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雪莱的抒情诗按其思想内容分为政治抒情诗,自然抒情诗和爱情抒情诗三部分。其中,政治抒情诗是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芒的一组优秀诗篇;自然抒情诗是借助大自然抒怀的,具有浪漫主义光芒的一组优秀诗篇;爱情抒情诗是在雪莱诗中有重要位置,表达了他对爱情、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
雅克·马利坦认为 ,美是超然的 ,它以不同程度参与一切存在 ,对于纯粹智性而言 ,存在着的一切都应是美的。但是在审美领域 ,即对于渗透着智力的感觉 ,事物便区分为美与丑。超然美与审美之间的差别 ,为艺术留下了空间。诗的精神创造性是自由的 ,它没有对象 ,因而美也不是诗的对象 ,美是诗的超然的关联物。马利坦对美、审美、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解释 ,对于我们理解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诗 (艺术 )的创造活动等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想象希腊与怀念故乡构成了荷尔德林诗的两个基本主题.沿着这样两个基本主题,我们可以很好地去解读、去接近荷尔德林诗的精神旨趣的三个基本方面.那就是荷尔德林的诗,可以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其对于自由、理想与美的热烈追求;可以让我们深刻地领悟到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以及真正的诗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执着守护与热情拥抱;可以让我们清晰地体会到其诗思舍一或"诗"与"思""相遇而同一"的审美特性.也正是在最后的这个"精神旨趣"上,荷尔德林的诗与海德格尔的哲学,才真正地实现了心有灵犀与"精神的相逢".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早期美学观受到雪莱美学名著《为诗辩护》很大影响。郭沫若把雪莱强调的想象、感情情调结合起来,再加上雪莱所说的"诗的才能所含有的"本能性与直觉性"以及"武断地由想象产生的"语言,构成了他认为是诗的"本体"的几个因素。郭沫若的艺术社会职能观,在总体性的性质和特点上,同样受到雪莱明显而直接的影响。然而郭沫若也并没有以学院派的方式完整地接受雪莱的理论体系,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诗应该讲究诗美,散文应该讲究散文美,这是基本的美学原则之一.艾青《诗的散文美》一文的理论缺失主要在于其抹杀了诗与散文语言形式的界限.提倡"诗的散文美",其消极的影响是导致诗的语言形式美的放逐、诗的散文化的泛滥.  相似文献   

6.
张孝评先生的《中国当代诗学论》认为:诗的主体自由是主体对客体的超越———超物、超世、超我的“三度超越”与拥抱,但他主论前者而未及后者。我们认为,诗的主体自由应该是主体通过“三度超越”,分别实现诗美的三种境界:物我同一的境界,世事连心的境界,自我放逸的境界;实现诗美的三种价值:标示主体精神力量的价值,为世事立心的价值,为时势兴气象的价值。诗美主体应葆有充分的人格独立美,并以此“拥抱”客体,为人生乃至人类精神创造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西风颂》是雪莱抒情诗中的佳作,对于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以往人们更多地是从它所表达的社会革命性和对胜利的预言的角度来分析的。本文从讴歌生命的角度,联系雪莱的生活,分析该诗主题的另一侧面,从而去探寻诗人雪莱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毕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通过对他的著名文论《诗辩》 (ADefenseofPoetry ,182 1)的研究 ,对他的抒情诗《西风颂》 (OdetotheWestWind ,1819)逐段剖析鉴赏 ,以此证明雪莱确立的“诗可以界说为‘想象的表现’”这一文艺理论命题的正确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诗由于其独特的音律和句式特点,历来是译界的难题.关于古诗翻译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以诗译诗",即保留原诗的风格,特别是韵脚;另一种是"以散文体译诗",即放弃原诗的形式,只传达原诗的意.本文通过对<春晓>五个英译版本的对比,发现"以诗译诗"更能表现中国古诗的美,因此更适合古诗翻译.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园林诗与古典园林相伴相随了二千多年,二者在"情景交融"中相汇,在相互观照中不断发展.园因诗盛,园因诗传,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园林诗的审美观照.中国古代园林诗对古典园林的审美观照主要表现在向园林注入意境之关、章法结构之关、虚拟景物特性之美.融汇时代精神,将这些美的因素注入园林的设计、建造当中,是当代中国园林建设保持民族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园林工作者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园林文化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李丹 《南都学坛》2014,34(6):54-59
