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凌 《阿拉伯世界》2005,(6):21-23,48
叙利亚与黎巴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问题成为继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之后的中东又一热点.黎巴嫩问题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叙黎关系及中东局势甚至美国的中东战略.叙利亚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国内局势基本按美国意图向前发展以配合其“大中东”战略构想,尤其在美、法的联合打压下,叙陷入严重的政治外交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2.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3.
叙利亚与黎巴嫩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遭到暗杀后,黎巴嫩问题成为继巴以争端、伊拉克问题之后的中东又一热点.黎巴嫩问题的走向深刻影响着叙黎关系及中东局势甚至美国的中东战略.叙利亚在整个事件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国内局势基本按美国意图向前发展以配合其"大中东"战略构想,尤其在美、法的联合打压下,叙陷入严重的政治外交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引起了黎政局和叙黎关系的危机,亲叙利亚政府被迫辞职,叙利亚宣布从黎撤走全部驻军,长期形成的叙黎特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随着叙利亚因素淡出黎巴嫩,叙黎关系有可能走向合理化和正常化.  相似文献   

5.
杨阳 《阿拉伯世界》2005,(3):56-58,43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遇害引起了黎政局和叙黎关系的危机,亲叙利亚政府被迫辞职,叙利亚宣布从黎撤走全部驻军,长期形成的叙黎特殊关系面临严峻考验。随着叙利亚因素淡出黎巴嫩,叙黎关系有可能走向合理化和正常化。  相似文献   

6.
叙利亚与伊朗准联盟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默认下,叙军进驻黎巴嫩。叙军驻黎维护了黎的政治格局,维护了叙黎的“特殊关系”,但是阻碍了美国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大中东民主计划。美法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逼迫叙利亚从黎全面撤军。美国高举关注黎“民主进程”的大旗,将叙撤军视为推动中东民主的切入点和摆脱泥潭的突破口。法国欲通过美国的“大门”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展示其参与解决地区问题的实力和能力,保护在黎的传统利益。以色列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抬高恢复和谈的条件,以期渔翁得利。叙撤军导致黎政局扑朔迷离,黎各派别势力将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8.
受族裔认同、地缘政治和库尔德问题等因素的复合驱动,近十余年来土耳其与西亚土库曼人经历了相互“重新发现”和认同增强的过程。土耳其试图将土库曼人扶植为本国的地区代理人,服务于其周边外交目标的实现。在叙利亚,土库曼人成为土耳其干涉叙内政、打击库尔德人和推行地区干涉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伊拉克,土耳其利用土库曼人制衡库尔德地区的独立野心,保持土在伊北部的影响力。然而,受到叙伊国内局势、土库曼人族群特征、土与叙伊两国中央政府及库尔德人之间复杂关系的影响,土耳其与两国土库曼人的互动方式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叙利亚土库曼人的代理人色彩更浓厚,伊拉克土库曼人的伙伴角色则较为模糊和尴尬。土耳其与西亚土库曼人的密切互动乃至捆绑进一步撕裂了土周边国家内部的族群关系,加剧了其国内政治与治理格局的碎片化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9.
叙利亚与土耳其同属伊斯兰国家,互为邻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国家.由于叙土政治地缘的重要性,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成为被争夺、拉拢或打压的对象,客观上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当代叙土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争斗不断.但是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英军事占领伊拉克之后,两国为了维护根本利益,开始从互相猜忌走向互相信任.两国关系呈现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0.
叙利亚与土耳其同属伊斯兰国家,互为邻国,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政治影响力的国家。由于叙土政治地缘的重要性,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成为被争夺、拉拢或打压的对象,客观上引发了两国之间的各种矛盾。当代叙土关系一直紧张,双方在许多问题上的争斗不断。但是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尤其是美英军事占领伊拉克之后,两国为了维护根本利益,开始从互相猜忌走向互相信任。两国关系呈现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美国在中东遇到大麻烦,主要战略目标未能实现。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严峻,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伊朗核问题难以解决,压叙利亚屈服迄未奏效,恐怖活动越反越多,大中东改造计划受挫。美遇到的困难未超出其承受能力,美国在中东仍居主导地位,美中东政策在手法和策略上有所调整,实质上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中东遇到大麻烦,主要战略目标未能实现.伊拉克安全形势持续严峻,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伊朗核问题难以解决,压叙利亚屈服迄未奏效,恐怖活动越反越多,大中东改造计划受挫.美遇到的困难未超出其承受能力,美国在中东仍居主导地位,美中东政策在手法和策略上有所调整,实质上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奉行亲美立场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伊战后,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标志事件,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为重要节点,美国的伊拉克库尔德政策可以分撤军前和撤军后两个阶段。随着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的恶化、伊朗支持什叶派力量的力度加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沉浮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美国不断调整对伊拉克库尔德政策。该政策是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是美国将其作为维护中东霸权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依托。近年来,随着伊拉克国内反美情绪的高涨、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叙利亚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美国根据中东局势变化和战略利益需要持续调整库尔德政策,伊拉克库尔德人仍将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相似文献   

