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我国当前两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社会的稳定,就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可靠而长远的稳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关系。什么是社会稳定?稳定是社会的一种运行态,指政通人和、民心安定、各乐其业,社会没有大的纷争、不安、冲突、危机和战乱,法律、道德、习俗能有效地规范人们的行为的一种有序状态。它主要表现在群际、人际关系方面。什么是社会发展?发展是社会的进步过程,指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精神风貌更加文明。它多表现为人民需要得到满足方面。从历史上看,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结  相似文献   

2.
一、法律作为社会治理工具的正当性依据 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在所有需要回答的问题中,这也许是最值得我们首先认真考虑的问题.世界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秩序,没有秩序的"世界"充其量只能被称之为混沌.我们所谓的外部世界其实是以我们心中的内在秩序来界分的.物理世界自有其规律,动物界的秩序我们称之为丛林法则,而无论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的人类社会都需要特定的秩序,没有秩序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而维系这些秩序的规范的表现形式常常是我们区分这些社会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周阳敏:尊敬的史老师:您好!您认为中国应壮大和稳定中产阶级来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然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实际上是一个虚无概念,与国际社会定义的中产阶级相去甚远,但问题是,其他国家稳定中产阶级可以从选举中获得大数定理所给定的选票优势,而在中国却没有这个内在机制,那么如何壮大和稳定中产阶级?其内在动力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和社会问题的科学。社会治安是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因而社会治安也是社会学要研究的重要方面。什么是社会问题呢?社会学对社会问题有专门的定义。它是指社会关系失调,致使社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较为普遍关注的问题。现在我国社会治安还没有取得根本好转,仍然是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都十分明确地把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社会发展,划分为彼此衔接而又不同的三个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那么,我国现在是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呢?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天天在说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但是,依据马列主义关于这一方面的基本理论来研究我国当前社会的性质,就发现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是马克思、列宁称之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么,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我们试就其社会方面的原因作一些分析,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犯罪.一、大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所谓大社会环境,又称宏观环境.它包括社会制度、阶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相似文献   

7.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自主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通过什么方式、形式表现为社会劳动呢?换句话说,自主劳动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劳动的社会性是在单个劳动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劳动交换,个别劳动才得以表明它是否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在任何社会,生产劳动者都会相互交换其劳动;所以,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是否通过交换劳动而形成总体或社会劳动,问题的差别来源于劳动交换的形式。自主劳动的社会性的形成,更有其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说,美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现象,离开了人类社会,美就不存在。要说明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自然现象;另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个人私有的现象。首先,美是不是自然现象呢?也就是说,除了人类社会之外,其他的生物,是不是也有美感呢?在它们的世界中,是不是也有美这样一种现象呢?我们的答复,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把一束花,放在狗的面前,它不仅不会欣赏花的美,弃而不顾,有时甚至还会  相似文献   

10.
孙强 《学术界》2001,(1):264-273
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中 ,社会关系是一个重要而基础的范畴。正是对它的科学解释和正确界定 ,使历史唯物主义与以往一切唯心主义历史观相区别开来 ,标志了历史唯物主义创制达于成熟。社会关系究竟在社会历史当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从而在历史唯物主义当中应当如何给予定位 ?以及更深层的 :社会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不仅有利于准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而且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系统复杂性。然而 ,这一方面的研究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人们广泛应有的重视。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以往的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1、“大同”和“小康”反映了什么? 被学者津津乐道的《礼记·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也”的“大同”社会和“三代之英”的“小康”社会,究竟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历史事实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 《礼运》篇以孔丘第子言偃和孔丘的问答形式说:“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孔丘说他虽然没有亲自生活在“大道之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对这个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中占有什么地位?今天我们所说的“初级阶段”与经典作家设想的未来社会又是什么关系?这是实践向人们提出来的重要理论课题,要求人们给以科学的回答。我们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并没有严格地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含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把二者通用的。即用“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改革开放29年以后,正经历着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矛盾凸显并存的"发展悖论"。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仔细分析中国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的性质,可以发现,转型期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统一性,这些社会矛盾对社会政治发展与稳定造成了威胁,但同时赋予了持续发展与动态稳定的内在推动力。应该从共识重构和制度建设的视角致力于建立政治共识、加强制度建设、提升社会资产、构筑和谐基础,这将是经济社会和谐统一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心理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它在社会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仅就社会心理的涵义、内容及其本质特征作一初步探讨。社会心理的涵义什么是社会心理?如何规定社会心理范畴?对此问题我国学术界很少讨论。国内有些论著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普列汉诺夫的有关论述,把社会心理看作是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并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全部的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都包含于社会心理之中。这不仅扩大了社会心理的内涵,而且也不符合经典作家的原意。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对社会心理作过专门论述,甚至没有直接使用过“社会心理”一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提出社会心理范畴,并论述了  相似文献   

15.
经历过政治动荡的中国社会,已经在一种急迫感中将社会稳定确立为当今中国社会控制的主要目标。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政治要稳定,经济要稳定,社会也要稳定。“稳定是最高利益、是压倒一切的大局”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实践也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没有稳定便没有一切。  相似文献   

16.
李让民 《重庆社科文汇》2002,(10):F002-F002
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的基础。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社会稳定工作做好,为更快更好地推进改革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各级各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后,社会重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引发了人们对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像中国这样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大国,需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或者政府和社会)关系?在灾区重建过程中,重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社会重建的内涵究竟意味着什么?在盘点社会重建理论的谱系时,我们所拥有的理论资源并不丰厚,我们尚未洞悉社会重建问题的理论真意和实践逻辑。为此,我们以社会重建为题,组织三位社会学专家就此问题进行理论上的疏理和探讨,为灾后的社会重建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从克服贫困到消除社会排斥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大敌。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的匮乏,更是因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而滋生的一个肿瘤。“贫困”究竟是什么?“社会排斥”又是什么?它与“贫困”究竟是什么关系?如何在社会政策领域运用“社会排斥”的概念?这都是中国的社会政策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对“贫困”概念的最基本的解释入手,探讨一下20世纪以来对于贫困概念解释的发展变化。然后,再来看看在国际社会政策研究领域,是怎样从对“贫困”的研究中派生出“社会排斥”的概念来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主要矛盾有没有变化?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对于深入批判林彪、“四人帮”的极左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澄清他们长期制造的混乱,分清理论是非;对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深刻理解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的伟大战略意义,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快搞上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如果要保存人类,那么只有一条路,这就是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见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英文版第一卷第201页)今天,走向开放社会的道路已成为哲学家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意识也逐渐内化为中国人民的主体意识。但正象黑格尔所说,熟知并不等于真知。什么是开放?什么是社会开放?什么是开放社会?人们议论纷纷,各执一端,虽在不断揭示关于开放问题的真理性,但并没有把社会开放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来认识。本文试图在探讨对比关于开放问题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论述社会开放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范畴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