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玉福 《西藏研究》2005,(2):117-120
藏族地区即藏族自治地方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发达省份乃至全国平均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藏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不少问题。藏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自治地方要根据法律赋予的民族立法权,依照本地实际,加强民族立法,充分利用好自身的立法优势,为藏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调查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海藏族自治地区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民族关系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藏文与藏族文化现状和发展研究是藏族地区各级政府和藏学界急需研究实施的重大任务与课题。它关系着藏族文化发展的命运,关系着藏族将如何调适和跻身于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发展之中,关系着藏族文化如何面对未来下世纪的挑战。今天民族语文的使用如何?成为我国民族自治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民族语文的使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白冰  孙洋洋 《民族学刊》2012,3(6):70-74,100-101
80年代,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主要以内向传播为主,总体上处于缓慢增长时期;90年代,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发展持续稳定;进入21世纪,随着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康巴文化研究兴盛起来,康巴地区逐渐被人们熟知,并以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底蕴,产生了"康巴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康巴藏族地区民族图书出版业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头十年,康巴藏族地区出版了"康巴文化丛书"、"康巴民间故事集成丛书"和"香格里拉·康巴品牌文化丛书",同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康巴作家群体,这是沉寂了半个世纪的康巴出版业在21世纪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藏族《格萨尔》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产生、发展、形成的历程堪称是一部记载藏族古代社会发展的形象史书。纵向发展的历史可追溯至藏族原始社会解体、私有制制度萌芽时代的古代社会;横向传播极其广泛,在藏族地区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乃至在与藏族地区毗邻的国家及民族中广泛流传。文章通过对藏族与土族《格萨尔》中主人公——英雄格萨尔的诞生、求婚及称王母题的比较分析,试图探讨藏族《格萨尔》与土族《格萨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在当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众多地区当中,藏族文化中的民族服饰是富有特色的,藏族服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藏族民族文化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还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民族信仰。了解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能够使我们深入地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也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藏族的山神神话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藏族的山神神话每一个古代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构成该民族的原始文明。各民族对宇宙世界的发生次序,对自然的神化方式,则因各自社会形态的差异而互有不同,并且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山神崇拜是藏族古代最重要的自然崇拜之一,是藏族原始信仰中最具个性特征的崇拜形式;是构成藏族整个原始信仰体系的基础。藏族居住的地区是一个山脉丛立的地区,藏区任何一座山峰之上都驻有神灵,每位山神都有自己的领地,主司专门的事务;与山神伴生相存的还有大量的山神神话、传说,特定的祭祀仪礼和供奉方法。山神崇拜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在当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众多地区当中,藏族文化中的民族服饰是富有特色的,藏族服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藏族民族文化的风俗,在一定程度上还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民族的民族信仰.了解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能够使我们深入地了解这个民族的发展历程,也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当今少数民族艺术凭借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然而伴随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不足等一系列原因而使得保护机制缺失,又由于年轻一代对现代流行音乐的青睐、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认知不足,导致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日趋面临尴尬的境地。文章通过阐述四川民族地区音乐教育的意义,分析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并对强化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措施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四川阿坝州藏族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对藏民族在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进行历史考察 ,通过对有关历史资料的分析考证 ,进而得出了这一时期的藏族人口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青海河湟地区藏族人口史的空白 ,这对全面了解明代河湟地区藏族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关系是衡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变量.本文就当前青海藏族自治地区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及对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此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安多地区的藏族文化艺术独具特色,但其研讨者或偶有涉及,却不免资料不足,立论失之于空泛,或有一孔之见,而未窥其全貌,莫衷一是。笔者有幸读到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丹曲同志的新著《安多地区藏族文化艺术》(甘肃民族出版社1997年8月版),为之耳目一新,产生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社会调查,突出地域特色 “安多地区”主要指甘肃、青海和四川部分藏族地区,在历史上吐蕃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各民族交往频繁,文化交流十分活跃。所以,该地区藏族文化独具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勾勒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在中国藏族地区活动情况的基础上,以法国早期关于藏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探讨了法国传教士在进行文化传递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法国与中国藏族地区的早期文化交流过程中,法国传教士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青海牧区藏族老龄事业发展,对做好牧区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以刚察县牧区藏民养老为例,通过养老现状调查,针对各种原因分析,最后总结出解决民族地区藏族养老问题的现实路径,为青海及周边牧区的少数民族养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元16世纪上半叶,大批蒙古族靠武力占据了环青海湖地区的肥沃牧场,而世居当地的藏族各部落被迫渡黄河南迁.19世纪中叶,藏族抓住青海蒙古族日趋衰落、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起义导致满清政府无暇顾及青海的有利契机,率众北渡黄河,从而形成了青海今天的蒙藏民族分布格局.本文结合汉藏史书文献,探计了"环湖八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7.
论藏族习惯法的法哲学基础——以玉树部落制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习惯法作为藏族法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法哲学基础,作为地方性知识它至今在藏族地区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多元与法律多元要求我们必须正视藏族习惯法的生成及运作机理,从藏传佛教中探寻藏族习惯法深厚的社会基础,从理性--建构理性主义--进化理性主义的思路中理解其赖以立基之土壤和存在的法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8.
学术信息     
贾晞儒在《西藏研究》1992年第一期发表《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一文,谈到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早在10世纪就开始吸收藏族的先进文化。为了制备一代制度,学习和吸收藏族及其他兄弟民族的先进文化。忽必烈曾命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俗称“八思巴字”),为译写、学习藏文经典和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了方便,藏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仁增 《西藏研究》2000,(2):92-96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结构宏伟、卷帙浩繁的长篇文学巨著 ,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心理、伦理道德、语言文学、文化艺术及民族交往等藏学专题的珍贵资料 ,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许多世纪以来 ,《格萨尔王传》以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在藏族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 ,直到今天 ,广大的藏族人民 ,特别是民间说唱艺人及整理者仍为它注入新的血液 ,增添新的篇章。据资料表明 :已搜集到的能够例出篇目的 2 2 6部情节各异、内容不同的《格萨尔王传》 ,篇幅…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