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金尼阁两次来华,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为耶稣会在华传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西学中传方面,金尼阁主要编写了一本万年历式的历法书《推历年瞻礼法》,并与张赓合作,选译了部分《伊索寓言》故事,结集为《况义》印行。在中学西传方面,他既第一个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译成拉丁文,又首次将中国儒家典籍"五经"译成拉丁文《中国五经》(Pentabiblion Sinense),另外还编写了一本重要的汉语工具书《西儒耳目资》,并编译了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史著作《中国编年史》(Annales Regui Sinensis)。  相似文献   

2.
《况义》是出现于明代天启年间的一部寓言集,由当时西方传教士金尼阁与中国文人张赓合作编述而成。就现在已知材料看,它是以译述伊索寓言为基本内容的,应属中西寓言文学交流的早期文献。有的材料提及它曾有当时在西安的刊本,但流传极少。它的明抄本有或为全文者,或仅有正编者,均存于巴黎法国国家图书馆。过去国内难得读到,有从巴黎拍回的缩微胶卷,也不是全本,因而有些介绍和著录也不完全准确。可喜的是,1983年罗大冈先生将访问法国时获得法国友人赠他的《况义》明抄本全文复制件又转赠北京图书馆。笔者受托作转交之事,故得以先睹此珍品。读后,深感它对研究文学史尤其中西文学交流史是很重要的材料。为了有助于学术界进行有关方面的研究,笔者除将《况义》明抄本全文整理标校  相似文献   

3.
《庄子》寓言颇具戏剧性,其戏剧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寓言的代言性质与戏剧代言体如出一辙;二是寓言中有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层层推进的戏剧情节;三是多样的戏剧形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4.
君臣关系是古代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之一,《庄子》一书把君臣关系理想化为师友型加以表现,这种文学表现模式的产生受到战国时期尊师风尚的影响,但《庄子》作者对现实的传说进行了改造,赋予了道家的具体内涵。寓言中师友型君臣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由碰撞到相容型和协调型。寓言采取了二律背反的表现方式,塑造出一批有异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师长形象,以其荒幻和反常而惊世骇俗,这是此书在艺术上的一大创造。寓言中为君师友者彻底冲破了依附心理,实现了人格的绝对独立  相似文献   

5.
从“代后记”《融入野地》的独特文体与《九月寓言》的关系来看 ,这部长篇小说有两个叙述目标。两个叙述目标在小说文本中的不相容性 ,将本应属于该小说的思想主人公形象排挤成了一篇亦小说亦散文的“代后记” ,这就导致了它与小说的结构性变化———由小说的一部分变成对小说的一种解读。这一变化 ,一方面使小说的神话世界寓言化了 ,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小说的神话性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隐秀》篇是全书唯一残篇,其中蕴含的文艺思想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寓言作为《庄子》文章的一大特色,内容极为丰富,却历来被作为文学史边缘学科,历代文论家也不曾对其展开专题论说。从哲学基础看,道家之“道”与“自然”及衍生出的辩证思想、“言意之辨”为刘勰提供了养料。从意蕴层面看,“隐”为“隐秀”与“寓言思维”相通处,“秀”为刘勰的理论与庄子的寓言实践共有的创作特点。从艺术风格看,以“自然”为基生发出的素朴与华丽,二者异中有同。对刘勰《隐秀》篇文艺观与庄子寓言思维内涵的互通性作比较阐释,是对刘勰“道心”隐微的开掘,也是打开残篇“隐秀”文学创作理想和庄子寓言文艺思想研究的一次新尝试。  相似文献   

7.
道体之将形而未显──从思维的发展看中国寓言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先秦寓言的繁荣与其时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密切联系,而庄子哲学“道不可言”的观念也或多或少影响了藉助寓言来阐发事理的论述方法。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到两汉时期,论说文中寓言数量急剧减少。刘向《说苑》等故事集的编辑,以及其后佛经寓言的翻译,促使寓言开始从论著中置换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直到唐代,寓言才成为文人的一种自觉的创作,但寓言作为一种文体仍没有上升到理论自觉的高度。宋以后寓台走上了世俗化的道路。一直到本世纪初,寓言才成为一种真正自觉的文体。  相似文献   

