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见《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二期第103页)一文中,提出了“在认识论中,除了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外,还应当有认识的参照系”,并提出了外参照系——客体参照系和内参照系——主体参照系两个范畴。本文试就在《把参照系范畴引入认识论的沉思》一文的基础上,对认识论中的参照系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有机气化论宇宙观决定了中国古代的认识论并非是西方式的静态分析的本质论的认识论,而是以虚静的方式去把握事物整体动态之常的“求常”认识论,这一思想在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并且对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古代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内经》的医学认识论从主客体两方面发展深化了老子的虚静认识论,成为中医学主导性的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审美特性》一书中提出的“日常生活”概念,分析了该概念在卢卡奇认识论思想中的意义,阐发了他对劳动和语言在人的认识产生和形成中的重要地位的理解,以及对唯心主义认识论产生的根源的揭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卢卡奇对认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解释,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卢卡奇及其思想体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在认识论方面的成就是非常突出的。他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子、王充等人的认识论思想,并把它推向了接近唯物论的反映论原理。 王夫之和荀子一样,认为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他说:“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原于天而顺乎道,……五常百行之理无不可知,无不可能。”(《张子正蒙注·动物》)“人有可竭之成能。”  相似文献   

5.
关于孔子的认识论问题,素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说是唯心的先验论,因孔子曾鼓吹过“生而知之”和“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一说是建立在自发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认识论,因孔子曾倡导过“学而知之”和“学而不厌”。双方各执一端。列宁说过,判断一个哲学家,“应当根据他们实际上怎样解决基本的理论问题、他们同什么人携手并进、他们过去和现在用什么教导自己的学生和追随者。”(《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全集》第14卷,第226—227页)这就是说,评价一个哲学家,要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一篇杰出的军事著作,也是一篇闪耀着认识论光芒的哲学著作。它创造性地运用哲学认识论原理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的能动性,解决了抗日战争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从具体理论入手,深入分析《论持久战》所阐述的哲学思想。《论持久战》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认识论思想不仅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评《道德认识论引论》昌任廖小平同志积多年研究之心血,撰成一部富有特色、披荆拓荒的著作——《道德认识论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引论》以一种崭新的视角探研道德这一人类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立足于对道德进行论理学和认识论的交叉研究,开辟了...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中,不能真实地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关系。 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和创立过程来看,马克思于1845年春天写出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当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诞生。可是,在此之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创立新哲学体系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绩,则集中表现为唯物史观的逐步形成。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都体现出了唯物史观从萌芽到根本形成的过程。所以,就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与唯物史观创立的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儒家礼乐的认识论障碍,从认识论障碍的概念着手进行研究,认为从认识障碍与认识论障碍两个概念出发,可以较好理解儒家伦理特别是礼乐教化与修养的意义,了解礼乐对于克服人们之间限制性的重要意义。认识论障碍是因有认识障碍,不过前者强调认识中的个性因素导致人际之间对同一对象或概念解释上的差异,后者突出包括这些因素在内的那些影响人们把握真象的要素。为了克服与超越认识与认识论障碍,达到主体间的交往与沟通,力求在不同的解释和认知中找到可以沟通的根据或普遍性条件,所以它们都可以看作广义的克服认识论障碍的活动。人们如果不是在相互之间比谁更阴暗和残忍的话,那就需要以礼乐来安排和规范本能,然而礼乐都可能被其外在形式所遮蔽,还是没从根本上超越人类交往和认识的所有障碍,所以它们不能取代个体自觉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
费尔巴哈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先驱,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唯物论,而且也表现在他的认识论中。普列汉诺夫说:“马克思的认识论是直接从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发出来的,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也可以说马克思的认识论实际上就是费尔巴哈的认识论,只不过因为马克思做了天才的修正而更加深刻化罢了”。(《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146—147页)列宁赞同普列汉诺夫的这一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1.
道德认识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评《道德认识论引论》郭建宁青年学者廖小平教授孜孜石乞石乞在道德认识论领域拓荒耕耘已近10年,其用血汗浇灌出来的果实———《道德认识论引论》在众多学者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终于面世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认识论是唯物辩证的认识论,他的这种认识论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富有生气和活力,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鲁迅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基本观点上。第一,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所谓认识对象的客观性,指的是认识对象在人的意识之外,先于认识而客观地存在着。鲁迅是承认认识对象的客观性的,这从他早期的著作中就可以看出来。在1903年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中,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客观的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自然界生物进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他说:“石类既自少而至多,生物亦由简以进复,…  相似文献   

1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为指导;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其认识论意义也有三个: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和方向;规定了其研究对象和途径;深化了认识论改造世界的本质功能。这一认识论思想又成为了指导实践的普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一整块钢铁”,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内在统一的。实践既是认识论范畴,首先是唯物史观的前提,是二统一的中介。《实践论》把这一基本思想,贯穿分析认识运动的整过程,一方面科学论证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总规律;另一方面明确提出了实践的社会性,认识与实践统一的条件性等名论题,并把这一思想运用于党的实际工作.奠定了群众路线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早期认识论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博士论文》为标志 ,它提供了创立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必要前提 ;第二阶段以《手稿》为标志 ,它提供了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思想萌芽 ;第三阶段以《神圣家族》为标志 ,它预示着马克思科学认识论的即将诞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认识论综述罗光台湾辅仁大学讲座教授罗光先生在台湾《哲学与文化》第23卷第4期上发表综述文章指出,西方哲学从笛卡尔以来,几乎400年都在认识论里面转来转去,不能有个共同的结论。当代中国哲学人士对西方哲学认识论予以批判,责备其为两分主义,或主客二...  相似文献   

17.
《开封师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了《直接经验,认识论的基石》一文,从文章的标题到文章的内容,作者都是把直接经验看作认识论的基石的。文章一开头就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把实践当作认识的泉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正确的标准,把实践得到的直接经验当作认识论的基石”。我们认为,用直接经验取代实践作为认识论的基石,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只就认识论基础问题谈点看法。 我们知道,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的认识怎样产生、认识的内容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认识论上,从来就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识论是不可知论的说法相沿日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定论。所谓不可知论,是指“主张除感觉或现象而外,什么也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或本体无法知道的哲学学说”(《辞海》哲学分册57页)。以此界说去衡量庄子认识论,我们看到,庄子并未主张事物的本质或本体不可知,因此,庄子认识论不是不可知论。但问题又不这样简单,庄子认识论包含相对主义、神秘主义因素,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可知论,而是比较特殊的可知论。从表面上看,庄子认识论的最大特点是否定知识,鼓吹无知无欲,绝圣弃智,其实不然,庄子是承认并肯定人的认识的。他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主观接触客观的实际活动,认识的对象是主体之外的客观自然界,认识的完整过程包括主体对客观对象的身体接触和心智思考。他说:“知者接也,知者谟也。”(《庚桑楚》)“接”指接触、作用,“谟”指谋划、思考,认识就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实际接触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列宁说:“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版第357页)。由列宁这个著名论断所引起的许多争论,集中起来主要是两个问题:一、列宁讲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它们是同一个东西”这个命题是特指还是泛指?即仅仅是指在《资本论》中,还是泛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三者是“同一个东西”;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是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近年来图书馆学研究中的一些认识论问题上的分歧,诸如“图书馆学研究的主体意识”,倡导“图书馆学转轨变型”等,指出了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若干问题,并构建了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