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 母亲一共是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五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遍了好多药,可还是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是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2.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我们的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五万多人,这父子二人却活了下来,真不知是出于侥幸,还是因为他们“一加一大于二”的信念。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是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的把手看一看。”二十年后,那位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儿子去买吉他的时候,逛了几家乐器店,都不是那么满意,最后信步来到一家乐器店,才发现这家店的不同之处:吉他的每一根弦绷得都不是那么紧.随手从墙上拿了一把挂着的吉他一弹,感觉声音怪怪的,心里顿时就凉了一大截:该不是质量有问题吧.一旁的店主见了,赶紧过来打招呼说:"这几把吉他是挂在那里做样品的,弦都没有绷紧调好,要弹出悦耳的音乐来,得把弦绷得比现在紧一点,把音调好."说着,动手把吉他上的弦紧了紧、调好了音弹了起来,顿时,一支悦耳的曲子随之响在耳畔,同刚才比起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相似文献   

4.
一枚金戒指     
王芳 《老年人》2005,(5):25-25
儿子结婚那天,热闹非凡,可我这当妈的心里却堵得慌。本来,一个同事相中了我儿子,想把女儿给我做儿媳,可儿子偏偏不乐意。不同意也罢,他却执拗地找了一个乡下女孩子结婚,你说气人不气人。更气人的是婚礼那天,我那个同事故意跑来看新娘子,临走时甩下一句话:我以为你儿媳比我家闺女强,原来还不如我家闺女一半咧!”这话差点让我晕倒。半年后,儿媳有了身孕。家里三代单传,我只盼着她生个男娃,没想到她生的却是个丫头,气得我把给孙儿买的东西全部扔到了楼下。儿子看我没个好脸色,就送他妻子回乡下娘家坐月子去了。我气鼓鼓的,那个同事又来“报喜”…  相似文献   

5.
周先生和周太太是一对年青夫妇,有一个精灵活泼的儿子,现已五岁。周先生是一位货柜车司机,常来往中港两地,夫妻小别是家常便饭,两口子不免牵肠挂肚。所以每当周先生回港的时候,夫妻二人都把握机会,互诉相思之苦,更会以最亲密的方式,表达爱意。每回房事,他们都把孩子哄回他房间,待其熟睡后,才尽享浓情蜜意。有一次,正当他们完成前戏,准备更进一步的时候,房门轻轻开启,五岁的儿子走了进来,儿子发现他们赤裸地扭在一起,十分奇怪,问道:“爹地妈咪,你们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6.
平尧 《女性天地》2013,(10):30-32
女老板独自守店,闯进来的暴徒要置她于死地 肖秀燕1967年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一个普通家庭。1990年,她与付伟结婚,数年后育有一子。2002年,夫妻双双下岗,随后他们自主创业,从摆摊卖粮食做起,逐步将生意做大。2008年,他们修建了一栋二层共计400平方米的商住楼,并在一楼开粮食批发店。  相似文献   

7.
大爱无言     
李盂雄 《老年人》2006,(7):30-31
“五一”节放长假,我准备回乡下看望独居的父亲。父亲已经80岁了,身体尚健,只是近年来听力已大不如从前,常常把话听错。3年前母亲过世后,父亲就一个人住在乡下,砍柴、种菜,侍弄一亩多责任田,过着一份恬淡而寥寂的日子。父亲原本可以过另外一种生活。母亲过世那年,我们姐弟就提出让父亲和我们一起到城里来生活,可父亲死活不肯,他说“:我哪里都不去,乡下乡亲好,空气好,我还要守着这栋屋子莫让它倒了。”其实,父亲的心思我们都懂,他是怕给我们添麻烦,增加负担。办完母亲的丧事,我们姐弟就回了城。父亲一个人留下来,住在屋子的西头,东头住着堂弟…  相似文献   

8.
问: 于某在城里经营一家果品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本. 他用自己积攒的钱,从乡信用社又贷了一部分款,回村里办了一个果品店. 开始生意还好,后来因为互联网+营销盛行,于某不懂网络经营,果品店生意变得惨淡. 无奈之下,他通过招标下田经营土地. 后来贷款到期,银行不断来催债,说如果再不还债,就要收走以抵押方式通过招标取得的土地经营权. 为了保住土地,他和妻子合计假离婚,把土地经营权给妻子. 这样银行再来收债,以贷款写的是于某一个人的名字让他们找自己要. 请问这样能行吗?  相似文献   

