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是传承孔子儒学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称“亚圣”。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是由他以人的美感普遍性观点为基础的 ,以高扬人的道德精神的个性人格美为规定内涵的 ,并蕴涵着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等所构成的服饰美学思想。他这种独树一帜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 ,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服饰审美文化奠定了千古难移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2.
吴潜涛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要求的精辟概括,并对之进行了详细论证;刘云章认为,马克思主义荣辱观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值得深入探讨;杨丽坤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社会调控机制进行了解析,认为研究社会调控机制对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非常重要;冯秀军对荣辱观教育中的情感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荣辱情感是荣辱观形成的基础,荣辱观教育需要诉诸情感才能真正抵达心灵并见诸行为;刘建军从理论依据与时代内涵的角度对"以辛勤劳动为荣"进行了详细阐述;黄岩对孟子的"荣辱观"进行了解读,认为认真研究孟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我们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邹秀春对洛克的道德法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其道德法思想中关于道德观念建设的有益规律和方法,对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有很大的启发意义;郑小九对古希腊的荣誉观念进行了评述,认为古希腊文化中关于荣辱的思想对于深入理解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独特的启示意义;范笑仙则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学术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颖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3):35-37
以孔子和孟子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儒家思想中 ,包括着“仁者爱人”、“民贵君轻”的人本精神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和人格理想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等 ,对于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行为规范、民族精神都有着深厚的影响。挖掘并发现其积极的思想因子 ,汲取其精神养份 ,将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的教育学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接受美学理论高度肯定了读者在美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 ,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其中的许多观点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予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它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是最本质的” ,接受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第二文本” ,学生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影响教育的效果 ,“学生参与”是实现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最佳路径等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对新闻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接受理论,对其它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新闻学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启示性意义和借鉴的价值。要认识接受美学对新闻学的启示,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历史亲和性和现实可比性。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新闻股息于文学。据西方古书记载,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前,就手写新闻传播而言,古罗马就开始出现新闻信。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于上层社会。而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西塞罗,就是杰出的新闻信作者,他一生写下了许多书信,行文生动感人,其中有的就是记述上层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6.
7.
儒家美学的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美学倡导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的统一,以及文质、美善的统一和浓厚的人文精神.这对我们树立坚定的内心信念,追求精神价值,改进教育方式,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于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
协同学自组织理论与心理学的杂交产物——协同心理学方法,为研究审美经验的基本规律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微观的分析方法。协同心理学认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本质是人类直觉的自组织的协同运动;美感实际上是有序化直觉的自我体验;审美对象的功能是提供“序信息”;直觉操作程序把“序信息”转化为美感有序结构;审美无关功利的特性起因于直觉的自组织本能;灵感是大脑在临界上由浑沌到有序的突发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审美人生观,这不仅在美学史 上具有革新的意义,而且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审美人生仍然有其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此, 我们要加强美育,提高审美能力,以走向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中,孟子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孟子的经济自由发展思想、国家合理干预思想、义利并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等时代任务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上承儒家创始人孔子,始终围绕人和人生来讨论哲学和美学问题。但对个体人格的极度高扬和对成就理想人格的个体主动性的空前强调,又使他与孔子之间清晰而明确地划分出一条分界线。也正是因为孟子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高扬个体人格和强调成就理想人格的主动性,才使他为儒家把伦理学哲学引向伦理学美学提供了真正现实的可能,从而奠定了自己的美学史地位。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讨论孟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13.
美学学科的诞生是理性大潮中的感性学,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美学一诞生便展开了对现代社会的批判,这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启示意义;美学的学科独立诉求,对于人类知识价值体系的完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康德美学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发点是通过审美判断力在知性和理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也使得康德美学具有了“桥梁”性质;这一点决定了康德美学的优长和不足以及他对美学的深刻洞察和育机。康德美学从正反两方面都为我们认识美学的性质、思维方式、作用和存在理由,为我们思考现代美学问题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16.
17.
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平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孟子的"仁政"思想包括以民为本,反对暴政;减轻刑罚,减少战争;制民之产,使民以时;重视商业,轻徭薄赋等重要内容。研究孟子的"仁政"思想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和现代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8.
19.
以理性确定性压制感性的形而上学等级秩序,在20世纪的反形而上学思潮中成为核心攻击目标.对形而上学等级制度独断性的质疑导致了确定性概念的更新.感性确定性在形而上学内部对这一独断的等级制进行了变革.由于对感性确定性的集中关注,美学的基本问题成为形而上学内部经典命题的延续.美学应在感性狂欢与理性压制之间寻找平衡. 相似文献
20.
西方生态美学主要出现在北美等英语世界,德语和其他外语世界(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论述。以英语世界的生态美学作为主体研究对象可以发现,西方生态美学的建构主要有三种路径,依次为哲学思辨、生态艺术理论与环境实践。统揽西方生态美学7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四点启示:第一,强化科学意识,加强生态学与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与有机融合;第二,加强美学观与生态审美体验之间的互动,使生态美学的内涵更加深刻而清晰;第三,加强生态美学与生态艺术之间的互动,使得生态美学成为所有审美对象(包括环境和艺术两大领域)的普遍美学,从而与环境美学更加清晰地区别开来;第四,努力实现生态实践与生态美学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增强生态美学的理论深度、现实针对性和社会实践性。这四点也正是生态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