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临潭马启西先生创始并倡导的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我国伊斯兰教诸多门宦和教派中出现最晚,人数最少的门宦之一。它自光绪二十八年正式挤入门宦之林,直至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前夕,教民已遍及甘、宁、新、青各省,包括了回、藏、汉、撒拉、东乡、保安等六、七个民族的群众。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二塘公社的韩、冶二姓,于光绪三十二年就变卖全部家产,携带妻子儿女,到临潭加入西道堂;民和县马营四十余户,于光绪三十三年集体加入西道堂。经济方面,包括商业、农业、林业、牧业等在内的较完整的道堂经济体系已经形成;教  相似文献   

2.
马启西创立的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儒家文化结合的产物,是伊斯兰“乌玛”理想和中国大同思想交融的结晶。刘智“以儒诠经”思想是西道堂创立的思想基础,西道堂是刘智思想的具体实践。西道堂充分表现了中伊文化的和谐共生与交流融通。  相似文献   

3.
前言 西道堂,是清光绪年间出现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教派别之一,由甘肃临潭旧城回族秀才马启西先生首创。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西道堂无论在其宗教信仰,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领域里,都表现出它的与众不同和非凡的生命力,从民国年间起即引起了研究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中国伊斯兰教明以前只有“格底目”一派。清末,依黑瓦尼和西道堂相继形成,和格底目并称为三大教派。明末清初苏非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封建文化思想相融合,形成中国伊斯兰教的虎夫耶、哲赫忍耶、嘎的林耶和库卜忍耶四大门宦及其所属四十余支系。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各派的主要传布地区。教派众多,是甘肃伊斯兰教的一大特点。教派问题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甘肃伊斯兰教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甘肃伊斯兰教教派虽多,但教派分化的历史并不长,至今不过300多年,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目前,甘肃伊斯兰教发展比较平稳,教派格局基本未变,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今后,在准确把握教派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应积极采取得当、审慎措施,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派问题,促使甘肃伊斯兰教教派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伊斯兰教教派西道堂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中的一支,它强烈的伊儒相结合、独特的集体生活形式、发展商业的入世思想、以及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和务实进取的宗教变革思想等特点,使它以清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撒拉族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撒拉族的民族特性、民族意识、思想情感以至日常生活都带有明显的伊斯兰教印记。那么撒拉族的形成与伊斯兰教有什么关系呢?这是研究撒拉族历史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撒拉族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特别是有经济和政治的原因。而伊斯兰教对撒拉族的形成也发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伊斯兰教对散居各地的回族的形成起了一种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岱舆是用中文阐释伊斯兰教教义的第一个伊斯兰教学者。本文从三个方面(两世观念,理气、性命、善恶,伦常)论述了王岱舆的宗教伦理观,认为他的宗教伦理观带着中国的特色,是在伊斯兰教固有观念的基础上吸收儒家思想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双重传统的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10.
“凤凰”是汉文化传统中的祥瑞之鸟,在伊斯兰教苏非文学当中,也有一种具有宗教意蕴的神鸟“西摩革”(Simurgh),二者在来源与象征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夏砖雕当中,凤凰图案频繁出现,并成为伊斯兰教拱北建筑中的一种砖雕主题。这种现象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地方化”(localization)的表现,是回族苏非门宦创造性运用汉文化资源的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证明伊斯兰教同任何其他宗教一样,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化样式。  相似文献   

11.
今年(1986)农历二月初七日,是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教派第三任教主马明仁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凡是熟悉这位历史人物的人,莫不以尊敬的心情缅怀他过去为社会所作的许多贡献。 马明仁先生字普慈,经名穆罕默德·尔买勒,生于清光绪廿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祖居甘肃省卓尼县古战川。父名正隆,是西道堂教派开创立业的元老之一,他生有五男二女,长子名寿山,次为先生,以下尚有建元,复德,建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五功是伊斯兰教的重要内容及显著特征之一。本文引据大量中、外文资料,考证、论述了伊斯兰教五功产生的源渊及其发展的过程。在中外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伊斯兰教五功的特征,并主要揭示了中国伊斯兰教五功的特征。指出在伊斯兰教的各个派别中,伊斯兰教五功都是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伊斯兰法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法为古代世界五大法系之一。它最初产生于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是伴随着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而来的,所以伊斯兰法又是宗教法,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在一千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伊斯兰法随着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国家的兴起、衰亡和复兴而有着它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 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推行伊斯兰教,并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形成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穆罕默德在传教的过程中,创建了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古兰”为阿拉伯语Koran的音译,意为“诵读”。穆罕默德宣称它是真  相似文献   

14.
浅析宣化冈建筑群的中阿建筑特色及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化冈建筑群作为一处中国伊斯兰教胜地,其在整体布局和单元技法上融中国传统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风格于一体,在建筑美学上达到了较高的境界。作为历史上"回儒对话"的结晶和中阿合璧的典型范例,今天重新审视这一建筑群,具有建筑学、回族学和中国伊斯兰教研究方面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元代是中国伊斯兰教传播的黄金时代。大量穆斯林涌入中国并散居各地是伊斯兰教随之传播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元代统治者宽容的宗教政策是伊斯兰教得以生存、传播的必要的客观条件。伊斯兰教与中国主流文化的宽松契合适就了其传播的有利的文化背景。传播中,穆斯林保留了伊斯兰教外来特色的民族宗教,这使它避免了为中国文化所同化,维护自己的独特性并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伊斯兰教经典作家们继承了伊斯兰教的传统团结思想,在"感主恩"基础之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中国伊斯兰特色的团结思想:其一,尊崇真主,尊崇国家并重的思想。其二,天道五功与人道五典相结合的天人合一思想。其三,真主前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中国伊斯兰教上述团结思想通过宗教信仰、宗教节日、知恩图报、和谐相处、交往平等影响回族群众。这些思想与民族团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巩固和增强了回族群众国家认同意识,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新卧尔兹是伊斯兰教"解经"这一传统学问方式在新形势下具有时代意义的开展,是我国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种有效途径,体现着我国宗教管理方面的实践智慧和创意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中国伊斯兰教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该项活动在中国伊协继承发扬伊斯兰教已有宗教实践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创新和开展,并且得到了广大伊斯兰教界的广泛响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赛来费耶,意为前三辈,源白沙特阿拉伯万哈比耶学派,是从中国伊斯兰教三大教派之一的依黑瓦尼派中分离出来的,俗称“三抬”,自称万哈比耶,一般称为赛来费耶。兴起于20世纪三十年代。该派在甘肃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徒及清真寺,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另外,青海、宁夏、兰州等地也有少量散居。赛来费耶是一个年轻的教派,已越来越引起更多的穆斯林及教外人士的注目。本文就赛来费耶派的一些情况作简略报告。 一、赛来费耶派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自唐初传入中国,在回民中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宗教组织制度——教坊制。它不仅具有伊斯兰教本身的特色,保留了伊斯兰教的信仰、制度、传统习俗,而且由于不断地适应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发展变化,带有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教坊制对中国回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回民教坊制形成及演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入手,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是伊斯兰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体,中国伊斯兰教不仅有其特殊的宗教教义思想,而且还有其特殊的经济基础——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济在其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与活动都离不开清真寺经济的支持,它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