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世上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一样,数千年来,汉语的三大组成部分——语音、词汇、语法也经历了沦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汉语词汇的音节构成上,就是由单音节逐步发展为双音节。汉语词汇为什么会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汉语词汇又为什么绝大部分只能转变为双音节而不是多音节?这是汉语史研究者长期关心的问题,也是文字改革工作者饶有兴趣的课题。汉语词汇由单音节转变为双音节这种倾向,早在甲骨文时代即公元前十五世纪到公元前十一世纪就已经初露端倪。从殷墟甲骨卜辞和殷代铜器铭文来看,当时汉语词汇中占绝对优势的是单音节词,而复音节词则处于萌芽状态,并且屈指可数,如“上帝、刍正、乍册、今日、易日”等等。到了西周、春秋时代,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在铜器铭文和《尚书》、《易经》、《诗经》、《左传》、《国语》等典籍中出现了一批复音词。以西周铜器铭文为例,就有“甬甬、乔乔、臣妾、且考(祖考)、鳏寡、子孙、二三、对扬、丕显、夙夕、夙夜、出入、进退、小大、多寡、远迩、左右、甸车(田车)、善夫(膳夫)、学宫、既望、威义(威仪)、百生(百姓)、三事(三司)、册命、不吊、不廷(不庭)、师氏、者侯(诸侯)、  相似文献   

2.
双音节化是现代汉语的主要节奏倾向。人类社会的发展、语音的简化、外语的吸收以及同音词和一词多义现象的普遍存在是促成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原因。双音节化在汉语史上的作用是重大的。它不但节制了汉语音节的数量、削弱了同音词的消极作用,使词在表义上语义明确、词性分明,而且它还使汉语的词和语素逐渐分离,使合成词成为词汇的主体,为汉语创造新词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从现存文献来看,上古汉语似乎是以单音节为主的。但是周秦时期的一些诗歌,例如《诗经》、《楚辞》,却记录了大量的双音节单纯词(即传统所谓“连绵字”)。从文献观察,这些双音节词在当时,尤其是在后来的汉代,又以意义相同、语音相近的单音节词出现。本文分析了见于《离骚》中的这种双音节词现象,认为双音节词的单音节化是上古汉语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实。  相似文献   

4.
通常说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当然不是说古代汉语中没有双音节词。实际上,先秦古汉语中就有了相当数量的双音节词。但是,从先秦至魏晋时代的双音词,两个音节之间总是存在着语音上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为:或是双声,或是叠韵,或是双声兼叠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联绵词”(亦称联绵字);另有一种就是完全同形同音的所谓“叠音词”。联绵词中,双声的如:唐棣、蒹葭、蟋蟀、流离”等;叠韵的如:崔嵬、仓庚、蜉蝣、扶苏、苤  相似文献   

5.
6.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了72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文章认为这72个动词不符合汉语双音词判定的意义标准,并对它们的成词过程进行了简单描写,研究认为:只有"不讳"和"不行"可以作为双音词收录,其他70个"不+X"类双音节动词都应该剔除。吕叔湘先生提出的"假如‘X’没有反义词‘Y’,那么‘不X’就是‘X’的反义词"的观点违反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规则,不能用来证明"不+X"类双音节成分是词。  相似文献   

7.
之-、以-类双音节方位后置词结构的产生时期较早,先秦时期已经有这种用法;-面、-边、-头和之-、以-类双音节方位名词的出现时期较晚,从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8.
过去人们对汉语单音词双音化的研究,虽然有的也总结出一些语义、结构上的规律,但不够全面深入,局限在举例说明。本文以大量双音化的语言实例,对双音化现象进行有数据的考察分析,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双音化使语义更为明确;双音化的过程多为A—AB或B—AB式;双音化的结果多为并列结构,而少偏正或其他;多为复合词,而少派生词等。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语词汇复音化新论杨琳一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下降,复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上升,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一演变现象通常称为词汇的复音化(为论述方便,下文也用“双音化”这一术语)。关于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随着双音节化的发展,汉语中的副词加后缀双音化日益增多,常见的副词后缀有"为"、"地"、"自"、"其"、"来"、"而"、"然"、"是"等.此类副词双音化现象受到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影响.而通过考察 "副词+后缀"的双音化现象,可以管窥词汇化和语法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双音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哈尼语的实词存在双音节化的倾向。双音节化主要表现在口语 ,但文学语言里的单纯词和复合词也有双音节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词的拆用将语素临时当作词来使用,是语言表达的有效机制之一。构词语素在意义上的独立性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拆用式对原式的正偏离满足了语义表达的现实需要,并列式复合词的构词语素由于语法和语义上的相对独立性因而最容易发生拆用现象。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词汇的演变其主流是由单音节演变为双音节,但是双音节向单音节的演变亦为数不少。本文通过对汉语词汇形、音、义的关系之分析,说明了这种演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研究中,双音词认定标准多样并存在主观性,衡量指标受到词频和语料长度影响,而且对中古汉语的特点、特别是佛经文献的特殊性考量不足。针对上述状况,本文采取新的方法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研究表明自上古到中古时期,中土文献词汇双音化呈现一种渐进性的发展趋势,符合语言发展的自身规律,而中古时期佛经文献的双音化程度则明显高于同时期中土文献,表现了语言接触对汉语发展的一定影响。中古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全貌是由汉语发展的内部因素和语言接触的外部因素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汉语复音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但仍存在误区。因此,对于复音化的判定标准、性质、具体进程等方面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判断复音化的程度,除了要对单、复音词的数量进行统计和比较,还应当重视单、复音词在使用频次、义项多少和语体表现等方面的差别。复音化不等于双音化,复音化也非汉语词汇发展的单一趋势,在表义丰富和经济原则的双重作用下,汉语词汇一方面会从单音形式向多音扩展,另一方面也会从多音形式向双音或单音简化。另外,复音词在急剧增加的同时也在迅速消亡,真正留存下来的复音词数量有限。  相似文献   

17.
物象词语分物象词与物象语,其比喻词汇化的模式不尽相同。物象词比喻词汇化的模式有凝固、组合、紧缩、倒序和另创五种;而物象语又分类成语与一般固定语:前者比喻词汇化的模式有直接转化与加工重组,后者主要为组合固化。在比喻词汇化的程度上,物象词语内部排序为:单纯词>派生词>复合词>类成语>一般固定语。物象词语比喻词汇化也有其特点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汉语音节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音节具有音乐美。这是由汉语语音特点决定的。汉语语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音乐性。所谓音乐性,就是汉语语音具有与音乐艺术相似的艺术特点。这种艺术特点,就是音乐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旋律和节奏。音的高低升降不同变化形成了旋律,音的轻重强  相似文献   

19.
20.
双音节象声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