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早创作白话诗的诗人之一。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写的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在《时事新报》副刊《学灯》(1919、12、11)上发表时,中国新诗坛上的诗人和诗作还都寥若晨星。一九二二年六月,他与同人周作人、俞平伯、徐玉诺,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郑振铎等合出的诗集《雪朝》问世时,诗坛上也仅有《尝试集》(胡适)、《女神》(郭沫若)、《冬夜》)俞平伯)、《草儿》(康白情)《湖畔》(应修人,冯雪峰、潘漠华、汪静之)这五本新诗集.《雪朝》的出版,在诗坛产生了很大影响,两个月后又再版了。该集内收来自清诗十九首。这些诗,后编入《朱自清文集》扣《笑的历史》。两年后,朱自清又出了他的诗文合集《踪迹》,收诗  相似文献   

2.
成仿吾(1897—1984)十三岁随长兄东渡日本求学,在冈山六高学习时,开始诗歌的翻译和创作。二十岁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攻读枪炮专业,此间,他的新诗在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不久,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新诗运动中的蜀籍作家团队,是一支敢为天下先、冲锋陷阵的文化生力军。康白情是蜀籍作家中最早投入五四新诗运动、并进行创作的实践者。吴芳吉是五四新诗运动中的独行侠,其代表作《婉容词》充满爱国激情,深刻反映现实生活,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的最强音之一。郭沫若是浪漫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中国新诗的奠基者,其诗集《女神》以它全新的精神和形式使五四时期的白话诗取得了强力的突破,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总之,从白话诗的开创到中国新诗的奠基,蜀籍作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如果可以把胡适发表于1919年10月的《谈新诗》说成新诗创作和批评的“金科玉律”的话,那么康白情的诗论也几乎可以奉为圭臬。只是它的价值因种种原因一直被湮没。本文拟对此作出初步探讨,以就正于方家。康白情,字洪章,四川安岳人。五四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评论家,1918年在北大求学时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同年与傅斯年、罗家伦、俞平伯等组织新潮社,并开始创作新诗,在《少年中国》、《新潮》等进步刊物上发表,并以《草儿》、《送客黄浦》、《答五妹玉璋》、《日观峰看浴  相似文献   

5.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树人,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署名鲁迅。取这个名字的理由:一是母亲姓鲁;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开贞,常用名郭鼎堂。1919年给《时事新报》的副刊投稿时,把故乡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和若水结合起来,取名沫若。茅盾  相似文献   

6.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散文家,也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人。但长期以来,人们很少谈他的诗歌,他也未给自己编过一本诗集,这真是件憾事。 朱自清的新诗作品并不丰饶,而且多数作于青年时期,但他一生与新诗有不解之缘。从一九一九年二月二十九日他创作第一首题画诗《睡吧,小小的人》开始,他先后在《新潮》、《晨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小说月报》、《诗》等报刊发表了六七十首诗作。一九二一年他参加了文学研究会,次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诗刊《诗》,由朱自清和刘延陵、俞平伯,叶圣陶主办。一九二二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文学丛书之一《雪朝》,内收八位诗人作品,公推朱自清首席。后又编成诗、散文合集《踪迹》。此后,他潜心新诗理论研究,写了许多有价值的诗论。《新诗杂话》一书是他研究成果的集萃。与此同时,他仍不断受诗兴趋遣,写出一些新诗。  相似文献   

7.
康白情是“五·四”新诗坛的一员猛将,“诗体解放”的大胆追求者,当时新诗创作的一座标竿。其《新诗的我见》是一篇关于新诗理论研究和创作谈的专论,对新诗的一系列问题,均有独到的看法。尽管他在新诗坛只是一颗流星,然而他却发出过耀眼的光芒,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应该有他的地位,遗忘和埋没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学史上,爱情诗创作大约和爱情本身一样古老,其数量何止成千上万!但是在中国诗坛上,用自由体形式专事爱情诗创作并在诗坛上产生影响的,则是从湖畔诗派开始。 60多年前,当新诗创作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开始蓬勃兴起和发展的时候,在杭州的西子湖畔,由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四个青年人组成的“湖畔诗社”宣告成立。湖畔诗社成立得快,解散得也快,前后不过三年多时间。虽则如此,这个诗派却以自己的创作风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据着一席地位。湖畔诗派步入诗坛之初,当时中国诗坛上虽然已有不少人尝试着写作新诗,但比较有地位且出了诗集的只有胡适、郭沫若、俞平伯和康白情四个人。“湖畔”这几个无名小辈能够跻身诗坛,当然跟他们诗作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特色不无关系。“湖畔”诗人的诗,就其创作数量看,只有四人合集的《湖畔》、《春的歌集》、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受欧美文明观、自由观的影响,"父母之命"的择偶模式成为中国婚姻的简单形象,而爱情作为结婚的要素与婚姻挂钩,知识青年对婚恋自由的追求渐成风尚。本文以1919年底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关于"男子可否承认父母代定的未婚妻"的讨论为例,反思近代中国婚姻家庭史研究方法。试图把婚姻观的变化放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强调人事环境的复杂性和联系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的未来展望吕汉东笔者写过一点新诗,并且搞过一些关于中国新诗的科研与教学,所以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命运非常关注。如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既坎坷磨难又流光溢彩的80年的生命历程。众所周知,新诗是...  相似文献   

