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在穆斯林的精神世界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且也是指导穆斯林一切言行的准则.然而,《古兰经》究竟有多少个译本,这个问题却鲜为人知. 可以称为《古兰经》第一个译本的是塔伯利用波斯语注解的注释本.发表于回历310年.回历712年,解释波斯语注释本的土耳其语版本问世.由马拉纳·沙·拉菲丁用乌尔都语注释《古兰经》的第一个乌尔都语版本则发表于回历1190年.这三种最初的译本,是伊斯兰教迅速向外传播的产物.它们都是由虔诚的穆斯林信徒来完成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在阿拉伯历史上享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历代史学家们对这一名词的由来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 1.认为“巴格达”一词源于波斯语,是由“巴格”和“达”这二个字组成。“巴格”在波斯语中意思是花园和果木  相似文献   

3.
小伙伴,我回家创业了 1996年4月,高扬扬出生在吉林一户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贫寒的她最大的梦想就是跳出农门.她大学学的是朝鲜语系,大三去了韩国首尔实习.2014年毕业她回到长春,做了一名快乐的小白领.她和那个年龄段的女孩一样,爱电影、美食、服饰,追逐时尚,恣意享受着大城市的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4.
一封"牛车邮件"引发开店灵感 王曦是一个80后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5.
鱼儿 《伴侣(A版)》2018,(1):20-22
砍掉兴趣班,4岁女孩专心学攀岩 20世纪90年代,张建东从陕西老家来到深圳打工,他进过厂,打过零工,也经过商,经过多年的打拼,最终在深圳站稳脚跟成了家.2005年,女儿张悦彤出生.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张建东对女儿报有很大期望,早早地就跟妻子商量好,等孩子再大点儿,就送她去学画画、舞蹈和书法.孩子一会走路,张建东就开始教她学习汉字和数字,小悦彤学起来也快,邻居朋友都夸她聪明,并告诉张建东:"这孩子是学习的料,你们做家长的可不能耽误她,别看孩子小,可小脑袋接受能力强,学什么都快,你们得好好计划计划."  相似文献   

6.
1900年3月27日,史良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 因经济拮据,1914年,14岁的史良才正式进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附小读书.但在入校前,她已跟父亲习字读书,从学识广博并具有一定新思想的父亲的谈天说地中懂得了许多历史故事,由此她萌发了民族意识和爱国思想. 1922年暑假,史良从武进女师毕业后,在好友资助下,进入上海法政大学学习法律,因为她感到在旧中国妇女参政是很遥远的事,但学法律可以帮助受欺压的老百姓.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只上过5年学,30岁开始学画画的北漂餐厅打工妹,距离艺术家的路有多远?汪化用她的人生逆袭证明: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漂泊"疯"女孩,艺术是她生命里的光汪化本名叫季红燕,1981年出生在福建南平浦城县一个小山村。只上到小学5年级,她就因读不进去书而退学了。16岁那年,她开始辗转全国各地打工,品苦含累  相似文献   

8.
(1) 顾小溪一直都想,她和秦子安之间没有后来了. 两人恋爱了四年,从大一开始到毕业,整整四年.就在即将修成正果之际,伊寒出现. 伊寒是顾小溪儿时的好友,高中毕业后去了北京学画画,两人一直以一些快捷的方式保持彼此间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小凡 《伴侣(A版)》2018,(5):21-23
从小学艺术,毕业走进文物世界 曹元元出生于1989年,辽宁人.她从小就对画画有着特别的兴趣,6岁开始学画,一画就是十几年,大学念的是上海一所艺术学院,学的是冷门专业,文物修复.毕业时她到四川博物院实习,然后顺理成章留下来工作.还记得第一次去川博,一眼看过去,都是忙碌的人,以及残破的画卷、碎裂的陶器、生了"绿锈"的青铜器……尽管之前她已经学了5年专业,仍然觉得很新奇,她对自己说:"曹元元,这里是你的地盘了."她早就了解到全国文物修复师队伍仅2000人,一位年长的文物修复师告诉她,修复师职业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失业,因为亟待修复的文物对于目前修复师的人数来说,几千年都修不完.对于一个相对"宅"的女生来说,这不失为一份理想的工作.曹元元喜静,曾经在画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对着石膏模型,可以琢磨几个小时都不厌倦.那些越过千年的东西,不说话就满身故事.修复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让后世的人还能看到它们,这是件有意义的事.自小就独立自主的曹元元一头扎进了天府之都的文物修复界.  相似文献   