关于诗歌功用的理论,自古至今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这一过程涉及诗歌的价值取向问题。等级社会的主流思想是从社会治理角度提倡诗歌的,故有关于政治及伦理道德的实用论、教化论;此外,当诗人处于边缘位置时以诗歌作为宣泄内在怨愤的途径,因而产生了关于诗歌创作的抒愤论。到了民主社会,诗歌的功能可从不同角度得以阐释,除了衍化阶级社会中的某些功能之外,更出现了从接受者角度提出的观点,即影响民族感受力的审美论。显然,依据社会文化的演变态势,诗歌功能的指向亦趋多元化;这不仅属于诗歌的外部研究,同时越来越渗透着诗歌内部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唐代乐舞文化与乐舞诗综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唐代文化气势恢宏昂扬,内容博大精深,而诗歌和乐舞尤为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可逾越的两座高峰,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兼收并蓄的文化促使唐代宫廷乐舞诗、西域乐舞诗、边塞乐舞诗及游宴乐舞诗盛极一时,上至王宫贵族,下至文人雅士,观舞赋诗蔚然成风。双峰合壁的乐舞诗拓展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视域,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艺术景观。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学解释的双重路向及其现代性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学解释的双重路向,就是“艺术化或形式化路向”和“功能论或生存论路向”,即“诗论”与“诗思”。现代中国诗学解释学的变革,是时代历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回应这一要求,所以,就需要重估中国诗学解释学传统。从中国古典诗学解释学的合理性出发,并以此为根基,同时,与西方诗学形成真正深层的文化对话和精神对话,就可以重新确立中国现代诗学的生命价值观念,重新确立新的诗学解释学原则和价值意识。  相似文献   

14.
诗的本质之一是其音乐性 ,明代主流诗学相当关注这一问题。如李东阳《麓堂诗话》视音乐性为诗的原生属性和根本属性 ,谢榛留意于声律的辨析。“唯乐不可以为伪”。重视诗的音乐性 ,即重视诗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接受象征主义纯诗论,没有沿着审美—超验的路线展开,而是沿着审美—体验的路线展开,接受瓦雷里的相关主张,并且结合自身的历史发展进行选择演绎和变异转化。从引进译介到理论阐发,再到新诗创作和批评实践的呼应,现实契机和东方因子逐渐使西方“纯诗”不断中国化,最终剥离和泛化象征主义原义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6.
姚贾与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诗歌的山水田园审美主题通常被认为是以陶、谢、王、孟、韦、柳等诗人为代表,但山水田园诗歌的表现传统却并未就此而停歇。在中晚唐之交,姚贾及其追随者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续写了山水田园诗歌的传统。宋以后,随着姚贾诗风的广泛流传和人们对有唐一代诗歌审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诗论家将姚贾二人视为以陶、谢、王、孟、韦、柳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歌审美主题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五四"以来传统诗词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兴盛、衰微的原因探析,阐明了"五四"以来诗词兼融传统与现代的人文精神:忧国忧民、自由民主、博爱宇宙万物的终极关怀及艺术方面形成绚丽多姿的风格流派.并重点阐述了现当代诗词与古代诗歌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结合语文学习的要求,选用部分典例,简述比较鉴赏法在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运用,介绍对诗歌形象、主题、思想内容、风格和表现技巧的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历代出土了许多重要的青铜器,其铭文内容涉及了商周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的乐器铭文对音乐活动的记载为我们研究先秦诗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本文从分析陕西乐器铭文入手,以吴镇烽的《陕西金文汇编》[1]为底本,结合近年新出土的乐器铭文,对其所反映的诗乐文化观念进行探讨.青铜乐器铭文中的诗乐批评思想主要反映在诗乐功能观与诗乐审美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讨古典诗词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问题,这里谈到的古典诗词有时又涉及到传统文学艺术,甚至是形象思维;谈到的计算机有时又涉及到自然科学技术,甚至是逻辑思维。文中指出了文艺与科技之间的差异,探讨了用古典诗词反映科技的一些途径、层次和特点;反过来又探讨了用计算机武装文学艺术的问题,特别是探讨了计算机辅助写作诗词的可能性、阶段和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