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代孕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最有争议的问题,它给许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伦理和法律的困境。其主要集中在:代孕对传统家庭模式的冲击;代孕中商业性代孕的“合法性”问题;代孕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它的产生给人类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由该技术引起的代孕行为会涉及很多伦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各国对其态度不一,我国已于2001年立法禁止.探讨代孕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3.
涉及人工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伦理问题,学术界争议不断.文章在理性地指出人工辅助生育技术中客观存在的伦理问题的同时,更看到了现实问题,即在我国,目前代孕和供体供精都因强劲的社会需求致使有泛滥的危险.故而,文章从伦理与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出发,指出了学术界关于支持代孕、精子卵子库讨论中的误区,提出了有限生育权,认为应严格并有限使用人工辅助生育技术、防范近亲婚配,谨慎开放亲属间代孕,严控供体供精.  相似文献   

4.
代孕行为引起的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孕技术作为一项人工生殖辅助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产生的。它的产生给人类没有生育能力的夫妇带来了福音,然而由该技术引起的代孕行为会涉及很多伦理及法律上的相关问题。各国对其态度不一,我国已于2001年立法禁止。探讨代孕行为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和伦理问题,以及如何客观地看待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生殖技术的代孕已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新兴产物。一直以来,女性的子宫就不是一种中立的道德价值存在,胎儿也不能是商品,女性也不可能成为商品被挑选。当人的身体被客体化和工具化时,它给现代社会关系带来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风险。我国卫生部门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技术规范、基本标准及伦理原则》中都是明令禁止代孕的,严禁任何以交易为目的谋取利益的代孕行为,但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空白状态引发了代孕严重的伦理问题和法律规制问题。我国应利用法律手段来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提高阶级立法规制,提供代孕不合法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代孕可分为不同的情况,目前学界有许多支持和反对代孕的理由。文章从进化论和基因伦理以及整体性与个体性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代孕的伦理争论,提出在合理的限度内应当满足人的生育需求,实现人的生育权,但是当代孕过程耗费了大量的社会医疗资源的时候,当个人的生育权与人类社会的整体优化发生严重矛盾冲突的时候,个人的生育权应当受到限制,并提出了若干我国防范代孕的社会规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代孕行为的学术讨论进程中,明显存在一种神学传统主义上的避之不及以及文献资料、社会媒体等方面情绪化的表征。通过去情绪化、契约化、伦理观化的三步程序,代孕行为的契约化现象可依托委托合同的模型进行分析,从而从法经济学、法理、女性主义、协商伦理理论的维度探寻代孕行为的价值基础。协商伦理理论足以确认亲子法中的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适用于代孕行为的分析。法技术上可行性的欠缺与社会少子化现象可以成为法律禁止代孕行为的论证基础。结合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可以得出,无论于法技术的安排,抑或我国国情下伦理与法理的共同考量,以法律形式确认代孕行为非法之理由充分。  相似文献   

8.
代孕技术的出现为不育夫妇带来生育子女的希望,同时也带来很多法律、伦理问题.完全禁止代孕既不能实现不育夫妇的生育梦,也不能解决现实代孕乱象问题.以我国现阶段的代孕现状为出发点,从代孕与公序良俗、公民权利、伤害原则等方面论证了代孕的合法性,并提出了代孕有限开放的范围和代孕合同合法化的限制,以实现合理引导代孕,规范代孕合同,切实保障代孕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从代孕技术的特点?代孕的现实需求?禁而不止的现状?代孕失范带来的问题等方面看,全面禁止代孕不可取?法律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规制代孕行为,以满足现实需求,并且限制代孕技术的滥用,规范代孕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法律应当禁止商业性代孕;委托代孕的主体应当是不孕不育夫妻,并且妻子子宫不可孕育胎儿;应当充分考虑代孕者的生命健康以及优生优育;代孕所生子女应当与委托者具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代孕生殖技术的出现使得很多子宫不育的妇女圆梦生子,但如对其管理不当,可能会引发子宫工具化、代孕母亲人身权益受到侵害、传统家庭关系受到冲击等法律和社会问题。为防止代孕母亲制度合法化可能产生的反伦理、反道德等不当后果,需要对代孕生育进行立法以确立各方的权利义务,保护代孕母亲、代孕子女及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在风险社会和计划生育的背景下,失独者“代孕”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法理和权利角度看,失独者在生育权、生存照顾权和继承权等方面的特殊法律地位使其有权进行“代孕”。在当前我国对“代孕”争议较多的背景下,应尽快并优先赋予失独者“代孕”权,建立“法律一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地方规范性文件”三级规范体系,同时在司法实践中重新界定代孕合同的法律性质,从而将失独者的“代孕”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并维护其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失独家庭数量甚为庞大,其特殊保障问题已为社会关注热点,尤其是最为突出的再生育问题。由于失独家庭大都丧失生育能力,代孕乃是其实现再生育的主要途径。基于失独家庭的特殊性,对其有限开放代孕并不违反伦理道德,在法理和情理上也均具有合理性,且失独家庭因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而承受了失独的不利后果,故其选择代孕方式实现再生育的行为应当获得国家保障。国家不仅应当通过代孕类型、代孕条件、代孕程序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来保障代孕的有序运行,还应通过扶助模式、扶助资金、扶助标准等方面的制度构建来对失独家庭代孕予以必要救助。  相似文献   

13.
技术的伦理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析了对技术进行伦理评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从人的利益、价值观的角度对技术的伦理评价的本质和特点作了初步分析,指出技术的伦理评价的本质是人们对自身利益的终极关怀,是对人性、人的利益和价值观的评价。对技术的伦理评价具有过程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历史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不赞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要求把人的价值联系引入社会学研究。但其价值立场是不彻底的,仍然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出发,把社会学研究区分为理论认识和价值评价两部分。要彻底摆脱实证主义反价值立场,就需要将价值立场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全部过程,把价值评价视为人把握现实的唯一认识方式。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立场的客观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价值差异和价值尊严两个方面影响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人对自然的伦理关系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对自然是否有伦理关系?这一提问内蕴着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对自然是否可能有伦理关系?二是人对自然具有怎样的伦理关系?三是人对自然是否应该有伦理关系?人对自然的确具有伦理思维与伦理实践的能力,但其伦理关系的内容应是最有利于人类利益的生态平衡规律.它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学科意义、实践意义。是精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标准,按照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塑造人、培养人,把伦理作为一种生存生活的方式,促进人性的完善和人的价值的提升,最终的旨归是追求向善。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形而上的伦理探究和考量,体现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观照。注重人的伦理存在的方式,尊重人、关心人,在“人”的活动中、在“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在“正义”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7.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精神一方面蕴涵了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重建 ,即要消除现代性所带来的上述关系之间的对立 ;另一方面 ,积极倡导一种后现代科学伦理精神 :在自然观上 ,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相通性 ;在价值取向上 ,强调知德的相蓄性 ;在科学的建构上 ,倡导科学的返魅。这对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弘扬科学的伦理精神 ,使科学朝着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无疑是有启迪性和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