遭到破坏,古代贵族建造的唐风文化也不再象过去那样充满魅力。但是从实质上说,这个历史时期正是阶级关系激烈变动,整个民族对于文化创造实行广泛参与以及文化能量积蓄和释放的时代。经过这个历史时期,日本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通过继承和转形取代了唐风文化。数百年的文化再造运动培育了新型的日本中世文化,形成了后世日本民族文化基本框架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跨国公司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其各时期不同的发展、变化运动,匀勒了它战后发展的轨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剖析。一、摇篮时期(1951——1965年) 这一时期,正值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之际,经济恢复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国内还未形成较大规模的“过剩资本”,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还处于摇篮期。主要表现为规模小,对外直接投资额少,投资的部门结构技术水平低,日本跨国公司的主体是综合商社。  相似文献   

7.
《唐都学刊》2010,(1):F0002-F0002,F0003
2009年11月21日第四届西安历史文化研讨会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编辑部、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文理学院科研处、西安古都学会联合召开。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工作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活动,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其大部分的实践过程和工作技巧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之上,而非仅仅依赖于社会工作者个人的经验与悟性。学习和了解社会工作理论,是现代社会工作者必须接受的专业训练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 4年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CCCS)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宣告成立 ,自此文化研究不仅在西方学术体制内部逐步站稳了脚跟 ,而且演化成为 2 0世纪的一场国际化的思想运动。本文试图对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作一回顾 ,其中以 80年代中期以前作为聚焦点  相似文献   

10.
11.
近十年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全国上下对近邻日本骤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残破不堪的日本,却在二十余年间,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如此惊人的速度和成就,怎能不使我们惊讶和瞠目呢?于是乎,一股“日本热”出现了。日本的经济管理经验、日本的技术成为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有人主张输入“日本  相似文献   

12.
当代人类生存危机的实质是一场文化危机,正是对这种危机的深刻反省,促使了文化哲学在19世纪兴起并在20世纪兴盛。文化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则是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哲学和文化的这种关系决定了:哲学未来的发展形态应该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国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面临着从传统的自发性的农业文化向现代的自觉性文化的转变,如果没有千百年来形成的思维方式、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和存在样态的彻底革命,现代化是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70多年来在理论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本文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作了概括,提出这一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形成的,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实践发展和认识深化基础上,经过党的12大、13大、14大的总结和升华,现已基本达到成熟的程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战后日本的思想界和政界,一直存在着修改日本宪法第9条的呼声和行动。随着日本国内外局势的变化,这一过程近年有加速进行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为确保宪法所规定的和平体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回顾了日本国民维护和平宪法的历史,重新挖掘了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财团法人助成财团中心将为个人或集体从事研究及各项事业提供资金,为本国学生或留学生提供奖学金,为个人或集体的优异业绩提供表彰和奖金等各类活动的团体定义为基金会。日本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基金会是由被世界称为陶器之王的森村市左卫门建立的。1914年森田获得批准成立了森村丰明会,直至现在,作为东京都管辖下的公益法人,该会还在开展活动。此后,财阀和资本家不断创立基金会,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是精工的创始人服部金太郎。为纪念自己的古稀之年,服部在1930年创立了服部报公会。日本大部分基金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混乱中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6.
经过70多年实践探索,我国社会组织经历了一个恢复发展、壮大成长、质量提升的发展过程,并最终找到了一条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同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条发展道路的最大特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组...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文化发展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日本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精 神层面的哲学思想、宗教 观念、伦理思想等的概括分析,认为缺少哲学思想导致日本了文化发展没有深厚的根基, “泛宗教意识”导致了日本社会价值观的混乱,而伦理精神的丧失则使日本经济缺少发展 的精神动力。新世纪日本文化的发展面临着精神文化价值的反思与重建。  相似文献   

18.
历史理性的发展轨迹——评《人类探索自身历史脚步的追寻》卞敏自然与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两大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自然观与历史观。就历史观而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无疑是哲学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理性的一种科学形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日本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日本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和广泛重视。当着人们越来越深入地思考和探索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特质,并试图对它们的形成、变化及发展给以恰当解释时,往往都会遇到一个如何说明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的问题。社会的规范、人的行为方式与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就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日本的文化,就不可能深入地认识日本。 我国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历史久远。但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日本文化问题的系统研究在我国还只能说刚刚开始。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召开了一次全国性的日本文化学术讨论会,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赵复三、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何方、原对外友协副会长林林到会讲了话(本刊1987年第6期作了报道)。在本期,我们选登了与会者的部分论文以飨读者,希望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我们还热切期待着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日本文化研究,参加日本文化问题的学术讨论,并向我刊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20.
白林 《学习与探索》2005,(2):213-2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我们对基本国情认识不足,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文革”期间,把非公有制经济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对非公有制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宪法中相关条款的几次修改,均表明党和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方针不断完善决心。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