8.
约翰·契佛被誉为“城郊的契柯夫”.因为他的小说主题多涉及城郊社区的道德风貌。文章分析了约翰·契佛小说《游泳者》的《圣经》语言风格,并分析这种语言特征对表现小说主题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小说的语言风格创设了一种寓言的氛围,从而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深思。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07,(12):32
啄木鸟医生:大家一定都读过《伊索寓言》,知道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讲道理的文体。作为载体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想象出来的。今天这批患者呀,也不知道是不是寓言读得太多,只要开口便是寓言,满口道理都快把读者的头给讲晕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儿童文学读本,杨啸的《幽默寓言故事精选》确是近年来在写给儿童的寓言中,值得关注的好作品。寓言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俄国的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曾以诗的形式将寓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我国的现代寓言的创作中,作家们吸取先秦寓言和西方寓言的精髓,寓言大多  相似文献   

11.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2.
在 2 0世纪二三十年代很长的时间内 ,研究中国小说史者 ,大都是根据世界的通论 ,把小说史的源头仅仅溯到神话传说。考察中国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可以发现 :神话传说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不能占主要地位 ;寓言故事在小说发展史中可占一定位置 ;中国的史传文学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中应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墨子》是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集录。《墨子》一书虽然旨在反映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社会主张,但以今天的小说观念观照《墨子》全书,其中的寓言故事、志怪传说、叙事写人等方面均与后世的小说文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墨子》与小说文体的关系,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小说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印度寓言故事集《五卷书》以它出色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以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一千零一夜》及印度教、佛教为载体,《五卷书》辗转流传到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译本数量仅次于基督教的《新约》《旧约》。在东方与东方、东方与西方的文明交流中,《五卷书》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世界文学的发展贡献了卓越力量。由于社会风情、民族性格、宗教信仰和翻译者风格等差异,以及时代跨度、文化过滤与文化误读等因素,《五卷书》在各国形成了“创造性叛逆”的变异,甚至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方式上的改变,即发生文学他国化变化。变异现象发生于文明交流活动的始终,根本上还是要通过对异质文明的比较推进到异质文明的交汇上来,以开放、多元、包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探索其中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尝试着汉译了美国作家布罗斯·毕尔斯所撰<荒诞寓言>中的10则,译文采用韵律方式,在不失原文内涵的情况下实现了译文之音美.为便于读者比较与鉴赏,文末附有他人相应散文译文.  相似文献   

16.
英汉习语中动物名称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名称在英汉习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受地理位置、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和寓言神话的影响,部分英汉习语里的动物名称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分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指出解读它们对英语学习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易》取象思维方式对《庄子》寓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受《周易》的影响,在散文中采用取象思维方式创作了大量寓言。这些寓言意在婉曲地表达深刻的哲理,给人们以某种启示,并具有不确定性、歧义性和跨越时空的特点。所取之“象”较《周易》更加鲜活而独具艺术魅力,其取象艺术对后世的语言和文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邦庆的文言短篇小说《太仙漫稿》诸篇,在《海上奇书》中连载,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大众接受方式,读者在接受过程的被动与能动昭示了晚清中国小说的接受美学。他的"出新"、"独造"的美学追求,反映为对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别样翻新、对传统题材的另类书写,他在世故人情中突破寻常情理塑造女性形象,将致力写实的小说与注重隐喻的寓言融合,在实践中构建了属于韩邦庆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9.
特殊的时代催生了冯雪峰特殊的讽刺寓言,历史的迫切性使他获得了深刻的原动力,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使他的寓言具有了强烈的批判内涵。这些寓言敢于直面现实,每个故事都有现实生活的折光,每个形象都融汇了作者鲜明的政治思想;它们洋溢着饱满的战斗激情,有力地鞭挞社会的黑暗与丑恶,小小故事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它们充分发挥了特殊的批判作用,在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罗丹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在寓言、童话及科幻小说创作中均有卓越成就。其创作生动丰满且具当代性 ,其创作历程与成就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