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从杨利伟表示他在太空没有看见长城之后,能否“从太空看见长城”这个问题遂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论,很多人非理性地质疑部分科学家的结论,甚至认为“太空中看不到长城伤害了民族感情”。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夏学銮教授曾表示:“对这个问题的热切关注反映了人们的民族心态。”他认为,长久以来,人们把长城视作中华民族的象征,出于这种情结,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太空中可以看到长城。我们不禁要追问,中国人为什么会有“长城情结”?长城又是怎样被国人赋予了这么深厚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2.
在宁夏银川市长城花园小区居住着这样一个回族家庭,他们乐善好施、帮扶济困。他们是普通的农民出身,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用行动感动着身边的人。说起这家的主人李金贵,居住在周围的人们无人不知,最抢眼的就是他的大胡子,孩子们亲切地叫他“大胡子爷爷”。  相似文献   

3.
登上长城的游客。经常能看到一个外国人在默默捡垃圾,"嘿,老外也靠捡瓶子挣钱啊!"事实上,这位来自英国的威廉是《中国日报》的编辑。28年前,他为睹万里长城的壮美而来,有缘迎娶漂亮的中国妻子。为了守护已完全消失70%的长城,他定居北京。长年与随手丢弃垃圾的游人,以及用城墙古砖砌猪圈的村民们"斗智斗勇"。他组织中外志愿者当"长城清洁工",写作保护长城的书籍。举办公益讲座和图片展……被英国女王授予"帝国勋章"的威廉,究竟有着怎样的长城情?  相似文献   

4.
1.用充满意外的言语来表扬他 如果外表看起来是肌肉男,那么肯定经常会被一些“真强壮啊”“非常爷们儿”等赞美之词包围,对于他们来说听到这些词汇早已十分麻木,没有什么新鲜感和满足感了.如果你也用这些千篇一律的词汇,相信很快你就会被他淡忘,不可能引起他的任何注意. 对于这样的男人,如果称赞他“没想到你也有这么温柔的时候”等对立性的一面,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很容易把目光投向你.比如说一个外裹很柔弱的男生,柔弱可能就是他的自卑所在,如果相处的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些很果断的事情,你要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其实也挺男人的”等等.  相似文献   

5.
“长城”泪     
“长城”泪□山峡古有孟姜女千里寻夫,饮血而泣哭倒万里长城的美丽传说,讴歌的是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本文展现给读者的,则是一个因丈夫垒“长城”(玩麻将的别解)上瘾而致家破人亡的悲惨故事,殷切盼望能给读者诸君,特别是常筑“长城”者一份警醒。故事的男女主...  相似文献   

6.
他,扎根大漠40余年,一家三代都奉献在毛乌素沙地,在沙海里筑起了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历史;他,治理荒滩25万余亩,植树5300多万株(丛),还创办治沙公司,将荒沙治理与沙区资源开发相结合,“沙漠绿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2010,(1):25-27
项目主体:中粮集团 项目执行:北京圣世百代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获奖情况:第七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长城葡萄酒品牌隶属于全球500强之一的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酒业,2003年三大长城“华夏长城”、“沙城长城”和“烟台长城”全面整合后,构筑成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航母,长城葡萄酒成了中国葡萄酒市场产销量第一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自从“城南”项目开始后,我们来来往往差不多都得经过前门地铁站。前门地铁口总是忽悠着一帮子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看见人就凑上去:“发票、发票……”“住旅馆吗?去八达岭,逛长城吗?”并跟着你小声嘀咕……每走两三步,他们就会继续围上来,大有不做成一两单生意誓不收兵的气势。每次在我还没到来之前,老赵就要找这些人聊一聊。其中和一个来自河北高碑店的姓马的人渐渐地熟悉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说不知道,有人说“别人管他叫流氓”,他立即更正:“盲流——老盲流!”  相似文献   

9.
阿拉伯典故     
欧尔古卜的诺言从前,有一个阿马里格人(祖居巴勒斯坦),名叫欧尔古卜.一天,他的兄弟因生活拮据,前来向他求助.欧尔古卜指着他的一棵枣椰树说:“等它开花的时候,我把它送给你!”到了那枣椰树开花的时候,欧尔古卜的兄弟来了,要求欧尔古卜兑现诺言.但欧尔古卜却对他说:“你现在要花有什么用呢?等结了枣再来吧!”  相似文献   

10.
我与他之间,一直都生涩别扭,磕碰不断. 自从2008年嫁给他的儿子,我喊了他几年“爸”,但很快又不喊了,用客气的“您”代替,后来有了孩子,便又换成了“他爷爷”.称呼的转变,可以看出我并不喜欢他,或者说,对他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1.
巴掌     
朋友问小陈 :“你怎么还不结婚?”小陈答 :“一个巴掌拍不响 ,我一个人急有什么用?”后来 ,小陈终于结婚了 ,朋友问他感觉如何 ,他的邻居抢先答道 :“每天都听到巴掌声。”巴掌@木子  相似文献   