9.
☆麦当劳后门的洗手间 无论在那个国家的大城市,只要你迈步街头,都能看到以金黄色大写"M"和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为标志的麦当劳餐厅.麦当劳不仅以分店遍布全世界而著称,而且还以它免费的卫生间干净清洁而备受称赞.麦当劳是做吃的生意的,店内有个"方便"的地方也可以了,可麦当劳似乎想到的不仅仅是顾客,还有过路人.它把厕所的位置放在后门入口处,让不买东西的过路人,也能随时进去"方便".这样,过路人要"方便"就不必经过售货的柜台,免除了不买东西的尴尬.有报道说,一位华侨在其数千公里的旅途中,每次"方便"都找麦当劳.其实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无怪麦当劳生意那么兴隆.  相似文献   

10.
很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他的儿子说,现在我们惟一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三。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成是3.5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晒上的簧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平考尔公司的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相似文献   

11.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12.
一年初,哥回了一次家,放下礼物,给父母磕了个头就匆匆忙忙走了。几乎每年都是这样,他有忙不完的生意,在外面挣了钱,却总是得不到父母的欢心。他一直不学好,中学时辍学,打架,当胡同混混,硬着头皮挑战整条街上的老大,结果被人追到家里来。父亲好言相慰,又拿出一笔钱赔给了别人,这才算了结。  相似文献   

13.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我们本来不是哥两个。我还有个二哥,在乡下。母亲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哥、二哥和我,二哥在5岁那年被送了人。送的也不是别人,是父亲的大哥。大伯与大娘不生育,吃了好多药,可还是没生下一男半女。最后,绝望的大伯找到了父亲,因为父亲刚好有三个儿子。大伯说,过继给我一个吧。  相似文献   

14.
一个乡下老汉,他的儿子因为与人发生口角,被人打了.儿子的伤势很重,送到医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这可是他惟一的儿子啊,老汉寸步不离地守在儿子的身边,终日以泪洗面,心急如焚.他恨不得将凶手抓到面前来,生撕了.  相似文献   

15.
无奈     
无奈刘柳全到特区打工近两年,打算回长沙时给女儿买个手提袋,给儿子买双旅游鞋,表示作父亲的一点爱意,也算我这个老头没白“下海”一趟。一日,跟别人换了400元港币,兴高采烈地来到免税商场,在鞋柜前停了下来。货架上的皮鞋品种繁多,仔细一瞧,一双鞋竟要415...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费城,如今要说最火爆的商店,那非"罗莎比萨店"莫属了.每天都会有很多人光顾这里买比萨,遇到人多的时候,还得排队. 单从门脸看,这家小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隐藏在几个很气派的门面之间.但一进门,顾客首先看到的不是桌椅板凳,而是贴满整面墙的五颜六色的便利贴.上面写满了感谢的话:"上帝会祝福你,这是我今天吃到的唯一一餐.""谢谢店老板,我现在又有了工作,明天就会去上班……" 这样一家普通的小店为什么会如此火爆?话还得从小店的主人说起.  相似文献   

17.
王景龙 《老年人》2010,(6):52-52
问:因买新房子缺钱,儿子儿媳提议我把自己的旧房子卖掉,将购房款资助他们买房,之后我和他们一起住到新房子里。我同意了他们的要求。可是,前不久,儿子儿媳离婚了.房子给了“儿媳”。  相似文献   

18.
姣好的面容,不菲的薪金,给售楼小姐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别人都以为当售楼小姐很轻松,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在漂亮的屋子里等客户上门,谈笑间,一笔生意就敲定了,其实哪有那么简单啊。一般人买件衣服,还要货比三家,逛好几个商场,何况买房子在老百姓的眼里,房子一辈子就买这么一回,房钱可都是家里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售楼小姐要做三大项工作。一是“跑户”、“扫楼”,跑全城的待售房,做  相似文献   

19.
娘的儿     
年展乐 《老年世界》2007,(23):14-14
爹死得早,是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们两兄弟拉扯大。我哥学习好,考了大学,毕业后留城工作。娘给哥娶了城里媳妇,还在他们家像保姆一样带大了孙子。侄子上学后,嫂子见娘已经没用了,就打发她回了农村老家。对此,我哥连声都不敢吱,因为他是典型的妻管严。  相似文献   

20.
霍然 《现代交际》2003,(10):14-15
在一条红火的商业街上,有家店名为“想好再分手”的餐吧。别看餐吧铺面不大,设施称不上豪华,价格也不菲,但每天这里却总是客满为患。这家餐吧的女老板是一位经受过婚姻离异创伤的失业女工,她把自己的餐厅服务对象定位在情感出现裂痕的情侣或夫妻身上,为他们营造分手前一诉衷肠的最佳情感交流氛围,而且利用心理疗伤的方法,把一对对即将分手走出围城的情侣、夫妻,又劝解到了同一个屋檐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