10.
赵光 《职业》2007,(1):42-43
A:走进全球最大的蜡像馆   孟露出生在宁夏银川市一个艺术世家,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她深深地爱上了绘画.在伦敦大学留学时,她学的是艺术和时尚设计专业,后来又学习了制作人像、360 度影像、雕塑等.……  相似文献   

11.
临军 《职业》2016,(13):24-26
艺术女生爱上蜡像师 今年25岁的达芬,出生在湖北武汉市一个艺术之家,家庭氛围的熏陶让她从小深深地爱上了美术,幼时她就非常喜欢画各种人物和小动物. 大学时,达芬学的是艺术设计专业.有一位老师教会她制作人像、360度影像、雕塑……这些技艺吸引了达芬.很快她便能把一块塑泥变成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当他对她说“让我们离婚”的时候,她在震惊过后反而有一种轻松。她和他是出身、经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他是这个南方大都市的本地人,出生在高干家庭,学的和从事的都是她完全不懂的机械专业。她是东北女孩,出生在小城镇普通市民家,学的是行政管理。完全不同的背景并没有阻止他们相爱和走到  相似文献   

13.
“润物无声”改造顽皮女儿 2000年,武亦姝出生在上海长宁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在科研机构工作,母亲是一名小学美术教师.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武亦姝刚进幼儿园父母就为她制定了“家教方针”——要增加女儿的知识储备,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回家后,武亦姝都要苦着脸跟爸妈学识字,背古诗,绘画……过大的压力,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是父母刚走出书房,她就把书本和画笔全扔地上,爬到床上睡觉去了.要么就偷偷溜出家门,去找小朋友们玩耍.  相似文献   

14.
1我和楚莲是在什么时候认识的,谁也记不清了。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被父母逼着学音乐。她学的是钢琴,我学的是琵琶。她的琴房在我隔壁转角,我们每天同一时间进入各自琴房,同一时间努着小嘴浸着眼泪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说走就走,美国读硕学飞行 今年32岁的陈静娴,出生在四川内江.2007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法律事务本就枯燥繁琐,2011年,就在陈静娴颇为职业瓶颈难以突破而迷茫时,疼爱自己的外婆去世了,她非常难过,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陈静娴很感慨,“人活着这么几十年,是不是就是每天上班下班,结婚生子,这样一辈子就完了?”她又翻起了儿时喜欢的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书.  相似文献   

16.
女画家生了个“治愈天使” 贵图子本名刘静,1984年生于南京,大学学的是艺术设计,毕业后,成为一位专职画家.平时,她主要为儿童绘本、故事书配插图,同时也会自己画一些绘本出版.  相似文献   

17.
13年花泳队,拿下4个水中冠军 何灏浩1990年出生于广州.有一天,上小学的她正认真听老师讲课.突然,班主任走进来,后面跟着进来一个花泳教练,仔细地端详这一班女生.教练选中了几个身材和长相都不错的女生,何灏浩便是其中之一. 经过了几轮水中的测试,何灏浩表现得都不错,因为她从6岁就开始学游泳.教练问她愿不愿意练花样游泳,从小爱水的何灏浩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相似文献   

18.
她一辈子都在追求动感和时尚,她是公认的与时俱进的老太太。二十多年前学英语,十多年前迷上拉丁舞,她还是京城健身房里最早的会员之一。现在,她因为跳街舞跳成了名人。有国外的媒体称:这样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老太太,五百年才出一个。她就是武英,71岁的“年轻人”武英。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爱恋     
林颖辉 《老年世界》2007,(20):26-26
他是我66岁的伯父,她是我63岁的伯母。几十年风风雨雨,他和她肩并肩走过。她充电学业务,成为卫生院院长;他廉洁奉公,即便官至副厅级,从未为财色动心。他的心里只有她。  相似文献   

20.
李雷 《伴侣(A版)》2018,(5):26-27
辞职创业捡垃圾 今年26岁的黄祖传和林嘉是一对小情侣,大学学的是设计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寻求着属于他们的初创事业.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祖传和林嘉的生活不会和"编织袋"产生交集. 三年前的一天,黄祖传和林嘉在泰国旅行时,发现当地有人拿编织袋制作包包、手袋,林嘉当即买了一个回家收藏.虽然当时她不清楚包袋的具体缝制方法,但这款特别的包包却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