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看做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目的语环境中来考虑翻译文本.文学翻译作为一种异质文化传播的中介,促进着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在这样的场景下,文学翻译中的文化过滤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研究对象.文化过滤的产生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其内在的作用机制常通过具体的外显形式得以表现;尽管在具体文本中文化过滤程度各异,但它却是文学翻译中一种必然的文化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比较文学是进行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关于比较文学的确切含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尚无一致的定论。一般认为,分析、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语系之间相似和相异的文学现象及其相互影响,从其异同或联系之处探求艺术的某些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雅歌》是《圣经》文学中最为独特的诗篇之一,它脱离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以歌颂男女情爱为主要内容,抒发最为天然本真的人类情感。它主要表现为两点:一、对自然的本能亲和与对宫廷生活的疏离;二、对游牧生活的理想追求。在私有制发达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这样一种感情倾向,是由游牧时期和农耕时期两种社会意识形态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这一文学现象与中国的“桃花源情结”极为相似,却又因两个民族的文化、社会、精神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本文通过对这种文学现象的分析更足以佐证《雅歌》不是作为纯粹的宗教诗歌而存在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4.
15世纪中期以后的中国社会,尤其是在江南的某些地区,奢侈性消费推动着商业化迅速发展.许多地方志的编者对他们所关注地区两种并存的传统大惑不解:一方面,这些地区文学昌盛,礼仪修明;另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些地区人们的生活奢靡成风.学者们注意到,某些地区的文学传统与奢侈之风并行不悖;而另一些地区值得称道的却只有勤俭素朴的美德.这两种对立的现象显示了文化与经济之间潜在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中国不同地区,乃至在江南的不同州、县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5.
“荒诞派”戏剧与“黑色幽默”小说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两种几乎同时诞生的文学样式之间十分相似而又不尽相同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文学发展与社会演变化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反映了现代主义作家对新的审美领域的成功开拓。  相似文献   

6.
鲁迅和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分别代表了现代文学史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乡恋心态.这两种不同的乡恋心态、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艺术选择分别导引着一大批现代及当代作家,构成20世纪乡土小说创作的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张荣翼当人们谈及文学活动时,一般是用两阶段来表述,即文学创作──文学阅读。而实际上由作者的创作到读者的阅读之间,往往横亘了一个中介:文学传播。它包括作品的出版、发行、吟诵、表演等等。不同的传播方式导致的阅读效果是大为不同的,由此可以...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为人类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总是与道德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而呈示出特定的伦理精神。就其最直接的根源而言,文学的伦理精神决定于作家的伦理态度。此外,文学反映对象特定的伦理内涵以及不同时代读者特有的伦理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文学的伦理精神。不仅如此,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精神现象,文学又总是以特殊的力量反作用于社会道德,具有特殊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作为精神现象的文学,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是和特定的地域环境、民族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少数民族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各少数民族之间不同的宗教信仰构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圈。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不同语言的交流,也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在异质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的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文化误读的现象。本文试图将误读和误译作为一个既成的客观文化现象加以客观描述,通过围绕无意识、有意识两种误读,旨在将文学翻译中产生的文化误读进行具体分类。  相似文献   

11.
比较文学的方法为我们搭起了一座研究文学的桥梁,使我们能够通过这座桥梁把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彼此分离的文学现象联系起来,在世界文学的整体结构里进行分析考察,因而能进一步了解各种文学之间历史的、美学的共同性和特殊性,使它们走向世界,成为各放异彩的世界共同的精神财产。但是,我们把十九世纪的法国作家梅里美和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沈从文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首先并不是出于这种目的,而是出之于艺术本能的感受。因为在读这两个彼此不同的作家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一种类似的启发性的东西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而且隐隐约  相似文献   

12.
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也是人类社会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形式.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必然存在文化差异,这是翻译实践中经常面临的难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文学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现象,并提出两种翻译策略,即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  相似文献   

13.
比较文学是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点的文学形式。本文论述了哈萨克族爱憎分明的叙事诗《阔孜阔尔怕什与巴彦苏鲁》与名著《罗密欧与珠丽叶》一文之间的共同之处。通过对比来进一步认识和分析这两部在相同的封建体制、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民族中诞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王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朔是新时期文坛上倍受瞩目、争议颇大的作家之一。探讨“王朔现象”,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特别是从社会、商业两个意义上来研究作为文学现象和商业现象的“王朔现象”,有助于当代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启迪。作为文学创作现象,它反映了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过渡时期一种新市民文化的诞生与崛起;包含了反叛传统、个人主义、金钱观念等某些现代观念,为文学题材突破禁区增添了勇气。作为商业现象,它是靠商业手段制造、包装、推销而走红的现象,是文艺和商业的.种结合物。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分析和比较方法,对晚清到"五四"时期文学观的衍变进行了勾勒,试图梳理这两个历史阶段文学观之间的渊源关系,凸显它们的不同特点、优长与局限,并为建构一种较为完善的文学观提供借鉴.晚清梁启超的启蒙功利文学观和王国维的超功利人本文学观分别开启了"五四"时期"为人生"和"为艺术"两种文学观,但这种影响却是曲折的、复杂的."五四"时期这两种文学观缺乏晚清两大文学观的纯粹性,它们各自都具有多种文学观交相为用、看似分裂实则互补的特点,因而共同地呈现出驳杂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灵感与禅悟─—谈诗禅相通之契机李世萍诗与禅本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现象,分属于文学和宗教两大范畴。但仔细揣摩,用心体验,二者却能巧妙融合,相得益彰。看似一时“奇缘”,实则其间有内在的、深刻的、必然的联系,即诗与禅颇有些神似之处。首先来看其表现方式,二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既有联系又有所区隔的发展取向。一种是从广义社会变革视角出发去透视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一种是从具体文学问题和文学变革视角出发去看待文学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前者我们称其为一般社会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后者我们称其为艺文理性文学变革倾向。在中国文学观念从传统向现代蜕变的背景下,这两种文学变革倾向的相互纠结和绞缠一直都存在,肯定中国现代文学发生和发展中的艺文理性变革倾向,发掘其存在的必然机制,不仅对什么是“中国的”现代文学认识有意义,也对重构中国现代文学史叙事格局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熙在《中州学刊》2004年4期中撰文指出,文学家以文字叙述故事,而电影则用形象的视听画面描绘故事。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但彼此间又存在着分合难定的暖昧与紧张关系。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文学和电影之间又存在着不可调和性,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艺术轨道发展。电影和文学正是在交叉和分离中实现了互动。电影对文学养分的吸纳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隶属于不同的语系,在句型和语篇的构成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而文学文本及其翻译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文学文本翻译中注重英汉语序差异现象并适当的进行语序调整,才能使译文即能忠实于原作又能体现文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前后,主流政治文化成为构成这一时期文学生产语境的最重要的元素,也是各种文学现象和作品生成的主要驱动力量。所谓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是事同一体的文学现象,只是由于后设的理论研究需要,才把一个统一的文学现象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事实上,它们都是以政治理性回顾、反思历史左倾错误,以之探讨新的社会发展可能和文学发展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