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经济关系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具备了形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从政治思想关系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尚未形成为一个统一的阶级;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我国私营企业主可能形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属的阶级、阵营往往变化,思想也往往变化.而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一与政权结合,便更多地受到政权的影响.因此,阶级立场受到阶级、阶级出身的影响,但更多地是与政权的距离而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新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从它们中间又分化出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形成了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社会格局。影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形成、生产关系的变化和政策因素的作用。客观地、全面地认识和对待这些新变化,处理好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认识失误的原因:一是建国以前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认识不足造成的影响;二是党的阶级构成造成的影响;三是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不足;四是党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不足。总结了其中的历史经验,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阶级和阶级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的阶级关系都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阶级之间、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既对立、斗争,又妥协、合作。阶级斗争根源于经济利益的冲突,但在现实社会中,为更好地获取长远的、根本的经济利益,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常常凌驾于经济斗争之上。  相似文献   

6.
建党以来,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从探索到深入,经过了极其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形成了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认识,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和知识分子自身特点的方针政策,对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一般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事实上,小资产阶级不同于旧中国知识分子,旧中国知识分子更不属于小资产阶级的;从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形成及其自身特点,以及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表现在对待旧中国知识分子的政策及其实践过程来看,旧中国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应当是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而不是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级构成的思想,是他在抗战爆发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形成,是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阶级关系的变化、同当时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这个思想对于推动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年,由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无政府主义的传入,现代意义的阶级观念与中国传统的表示等级身份的阶级概念相互渗透,由此产生了同盟会诸人与梁启超围绕如何看待“地主—佃农”、“资本家—劳动者”关系的争论,也出现了对阶级再生产、职业与阶级的关系的最早探讨和无政府主义的阶级废灭论。辛亥革命之后,由于举国对官僚、军阀统治的不满,二十一条和巴黎和会造成的民族危机,十月革命和列宁主义的影响,使得国民革命和阶级斗争思想形成共情,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官僚成为革命的共同目标。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的阶级认知经历了第一个发展阶段,为此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进一步产生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革前十年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问题是评价知识分子、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的关键.正是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着理论误区,才导致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多次反复,判定知识分子世界观的属性应主要看其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对跨国资产阶级的认识是解析全球化中阶级关系变化的一把钥匙。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全球化现实和近年来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论述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现实存在及其必然形成的经济和政治根源;从五个方面讨论了跨国资产阶级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跨国资产阶级对国家机器的性质和功能,对民族国家内部的阶级结构,对全球阶级斗争以及民族国家内部阶级斗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班级管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再认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学生管理滞后于高校的整体发展。班集体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生人格锤炼的亚环境。班级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应该得以进一步加强。在此过程中,应该坚持正面引导,用“四信三观”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大力加强班委会、团支部建设,巩固青年学生的综合教育设施;转变观念,切实改进“三会”的形式和方法,加强班级管理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主题班会是对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文章分别从主题载体建设、内容载体建设和形式载体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如何进行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班会载体建设,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丰富思想和理念有效传递给新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给高等学校班级管理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导致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出现很多问题:如班级缺乏凝聚力,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寝室代替班级,阻碍了大学生之间的整体沟通;班级之间发展不均衡,形成班级之间的不和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社会及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教学管理的缺失等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建设和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辅导员深入学生生活,切实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切实抓好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形成良好的班风。  相似文献   

15.
探究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班集体现状及特点,以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进而创造性、建设性的提出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新对策、新举措,以期推进高校班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教育大学生认清形势和任务,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着重阐释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向上的大学班级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创新意识和全面自由发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班风学风建设、自我教育管理和评价激励体系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共同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健全管理模式,确保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导向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赖特认为,个人的阶级地位是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的结合,阶级结构是由整个直接和间接的阶级关系所构成。理解阶级结构中妇女地位的理论任务就是探索影响直接和间接阶级关系相对重要性的因果过程。赖特通过抽样调查得出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决定了她们的阶级利益及阶级认同的结论。妻子的物质福利越少依赖于丈夫的职业,她的阶级利益就越少来自于他的阶级,她自己的直接阶级地位也就相对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