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当前,各高校的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5%。然而,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已成为制约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障碍。本文分析贫困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其形成原因,给出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生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因为经济上的贫困而引发各种心理不适应现象日益增多。本文详实分析高校贫困生存在的心理现状,剖析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力求进一步推进高校贫困生工作,促进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贫困生作为高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践中存在着片面地注重对贫困生的经济帮助,较少关注其真实的心理境况的问题。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入手,分析研究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从深层次上挖掘内因,比如,大学生群体中,男生和女生谁更在意经济状况?谁更敏感?遇到问题时谁更容易选择极端的方案?来自于城市、郊区和乡村这三类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存在哪些差异与特性?经济困难学生有哪些健康的特质或潜在的危机?目前的经济状况会不会影响大学生的人生选择?经济困难的学生愿意选择什么样的资助方式?以期通过将高校的帮困助学和人文关怀以及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使贫困群体渡过经济和心理的多重难关,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李杨 《现代交际》2014,(7):209-210
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当今高校辅导员重要工作之一。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帮助,更要在思想和心理上进行关怀和帮助。本文提出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包括加强对贫困生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培养贫困生的爱国情操和政治素养;组织贫困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贫困生常怀感恩之心和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培训几个方面展开,希望能够促进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贫困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既有高校学生心理共性的一面,又有其特有的心理问题。如何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误区,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邓德艾 《职业》2017,(17):24-25
贫困学生是技工院校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群体.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贫困学生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技工院校的平安建设,将直接影响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技工院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高职贫困生特别是对其心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为着眼点,通过分析,指出解决方案,以期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技工院校的同仁对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校中出现了一些多样化的学生群体,这些群体由于自身特殊原因承受着家庭、经济、学业、就业、交往等各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了人际关系、学习成绩、生活习惯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通过心理干预的方式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生是近年来高校出现的一个新群体,他们大多数是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家境困难的学生,仅仅靠其家庭收入,难以维持大学学习生活,因此,国家每年都在大学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资助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但是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却是困难重重,本文分析了目前贫困生认定的一些程序,提出了改进大学贫困生认定办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多,然而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如自卑、忧虑、失落、孤独、忌妒、敏感等。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需亟待解决,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与就业。  相似文献   

10.
高洪娟  周国莉 《职业》2011,(15):79-80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长期受经济贫困的困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幸福感。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关心,尤其需要老师的帮助,进而能使他们尽快摆脱自身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宋梅 《现代交际》2014,(11):3+2
大学生"爱心超市"本着"扶贫助学,传递爱心,构建和谐"的宗旨而成立,是学校为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而推出的一种新的资助方法和资助形式。它既让贫困学生能够获得爱心物品,满足他们的需求,又让捐赠人在关注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献出爱心和真情的快乐。大学生"爱心超市"是高校资助贫困生工作所提倡的"建设和谐校园,营造温馨之家"的最好体现,开辟了高校贫困生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和比例也在不断扩大,现行帮扶体系存在重物质帮扶轻精神关爱、缺乏差异化的个性心理关怀等问题。生活世界是人的生存真实场域,是与主体活动现实背景紧密相连的丰富多彩的相对于物质的世界。生活世界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旨在走人贫困生的日常生活,贯彻精神帮扶为主物质帮扶为辅的帮杜原则,树立助人自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帮扶目标,倡导全体总动员,构建强大的校园非正式的心理支持网络等策略,帮助其学会生存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宿舍作为大学生群体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群体心理必然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大学生宿舍群体的特点、功能和心理状况,有利于高校有效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时常会面临学习、经济、思想、心理等问题。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研究,不但有利于掌握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便于教育工作者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而且有利于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增加较快,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经济的原因,贫困生在学习、生活中承受着相对更多的压力,因而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对此,笔者用SCL-90问卷对廊坊师范学院的部分非贫困生和贫困生调查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十个因子上均和非贫困生有显著差异,尤其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以及敌对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应当受到格外关注。建立贫困生的心理支持系统,帮助他们顺利完…  相似文献   

16.
唐羽 《现代交际》2013,(10):250-251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国民逐渐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物质生活的水平与精神生活的质量都取得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毋庸置疑,基于各种原因的存在,收入差距的拉大,以及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也直接导致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在高校,贫困学生这一群体由于家庭的贫穷而产生精神焦虑和抑郁,害怕与人正常交往,或人际关系不够和谐等心理发展上的障碍,学习上困难较多等现实性的问题,会对其日后的发展有所不利。对高校贫困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应该从培养积极向上的认知观、渗透健康人格教育、开展挫折教育这三方面着手,以促进高校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贫困生个性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业心理问题一般在大学毕业阶段较为突出,但究其根源,不仅仅与毕业班有关。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就业心理问题干预策略,就不能仅从毕业班学生入手,要密切关注大学的各个阶段。本文从贫困生视角去关注他们的就业现状,就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探索针对贫困生群体从入学到走向社会间的全程化就业心理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外研究高校贫困学生资助问题的比较多,但是关于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研究还未有专门研究.高校贫困生是高校中的一个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的特殊群体.把握高校贫困生的信息,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和管理工作,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高等教育的指导精神和工作特色的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立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信息动态跟踪机制的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及时了解到贫困生的情况,伸出援助之手,解决贫困生的燃眉之急和维护高校稳定和谐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以及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作为高校内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只是注重对于贫困生的物质资助,忽视了对于贫困生的心理疏导与其自助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贫困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物质资助与心理疏导等方式,不断提高贫困生的自我自助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上学的机会,各大高校的贫困生由此不断增多。针对这些贫困学生,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但同时,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也应该引起各大高校关注。因此,应当给予贫困生更多的关心、爱护,加强心理辅导,秉持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做好使贫困生最终摆脱贫困的资助工作,达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