14.
陈解 《老年人》2003,(5):10-11
美国无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于3月20日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打着反恐旗号,表面上是要清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实际是为着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在伊拉克建立亲美政权,进而在中东地区和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全球战略”。一个国家以种种借口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这种藐视国际法准则和粗暴践踏联合国宪章的行为,在国际上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美国的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行径,受到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们的强烈谴责。正在膨胀的美国单边主义单边主义是从霸权主义衍生而来的。冷战时期,美苏称霸,东西对抗。苏联垮台后,冷战结…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社会各方的支持和默认下,叙军进驻黎巴嫩.叙军驻黎维护了黎的政治格局,维护了叙黎的"特殊关系",但是阻碍了美国的中东和平进程和大中东民主计划.美法共同推动安理会通过1559号决议,逼迫叙利亚从黎全面撤军.美国高举关注黎"民主进程"的大旗,将叙撤军视为推动中东民主的切入点和摆脱泥潭的突破口.法国欲通过美国的"大门"更多地参与中东事务,展示其参与解决地区问题的实力和能力,保护在黎的传统利益.以色列配合美国的中东战略,抬高恢复和谈的条件,以期渔翁得利.叙撤军导致黎政局扑朔迷离,黎各派别势力将重新洗牌.  相似文献   

16.
今天美欧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上似乎都在自言自语、各说各话,在关键性的“反恐战争”问题上更是出现了奇怪的“聋子对话”,他们都反对恐怖主义,但对“反恐”道路的选择却是南辕北辙。随着布什连选连任,这种裂痕越来越难以弥合。“反恐蜜月”一波三折9.11事件发生后,欧洲第一个反应是要与美国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坚定不移地反击恐怖主义。但这种跨越大西洋的美欧“反恐蜜月”只是昙花一现,随着美国反恐重拳的力度不断加大,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化和重组,美欧关系经历了四个戏剧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1年9.11发生后到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挑动了全世界的神经,国际社会主要参与者几乎都深浅不同地牵涉其中,特别是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斗法,扣人心弦.2013年8月,出现导致叙国内1400多人死亡的"化武事件"后,围绕叙利亚的博弈更是达到高潮.放眼世界,有内战的国家并不少,但很多都没有像叙利亚这样在国际社会激起巨浪.为什么叙利亚如此吸引眼球,全世界都为之躁动不安呢?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在美国的大力斡旋下,以色列和叙利亚在华盛顿恢复了中断近4年的和谈.今年年初,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和叙利亚外长沙雷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的小城谢泼兹敦开始了实质性谈判.由于双方仍在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这一关键问题上相持不下,原定于1月19日举行的第三轮谈判不得不无限期推迟.正当叙以会谈陷入僵局之时,黎巴嫩南部的局势风云突变,黎以边境冲突逐步升级.黎巴嫩问题在叙以和谈中的地位一时凸显出来,给叙以和谈增加不少变数,和平的前景更为难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以来,土耳其对叙利亚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02年,土耳其对外抛出以经济合作为主轴的“零问题”睦邻周边外交政策,暂时化解了与叙利亚之间的“冷和平”关系;2011年,为加强中东地区影响力,土耳其选择了旨在使巴沙尔政权倒台的对叙政策,使土叙关系转为全面敌对状态,政策失败引发了土耳其周边外交和安全环境的双重恶化;2016年,土耳其对叙政策调整为“安全化”议程,重回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传统外交战略,但安全收益并未达到合理预期,对叙军事干预政策陷入两难。总体而言,土耳其对外推行的积极进取型外交使其地区影响力达到新的高度,但也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对外关系呈现出紧张化的不利局面。在当前中东地区和解浪潮的新形势下,对外缓和是土耳其改善对外关系、缓和国内矛盾的现实选择。对外推行缓和外交、实施“再接触”对叙政策、追求土叙两国关系正常化等对外目标已成为土耳其国内政治新的呼声。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原有的地缘政治和国家间的力量均衡被打破。地区大国沙特和伊朗为了进一步争雄海湾,进而确立自身在中东的话语权,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和博弈。沙伊关系发展演变围绕六大问题而展开,即沙特国内什叶派问题、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及伊拉克与伊朗的关系问题、黎巴嫩政局和巴以问题、叙利亚内战、沙特军事打击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核问题。双方关系整体上呈现出以对抗为主、妥协合作为辅的基本特点。由于对抗与妥协的层面及其限度会因时因事而转换,因此为双方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大国特别是美俄的中东政策也是影响沙伊关系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