11.
以梁启超、张东荪等人为代表的研究系在五四时期将主要兴趣和精力从政治运动转到文化运动方面,相继创办了《时事新报》及其副刊《学灯》、《解放与改造》(后改为《改造》)等报刊,组织了众多文化社团(新学会、讲学会、尚志学会等),致力于输入新思潮的文化运动,对上海新思潮的传播和新文化的引导起了重要作用。研究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化活动及其贡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复杂面相,也清楚地表明上海是北京之外五四新文化运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革命政治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然而郭沫若这个名字首先被人知晓还得归功于他的诗歌。他最先是以诗人的面目赢得“知名度”的。 郭沫若从1919年开始写新诗,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成了当时震撼文坛的一件大事,从而奠定了郭沫着在中国现代诗坛上的开拓地位。几十年来,他在新诗、历史  相似文献   

13.
江苏江海相连,山川秀美,田园如画,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名城棋布,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区,诞生过许多著名的诗人。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都在江苏生活过,留下了著名的诗篇。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诗逐渐取代旧诗登上了舞台,在一群开拓者和先行者里,就有我们江苏的朱自清和宗白华。朱自清是东海县人,他在20年代初就发表新诗,并出版了诗集《雪潮》,发表许多关于新诗和歌谣创作的理论,在当时的文坛上有很大影响。宗白华是常熟人,早年在上海编《学灯》,是最早  相似文献   

14.
以《女神》为代表的郭沫若的新诗,在“五四”诗坛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映耀着整整一个时代。1928年,郭沫若流亡日本。整整十年间,埋头于古代史的研究,他笔下的诗流壅滞了。“七·七”事变的炮声震沸了郭沫若胸中的热血。他别妇抛雏,只身逃回祖国。诗情又在他身上汹涌起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写了将近30首诗,合成《战声集》出版。这是新诗巨匠郭沫若诗笔冰封了十年后的解冻,应该引起人们高度的注意。但是,它们当时远远没引起如《女神》那样的巨大反响,在文学史上也只留下淡淡的一道痕。这个情况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5.
《草儿》是康白情诗歌中最优秀的一首,在新诗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种地位的确立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这首诗有很多优点,人们对它评价很高;另一方面由于康白情本人不断地提到《草儿》,不断地扩大和丰富着这首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早期“诗人的宇宙观”元维社《女神》以完全不同于旧诗的姿态出现在“五四”新诗坛.宣告了完全现代意义新诗的诞主.从而也奠定了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数十年来.郭沫若和他的《女神》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对郭沫若早期思想、艺术观及《女神】从不同侧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以爱情诗创作走上新诗坛。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他说:“因为在民国五年的夏秋之交有和她(指安娜——引注)的恋爱发生,我的作诗的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女神》中所收的《新月与白云》、《死的诱惑》、《别离》、《维奴司》都是先先后后为她而作的”这些诗作于1916年,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新情诗。1925年,郭沫若创作爱情诗集《瓶》,这是他另一段浪漫而没有结果的爱情插曲的收获。《瓶》含序诗共43首,是中国新诗史上最早的纯爱情诗集之一。据作者说:“《瓶》在写出的当时自己颇适意”,发表后被吟诵一时,诗人蒲风称誉为“中国诗坛的空前的抒情长诗”。《瓶》之  相似文献   

18.
论胡适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胡适诗派步大唐新诗创作,始于“五四”文学革命。首先提倡并创作新诗的,是文学革命倡导者之一的胡适。他在1917年1月《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后,紧接着在次月的《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八首》,较之用白话创作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为早,因此...  相似文献   

19.
《女神》最早出版于1921年,它的思想充满着光和热。凡是读过《女神》的人,谁也不能不承认他的作者——郭沫若同志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卓越的革命诗人,他在五四运动时期在思想战线上已是革命先驱者之一。五四运动,在中国文坛上,突破了旧诗牢笼,涌现了大批的诗人,涌现了大量新的诗歌,新诗渐渐雄据了中国的诗坛,受到了广大青年男女、工农群众和知识阶层的拥护。  相似文献   

20.
一、新诗形式的营造及贡献———从《死水》和《再别康桥》看闻一多、徐志摩对新诗形式尤其是新“格律诗”的贡献要了解《死水》和《再别康桥》的意义,我们需首先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历史上“新格律诗”的产生及其背景。从多种意义上来看,如有人所说,诗歌都是一种“在自由和限制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早期白话诗运动兴起时胡适所提倡的“诗体大解放”(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旧传统”决裂,“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胡适《谈新诗》),到郭沫若的火山爆发式的自由反叛诗歌,中国现代新诗在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