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数制及转换是大学生学习计算机及相关知识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提出将"比较教学法"和"权值法"应用到教学中,讲解数制概念时,应用"比较教学法"深入浅出的把十进制和二进制等其他进制进行比较讲授,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利用规律以便更好的理解数制;在数制转换中,应用"权值法"使数制转换变得简单、准确、高效,进而攻克数制转换中的难点问题,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解题。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广大老同志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此次答题中。截止2007年12月31日,共收回有效答题卡15194份。近日,按照百题知识竞赛办法,我社  相似文献   

3.
韩愈诗文将"衡湘"合称,"衡"多指衡山,"湘"指湘水。韩愈途经衡湘一共四次。他的作品涉及到了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经历,尤其是第二次与衡湘文化密切相关,写下了著名的散文《送廖道士序》和诗歌《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南岳衡山是道教的圣地,而韩愈信仰道教。他的散文创作先于诗歌创作成熟并且影响了诗歌创作,最突出的是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竞 赛 须 知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本刊编辑部继举办第一、二届百题知识竞赛活动之后,应广大老同志要求,现举办第三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望各级老干部部门认真组织,广大老年朋友踊跃参加。 一、竞赛内容:此次百题知识竞赛的赛题和答案均选自本刊2000年第1至第12期。 二、参赛办法:凡省内、外订阅本刊的老年读者,均可参加。参赛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按“答题卡”的要求,认真地写清写全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原工作单位、现通讯地址的门牌编号。如属省直属部门或中央驻晋单位的,要写清所在的部、委、办、厅、局部门。 此次竞赛中选择题90个,判断题10个。选择题  相似文献   

5.
竞赛须知 1999年本刊举办的首届百题知识竞赛,在广大老年读者和老干部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下,已画上了完满的句号。为促进老同志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活跃晚年生活,本刊编辑部决定举办第二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 一、竞赛内容:第二届百题知识竞赛内容全在本刊1999年第1~12期。 二、奖项设立:这次知识竞赛设一等奖20名;二等奖50名;三等奖100名;纪念奖500名。获奖者在  相似文献   

6.
陈明德 《中华魂》2010,(1):26-27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六个为什么》一书,中宣部通知广大干部群众要认真深入学习。该书第六题是:《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那么,什么是"走回头路"?  相似文献   

7.
竞赛须知 为促进广大老干部及各界老年人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丰富活跃晚年生活,本刊编辑部应广大老同志的要求,继续举办“第四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望各级老干部部门认真组织,广大老年朋友踊跃参加。 一、竞赛内容:本次百题知识竞赛的赛题和答案均出自本刊2001年第1至第12期。 二、参赛办法:凡订阅本刊的老年读者,均可参加。参赛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按“答题卡”的要求,认真填写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 此次竞赛设100道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A、B、C中选出正确答案,把与之对应的圆圈涂黑。试题答完后,请将“答题卡”剪下,寄到本刊编辑部百题知识竞赛组。 地址:太原市劲松路9号《山西老年》杂志社 邮政编码:030001 三、本届百题知识竞赛设优秀个人奖150名,纪念奖500名,组织奖若干名,获奖者在全部答案正确的答题卡中,以抽奖的方式产生。优秀个人奖获得者可得到本社颁发的获奖证书和纪念品,纪念奖获得者将得到纪念品。 四、竞赛截止日期:第四届百题知识竞赛的截止日期为2002年6月30日,逾期者不予参评(以当地邮戳为准)。竞赛题答案及获奖名单将在竞赛结束时公布。 热线电话:0351—4046411 ·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8.
吕著《三国史话》是历史学家编著通俗读物的代表作之一。吕思勉以渊博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对三国史上存在的主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辨析,提出独到见解,为历史知识社会化路径提供启示。第一,在历史知识社会化中要处理好"求真"与通俗化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历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把握好历史知识在文本中的选择与分配;第四,历史学家在历史知识社会化中应承担责任。这些经验为当下进一步提高历史知识普及与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 学习形式逻辑并不难,难在其应用上。而应用,正是学习形式逻辑的目的。本书正是为此而撰写的。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根据形式逻辑知识体系,较全面地汇编了近千道(内含小题两千多道)应用练习题。除一般应用练习题外,其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断的逻辑分析题58题,反映科技知识的逻辑应用练习114题,有关哲学史、逻辑史知识的应用练习70题,有关法律知识的应用练习28题,有关文学知识的应用练习56题,中外古今历史故事、笑话、寓言方面的逻辑应用练习155题,有关现实生产、生活方面知识的应用练习72题,还对9篇文学名著进行了逻辑分析。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主语在日语语法中的地位常常受质疑,而主题作为句子成分的作用被过分强调。主题是与述题相对应的概念,属于话语语法的范畴,主题与主语不是同一层次的语法概念,在一般的句子成分分析中不宜采用主题的概念,为了避免“主题”术语带来的尴尬,笔者提出了"は主语"和"が主语"概念,并仔细分析了两者不同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考试是一门科学。"本文把目光指向2011年南通市中考作文题,试图在对其命题特点的观照中,给中考作文命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原题回放2011年南通中考作文题目是: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真实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12.
《山西老年》2008,(10):64-67
金秋时节,第九届阅读《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又如期和读者见面了。望各位老年朋友能一如既往地积极参与。1.竞赛本次竞赛试题的内容及答案均出自本刊2007年第1期至第12期。  相似文献   