12.
寸心与寸金     
蒋平 《现代交际》2004,(5):41-41
在清代流传着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在桐城的相府与姓吴的邻居之间有一空地,吴家修房砌墙越过了中界,张的家人写信报告,想请在朝廷做大官的张英出来制止。谁知,张英批诗一首寄归:“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典型的女强男弱家庭:结婚时,他是中学老师,她是家庭妇女。每天,她在家里洗衣做饭,然后就是盼着丈夫回家。若干年后,她嫌一个人待在家里太闷,跑出去学提银手艺,开首饰店,然后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珠宝公司。再后来,她成了当地有名的珠宝大亨、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渐渐地,他的身份由“吴老师”变成了“胡总的爱人”,他的心理开始失衡。为了宣示作为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他将崇拜他的保姆扶为“家庭主管”,要求妻子配合保姆的“工作”,并最终向不愿“配合”的妻子举起杀人利器……  相似文献   

14.
直到现在,我仍不明白我怎么就稀里糊涂地把自己“借”给了他,似乎是从那次“借钱事件”开始,我就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踏入他所设计的“爱情圈套”. 那是我读大二时,他高我一个年级.当时他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为人风趣幽默,沉着老练,颇有人缘.而我只是他手下的一个部员.他是个体育全能,跳远、跑步、铅球、篮球样样在行,每次校园运动会都能风光一把.  相似文献   

15.
他,没有多少神奇之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也没有如报刊上所描述的风流调说大企业家的风貌,只是一个镇办小福利厂的厂长;他,更没有多么不平凡的经历,如今还不过“而立”之年,只是捧回一块市级明星企业家的奖匾。但就是这位小小的厂长却象服了西安“一枝刘”发出神功似的仅用365天,就将一个连年亏损、濒临倒闭的“沉舟”企业,托上水面,并开足马力冲出国门,航向世界。他的产品“酞青蓝B”击败了美国、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国家的“洋货”,充塞了欧美17个国家的市场,得到了殊荣。澳大利亚西斯亚公司还特别邀请…  相似文献   

16.
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明确表示不同意时,不论是用汉语说“不”还是用英语说“NO”,他的整个机体,不管是肉体的,还是精神的都处于一种明显的收缩状态。这种状态使其拒绝接受他人的任何意见,并将他所有的傲慢、自尊和执拗的个性暴露无遗,从而使自己和对方都陷入紧张状态之中。但是,当一个人说“是”或“Yes”时,他的肌体就呈开放状态,自己和对方都会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尽管你最终还是转折(“but”)了,但这样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对方还是易于按受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从小就十分想去登长城,就连做梦也梦到过我登上长城,亲手摸到城墙上的石砖。去年国庆节,爸妈终于让我实现了这个登长城的愿望。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妈来到长城脚下。抬头一看,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卧伏在群山之中。爸爸笑着对我说:“轩,你能登上这长城吗?”我满怀信心地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要做女好汉!”  相似文献   

18.
凤儿 《伴侣(A版)》2014,(12):24-26
这是一个典型的女强男弱家庭:结婚时,他是中学老师,她是家庭妇女。每天,她在家里洗衣做饭,然后就是盼着丈夫回家。若干年后,她嫌一个人待在家里太闷,跑出去学提银手艺,开首饰店,然后用自己的名字注册成立珠宝公司。再后来,她成了当地有名的珠宝大亨、受人尊敬的企业家。渐渐地,他的身份由“吴老师”变成了“胡总的爱人”,他的心理开始失衡。为了宣示作为男人、作为一家之主的权威,他将崇拜他的保姆扶为“家庭主管”,要求妻子配合保姆的“工作”,并最终向不愿“配合”的妻子举起杀人利器……  相似文献   

19.
小亮 《伴侣(A版)》2016,(6):20-22
年少轻狂进“中戏” 1976年,靳东出生在山东济宁金乡县农村,家中有一个姐姐和妹妹.因父母早年离异,靳东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儿时的他极其调皮捣蛋,上过私塾的爷爷为了让他安静下来,经常教他背《三字经》,用繁体字临摹字帖.时至今日,靳东的墨宝在圈内已小有名气,闲暇之时他喜欢“以文会友”,将张鲁一、祖峰等圈内几个“老干部”齐聚起来,品茶、聊天、切磋书法. 在热播谍战剧《伪装者》中,明家的姐弟深情让观众动容,靳东扮演的那位在外面威风凛凛的“明长官”,一回家反而成了夹在大姐和小弟之间的受气包.但靳东说,他喜欢明楼这个角色,因为有丰富的家庭戏,“特工难道没有父母和家人吗?他们也需要那种暖心的亲情.之所以受气,那也是一种对家人的爱和包容嘛!”  相似文献   

20.
洛施 《伴侣(A版)》2015,(8):38-39
1 阿布是我所认识的人中唯一一个可以贩卖回忆,靠回忆过日子的人.初遇他是在欧洲的一个小镇上.他是我在那个寒冷小镇上遇到的唯一一张亚洲面孔.那时的他正蹲在一块大冰块前,确切说是半跪着.手中拿着刻刀和小榔头,神情专注地在敲打着. “Are you Chinese?”我有些迟疑地靠近他问. 他抬起头狐疑地打量了我一番:“你怎么不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 “真的是中国人!”我喜出望外,惊讶不已.在这个偏僻的小镇上能遇到中国人,对我来说比收到任何贵重礼物还要开心. “你叫什么名字?你来这多久了?” “你是干嘛的?学生吗?还是工作的?” “你是中国哪里的?我是南方人.我是来这儿的交换生.” 他的出现让我激动得有些失态.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他却一个字都没有回答.我意识到自己太过聒噪,识相地禁了声.我裹紧自己的绿色风衣,蹲在他旁边,看着他专注地雕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