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终身教授制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保障学术自由、促进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一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提供可靠的经济保障;确保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的连贯性;证明个人的学术价值等。本文试图揭示终身教授制的价值及弊端,以期对中国高校教师任用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得益于家庭、政府、市场三方面的密切配合。文章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理论,从家庭逻辑、政府逻辑以及市场逻辑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与中国相比,在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方面日本的老年人思想态度、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地区福利政策体系、市场竞争机制及人才信息体系都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借鉴日本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从转变老年人思想、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建立地域福利政策体系、吸引企业参与竞争、培养专业护理人才、健全智慧养老信息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瑞典、新加坡养老保障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瑞典和新加坡三国养老保障制度是投保资助型、全民福利型及强制储蓄型三种养老保障体制的典型代表国家,且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在借鉴别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博采众长,阐明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其筹资模式要实行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根本转变、养老基金要实行统帐结合和分开管理的原则、退休年龄要适当延长以缓解人口老年化的压力,养老保险要建立多层次的层层设保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贾盛格 《社区》2011,(21):55-55
前段时间去美国看望在洛杉矶定居的女儿,顺便了解和观摩了美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美国虽然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却不是靠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社区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得到了认同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业指导的发展程度,美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前学业指导、初级学业指导和现代学业指导3个阶段,其操作模式又可分为诊疗型模式和发展型模式。美国学业指导体系根据形式发展,逐渐给予了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足够的关注与尊重,其中对国际学生、有转专业意向学生、首代大学生以及女性的学业指导对我国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中国的学业指导制度虽出现了各种萌芽并有了一定的初期发展,但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中美学业指导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文化崇尚个性,尊重个体,而中国高等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突出。通过比较发现美国学业指导变迁对我国具有一定启示: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学业指导模式;挑选部分学业指导工作已有一定基础的高校,加强投入,展开试点工作;做好学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6.
中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是中国现有诸多养老模式的有益补充。美国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养老模式在确保房屋所有者合法权益方面作了许多举措,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模式,确立并完善了金融体系,满足了部分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根据美国经验,要破除制约中国推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障碍,弥补中国现有诸多养老模式的不足,需要以政府为主体,通过公共服务推行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来补充中国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贾盛格 《社区》2012,(1):60-60
前段时间去美国看望在洛杉矶定居的女儿,顺便了解和观摩了美国的社区养老模式。美国虽然有比较好的退休养老制度,但老年生活的孤独感却不是靠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够解决的,因此"社区养老"的理念在美国得到认同和推广。女儿说,以前在美国老人中,60%以上希望住养老院;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美国老人喜欢在社区养老,也就是时下我们热议的"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的养老制度,探讨其缺失与重构。由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农民在养老保障上的失语,构成当前农村的养老模式是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但这种模式在当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家庭养老能力日渐削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制度缺陷。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西部的成功开发,给我国西部开发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启示一:西部开发要把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的引导调控作用相结合,在市场机制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启示二:要把改善硬环境与改善软环境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改善软环境上下硬工夫,人才的培养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启示三:要创新开发模式,注重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尚处在起步阶段,仍面临着政府支持不足、社区自治能力薄弱及老人社区支持不足等窘况。本文主要从政府、社区、老人支持这三个层面来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检视了美国西部诸州水市场的结构以及政府在其中的参与角色,并对其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陷,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其制度革新意见。最后,透过美国制度的解析来给我国水权市场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美外语教育现状比较及其对我国外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外语教育成果显著,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回顾中美两国外语教育发展的历程,从外语教育的政策与规划、课程标准和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对中美两国外语教育现状进行比较发现:我国的外语教育存在政策研究不足、规划高度不够,课程标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过度西化等弊病。因此,应加强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研究,制定目标明确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加大外语课程标准改革力度,出台科学的、系统的《国家外语课程标准》;加速外语教学的本土化进程,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外语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阶段 ,个人信用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快个人信用制度的完善 ,这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的长期繁荣与否。  相似文献   

14.
国际残疾研究的模式经历了宗教/道德模式、个人/医疗模式和社会模式。残疾社会模式否认残疾是个人问题,强调社会环境因素对残疾的限制作用,认为残疾是个人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残疾人权利是一种公民权利。残疾社会模式有许多具体模型,如功能限制模型、失能过程模型、政治结构模型等。国内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少有引入残疾社会模式。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残疾养老保障体系的建构愈显迫切,但目前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残疾社会模式对我国残疾人养老保障体系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对养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目前已经成为研究民生问题的重点。在以政策、制度、意识形态概念作为养老模式的解释框架下,试图为养老模式提供一个行动与结构的研究视角。其中制度结构影响养老模式的形成,政府政策影响养老模式的结构,意识形态福利视角影响养老模式的性质。故意识形态福利视角下养老模式应该表现出怎样的结构、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便成为养老模式建构的基础。西方国家关于养老模式的研究已非常多见,而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一方面老龄人口逐年增多,另一方面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因此在借鉴西方国家养老模式的同时如何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养老模式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在提倡国民选择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方式的同时,为了真正保证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养老服务市场,从19世纪80年代起便逐步开始探索养老服务评价制度,并将其纳入社会福利基础改革的一环,推行到全国各社区和各养老机构。日本养老服务评价制度对我国规范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我国养老服务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借鉴日本经验时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循序渐进、事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避免服务标准与实践脱节。  相似文献   

17.
对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养老问题倍受人们关注。本文认为,在众多养老模式中,目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模式比较适合中国国情。在家庭养老中,子女应注重从物质和精神备方面赡养老人;在社会养老模式中,关键在于形成健全的社会养老设施体系,进一步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使日益增多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为西方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在发展自身工业的同时十分重视对国内的环境保护。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就先后通过了水污染治理法、清洁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从美国的先进立法经验中得到适当的经验,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医疗保障制度,获得了世界的认可。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医疗保障制度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本文通过有关数据和资料,对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尝试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建立了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医疗保障制度,获得了世界的认可。随着近年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医疗保障制度也进行了许多改革。本文通过有关数据和资料,对日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尝试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