13.
和金生教授在知识管理研究过程中提出知识具有类生物属性,并提炼出知识发酵模型。为了更好地理解知识类生物属性、指导实践,首先,在知识类生物属性研究基础上,结合生物学理论对细胞与知识细胞之间关系进行解释;其次,基于细胞中生物基因"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属性对知识基因进行了分析,更为生动地阐述了知识的"遗传"和"变异"过程;最后,确定了知识变异类型和影响知识变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在不断变换的现实语境中,文艺理论研究的题域、方法及观念也在不断转换,向我们传达了时代的特征与理论探索的轨迹。文艺理论的探索经历了从"他律"到"自律",再到"他律"的走向,这并非是一种重复,每次探索走向的变化都显示出文艺理论对机遇与挑战的把握,更体现出时代所赋予的使命。每一波新问题、新题域的探究,都是在"回应"、"反思"、"建构"的共同推进下步步深入,结出硕果的。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知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成为各类社会组织应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赢得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看作是促进农业发展二次飞跃的有效手段之一,近来备受关注.本文针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的特点,借鉴实践社群中社员身份划分标准,将合作社成员进行分类,并综合组织学习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5层次"知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学界一般将张载的"德性所知"等同于"德性之知",但是两者实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指凭借德性所认识到的大全、整体的知识,其实质是对世界的整体的把握和了解;后者则单纯是指关于道德的知识。无论是"德性之知"还是"见闻之知",都属于"德性所知",都是"德性所知"的一个部分和局部。在张载看来,任何局部、片面的知识都不能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只有整全的知识才能够促进人性的美好和理想人格的养成。张载是在"知识——人性"的框架内思考知识问题的,人性美好问题成为张载知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第九届《山西老年》百题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广大老同志的大力支持与踊跃参予。活动结束后,本刊特组织人员,在评阅答题卡的基础上,采取抽奖的  相似文献   

18.
学界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缘由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国际学术的跨文化交流,出现本土知识与世界其他知识对接或对话问题;另一步面,由于整个国家及世界话语情境的变化,旧的知识需要批判与反思,新的知识体系需要被重建.汉语的"民族"概念已经固化和内化,不能与"族群"概念随意置换,更要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对"民族"和"族群"概念进行过度泛化.汉语中强调"民族"概念是为了始终体现国家建构的历史文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的自然延伸,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共同发展,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积极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实现包容性发展是中国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民生建设是包容性发展的题中之义,当代中国民生建设中尤其需要倡导包容性发展这一理念,正在实施的我国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已经把"包容性发展"作为新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信息知识的需求,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理念所在,更是图书馆及所有馆员自我价值的具体体现。"知识服务"这种新服务模式是满足读者需求的一种新方式。"知识服务"对高校图书馆及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