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儿即育己     
<正>当你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不再是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融入自己骨子里的一种行为准则时,那便是"育儿即育己"。为什么说育儿即育己?首先,孩子给了我们一次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因为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过去和原型。越是年幼的孩子,越用潜意识感知世界,所以会呈现出最真实的我们。孩子面对我们的态度和方式,就是我们对他真实态度和方式的体现,就是我们自己。例  相似文献   

2.
正有了孩子,我们总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不少孩子却对父母的这种期许非常抵触。因为我们在要求他们的同时,自己却懈怠了。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相对于行动,语言上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有这么一个段子:孩子因成绩不好,又一次被妈妈骂作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妈妈问:"那第三种呢?"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常说,孩子越长大,就对我们越冷淡。这种变化何尝不是因为我们对孩子越来越敷衍呢?孩子渐渐失去了与我们沟通的兴趣,更对我们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失望。豆豆已经4岁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他的话听而不见。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我以为这只是出于小孩子的好玩天性,于是继续做着手中的事,嘴里"嗯嗯啊啊"地应付。他好像并不生气,我看他时,他就继续;没看他时,他就停下。我对他说:"豆豆,妈妈听得见你在说什么,不要老停下来。"同时做两件事情,在我的生活里实  相似文献   

4.
纵情舞蹈     
我们总是坚信,只要我们结了婚,生了孩子,生活就会更加美好.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又因为孩子太小而觉得希望落空了,于是我们又想,等他们长大一点后,我们的生活就会好些了.然而,等到他们十多岁后,我们又因为要处理他们那些令人头痛的问题再一次觉得希望落空了.于是,我们又想当然地诊断,等他们再大一点后,我们的幸福生活就会到来.  相似文献   

5.
陪孩子读书     
<正>陪孩子读书,不仅能帮我们更好地读懂孩子、成就孩子,还给了我们一个找回自己、成就自己的机会。童年的阅读,对我们一生的成长和成就都至关重要。作家格林说:"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就好像占卜师在纸牌中看到漫长的旅程或经由水见到死亡一样,这些书影响到未来。"很多书,童年时错过了,就意味着永远错过了。因为时过境迁,成年后再读,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心境。然而,最遗憾的"错过",不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者丰富的知识,而是与孩子相伴的美好时光和一次我们重新找回自己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转眼间,"六一"儿童节又到了。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日子,因为每到这一天,父母都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们开心。他们会带孩子去游乐园,排一两个小时的长队,挤得大汗淋漓,只为了让孩子玩上海盗船或是过山车;他们会给孩子买最高级最安全的玩具,甚至不惜海外代购;他们会带孩子去旅行,从国内玩到国外……可奇怪的是,他们却不肯每天抽出几分钟,陪孩子玩一会儿最简单的亲子游戏。还记得"躲猫猫"吗?还记得"丢手绢"吗?还记得"老鹰捉小鸡"吗?我们小时候玩游戏时,总是跟小朋友们在一起,看不见妈妈的身影,因为她们总是"很忙"。可当我们做了父母,我们却依旧把孩子扔给幼儿园,扔给玩具。当孩子不爱和我们说话了,不去幼儿园了,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了,我们才开始着急,使出威逼利诱的十八种武器。其实,要想让孩子接受你,就得运用他们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来跟他交流。游戏就是孩子的第一语言。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也是能带给父母最多喜悦的神奇之路。尤其在跟孩子发生争执和矛盾的时候,游戏经常能够很好地改变气氛和化解对峙,让父母与孩子很快融洽起来,连孩子身上的小问题,也能在游戏中迎刃而解。用玩的方式跟孩子说话,将快乐渗透在生活里,才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相似文献   

7.
《伴侣(A版)》2011,(2):61-61
正问:我跟老公同年生,今年29岁,2003年恋爱,2007年结婚,没有孩子。恋爱时性生活挺频繁的,但是在结婚后就逐渐变淡了,也就平均一两个月一次。因为我们经常会吵架,有时候谈起这事时他说"看到你就想起跟你吵架时的情景"。我们最后一次是在去年6月中旬,这半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夫妻生活,甚至我想碰他他都不愿意。我心中很是不解,一个不到三十岁的正常男人6个月都没有性欲望?  相似文献   

8.
我们过得并不贫穷,但妻子的"小气"却处处体现:她会因为我给她买了一件新衣服而发火;她不同意我给孩子报小提琴班,也不同意我给孩子请家教,她觉得这些都是"没用又花钱"的事;甚至,在我看病检查身体这些事情上,她都因为心疼钱而表现出了不耐烦。终于,在多次争吵之后,我向她提出了离婚……  相似文献   

