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孵化的过程是高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二次孵化是针对科技型创业企业在离开孵化器后所面临的各种成长瓶颈,将科技孵化从企业孵化提升到产业孵化.文章从高技术产业的实现条件和高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两个方面讨论了二次孵化与高技术产业化的关系,并通过对9个副省级城市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二次孵化发展与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二次孵化的高技术产业的培育及管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科技企业的本质是大学衍生企业 ,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制度创新 ,大学科技企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来规范校企关系 ,大学高技术公司上市是大学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大学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产权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路线图与创新型经济各个阶段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经济包含了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全过程。完整的科技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知识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转化,在创新型经济中大学知识创新和企业在高新技术孵化阶段相互交汇。企业成为孵化高科技的投资主体。大学等知识创新主体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政府要对从大学到企业的创新过程进行集成和组织,就一个地区来说,创新型经济首先是创新源的建设,不只获得一次性提供的创新项目,而是源源不断地得到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政府推动创新的手段不只是资金引导,更为重要、并且具有长效功能的是制度创新引导。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不仅仅是引导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创新要有明确的国家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现实需要,高校要积极行动起来,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大学科技园搭建产学研创新平台、孵化高技术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吸引社会资本,创新产业机制和科研立项机制,建设中试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这样的世纪 ,我国大学在弘扬传统精神中应积极扩展和提升自己 ,发挥自身科技创新、信息创造、人才聚集的优势。当前 ,我国大学在科研服务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我们应该努力建设研究型大学 ,建设好大学的中试基地和科技园 ,使大学科技创新的成果及时得到孵化 ,转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大学还应与所在地区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 ,以自己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大学科技园最主要特点是在大学周边直接依托于大学,是高技术企业的创新基地。大学城是孕育大学科技园的母体;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是大学科技园成长的摇篮。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优化国家创新体系、科学技术外溢、高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创新活动的平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机制具有中国特色,大学科技园要求一流的管理,要按市场机制企业化运行。大学科技园区能最为有效地实现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形成,进而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沈北大学城汇集着20多家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将为沈北新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同时有力地促进沈北新区成为教育之城与文化之城。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体系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大学科技园的迅速发展,其孵化器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中。文章在介绍大学科技园孵化器概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其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基地、创新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的三大孵化功能,并对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体系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自身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创办高技术产业 ,是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是形成其在科研成果转化中主体地位的基本条件 ,高校在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是高校职能拓展的必然趋势 ,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是形成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是以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比较单一的推广模式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和农业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成果转化率的需要 ,必须建立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而大学是成果、人才、信息的源泉 ,因此 ,发挥其优势 ,建立大学农业科技推广创新体系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二次孵化的高技术产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发展一国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二次孵化的提出将科技孵化从企业孵化提升到产业孵化。在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二次孵化的概念,提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包括健全产权机制、促进资金融通、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强孵化器人才培养、促进技术转移等。  相似文献   

11.
"国家创新体系"又称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是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基本功能是进行并促进知识和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对高等教育有较为深刻的启示高等院校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作用;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其发展依赖于高科技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业。依赖于技术和金融的有机结合。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法律保障体系、政府的扶持等,为风险投资的发展保驾护航,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火炬计划”作为支柱,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行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高新区已成为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区,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态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其发展对周边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一批高新技术人才茁壮成长,为现代制造业建设积累了重要的人力资本;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业基地正式建成,软件产业外贸出口初具规模;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创业中心、创业园以及国际孵化器网络组织的形式多样的相关活动,培育了一大批科创型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未来,以“火炬计划”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规划的实施,要依托国家高新区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先进制造产业集聚区;要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培育支持冠军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要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于制造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新区创新能力反映的是"环境支撑—组织运行—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能力形成过程的价值逻辑。文章据此提出了以组织运行能力为核心的高新区创新能力四维理论模型,构建了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我国53个国家高新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总体较弱,且存在巨大差异;各分项能力指数除环境支撑能力略好外,其余各分项指标均较弱,尤其是组织运行能力。因此,提升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要遵循高新区创新能力形成的价值逻辑,健全完善高新区创新网络体系,积极引导高新区发展方向,避免高新区偏离创新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在今后的区域竞争中,辽宁老工业基地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因此,辽宁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必须和提高区域竞争力相结合,和主导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相结合,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建立相结合,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和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区“二次创业”相结合,和促进科技人才向创新人才转变相结合,和营造创新环境相结合。为此,辽宁老工业基地需要选择优势领域开展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加快形成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立,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区“二次创业”,建立高素质的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加快自主创新环境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大学治理与文化价值互为影响、互为动因。大学治理从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承担起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责,并担负着为社会选择、整合、创新和传播文化的任务,从而使大学更有利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产出。  相似文献   

17.
从高等教育的属性、任务和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角色定位 ,论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和高科技成果的产地 ,并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教兴渝”中的“双高”优势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用1999-2005年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情况,验证了中国制造业中FDI溢出效应。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则比较明显,对FDI后向溢出效应的进一步检验表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后向溢出效应普遍存在。在统计结果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我国FDI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辽宁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问题,采用数据分析等方法,从专利申请量、学术著作与论文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描述了辽宁省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发展趋势。指出目前高校仍存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科技创造水平亟待提高、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科技应用和转移机制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等问题,提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产学研,做好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工作,促进自主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