9.
刘目卿 《老年人》2012,(1):22-24
在近代思想家魏源的故乡隆回县,有一位教育苦行僧——欧阳恩成。为了孩子,他多次放弃改变命运的机会;他筹资兴建的"建华少儿活动中心",成为我国农村第一个素质教育基地;他辅导的孩子,不少获得了"中国好儿童"、"全国少先队好队长"等荣誉称号……因为这些贡献,他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并11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10.
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家长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聪明孩子和好孩子的首要标准。英国学者发现,家长们的这种想法可能会扼杀孩子潜在的才能。他们建议,家长们应细心观察孩子们除学习成绩外的表现,因为那可能预示这孩子在某一方面是个"天才"。  相似文献   

11.
《伴侣(A版)》2007,(6):62-62
<正>舒雨:前几年,我先后两次意外怀孕。当时因为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所以狠心做了人流手术。这两年,我们决定要孩子,但是在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你的孩子成绩全是优秀,你的心情会怎样?骄傲、满意还是自豪?可是这个美国老师却说因为孩子优秀,他很担心!朋友梅珊举家迁居美国,4年后再次归来,举手投足间带着浓郁的西方味道。"五一"前夕,梅珊一家到我家小聚。席间,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凑在一起,玩得很高兴,我们大人东扯西聊,话题却始终绕不开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梅珊说,她  相似文献   

13.
毕加索感叹:孩子们都是艺术家!孩子的绘画作品线条稚拙,内容天马行空。但我们教师在从事一线工作时,常常陷入"双刃剑"的困境中:害怕传授美术技能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怕一群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和自己如出一辙;又怕孩子因为没有必要的技巧无法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如何来把握好美术教育这把"双刃剑"呢?如何来保证孩子既掌握必要的表现技能又能无拘无束遨游在想象的殿堂呢——让美术技能与幼儿自由畅想之间进行对话,促使其互相融合,相辅相成;要把幼儿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位置。我们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得这两者有效地融合,达到共同促进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发展的目的。通过七种方法的概述,让我们对美术教育有了一定的认知,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正>想要孩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就先给孩子一个自己做选择,并对自己负责的空间和机会。说起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但谈到教育目标,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有一个共识:让孩子独立地做出选择,并学会对自己负责。给孩子选择的空间,是达成这一教育目标以及亲子沟通的有效手段。当父母总试图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时,孩子会本能地反感和抗拒。如果我们能给孩子几个选项,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他就会因为感到被尊重,而更愿意合作。譬如希望孩子去做作业,可以问他:"你  相似文献   

15.
"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用心去学,努力去做,我们一定能比别人学得更快,做得更好!""有一次,我被一阵大风连车带人吹倒在了路边,看着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我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渺小,当时我含着眼泪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北京做出个样子来!""下岗之后我做过很多工作:推销员、洗碗工……但是直到进入这一行,我才找到了自己的定位,这里更能实现我的价值,因为我喜欢孩子。"  相似文献   

16.
正因为比较,我们的烦恼人为地被扩大;因为比较,我们的烦恼突兀地显现;因为比较,我们的生活乱了阵脚。带孩子去操场上玩,经过宣传栏时,看到同事李老师的孩子正在认读宣传栏上的汉字。李老师的孩子两岁多,却能认识那么多汉字,而自己的女儿都已经三岁半了,远远没有人家认识的多。突然有些急躁,好像自己的孩子除了会疯玩,什么东西也不会。原本觉得挺  相似文献   

17.
最近,于谦上热搜了,不是因为说相声,而是因为机智劝娃上幼儿园。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于谦谈到,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每当孩子做对了一件事,他就一定会热烈地、"很有心机"地称赞说:"你真棒啊,将来肯定得送你去幼儿园!"就这样,在很多孩子对幼儿园特别排斥的时候,于谦的孩子却对幼儿园产生了好感,上幼儿园的时候还特别开心。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于大爷也是拼了。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孩子上幼儿园。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家长都会困惑: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得出奇,有时候却调皮得让人火冒三丈?如果不了解孩子的心,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孩子的"问题"。而当我们纠结于这些"问题"时,容易把孩子当作负担甚至是累赘,也就不可能享受陪伴和养育孩子的乐趣。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心,我们才能给孩子最有智慧的爱。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多少呢?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塞尔玛·弗雷伯格曾说:"我们对生命之初的3年几乎毫无印象,所以,当我们试图进入小孩的世界时,就像外星人一样,对  相似文献   

19.
孩子不愿说话,我们往往以为是他性格内向。其实,也可能是因为孩子患上了选择性缄默症……因为不愿说话,8岁的楚楚被父母带到咨询室。楚楚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眼神中却充满忧郁。无论我怎么逗她、哄她,就是不肯开口说话。一盘读不懂的沙楚楚爸解释说:"楚楚只和少数几个人说话,包括家里人、两个要好的同学和语文老师。其他人,她谁都不搭理。其他老师提问时,她从不回答,宁可被罚站。刚开始,我们没当回事,以为孩子只是性格太内向。后来,因为楚楚不跟老  相似文献   

20.
从希望工程的"大眼睛的小姑娘",我们知道了两部有很多的孩子渴望着接受良好的教育,渴望着用知识来丰富、改善自己未来的生活.一开始只是因为抱着一个梦想,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到西部的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给西部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更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