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西部边疆与北方边疆一同构成了能够影响全国安全形势的战略上游地带,西藏由于地形地势、相对位置和宗教文化等因素而在西部边疆中地位特殊,可谓是中国内陆边疆稳定的基石。而在新形势下,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印度洋重要性的上升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倡议的全面展开,人们对西藏和西部边疆的地缘战略价值的认识也应有所调整,即从着眼于国内调整为兼顾外部的南亚-印度洋,发挥连接内外经济合作的枢纽作用;从专注于内陆调整为关注海洋,发挥国家陆海统筹的前沿平台作用。基于西藏自身的战略地理形势和特点以及南亚-印度洋的地缘政治格局,中国除了应继续巩固西藏作为国家内陆边疆稳定的基石与国家安全的屏障这两大地缘安全价值外,还应提升和发挥西藏的这三项新的地缘战略价值:中国面向南亚主体开放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侧翼、中国经略印度洋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云南对外贸易发展与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云南是连接中国、东南亚、南亚的地缘经济板块,是我国通过东南亚、南亚走向世界,世界各国从东南亚、南亚进入我国内陆腹地的重要通道.云南与东盟的资源互补容易形成地缘经济中的互补关系,通过联合及合作实现区域经济集团化.在梯度推进的进程中,在地缘便利的条件下,云南比内地和沿海地区更容易促成与东盟的小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3.
当前,各国竞相寻求在印度洋的经济、战略与安全利益。国际政治的重心因此正从传统的大西洋与太平洋逐步转向印度洋。这促使印度洋在全球地缘政治版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21世纪全球博弈的中心舞台之一"。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经济、政治与安全利益逐步增多,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博弈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在地缘政治意义上,中国也应该成为一个印度洋国家。因此,中国需要结合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目标,依据自己的国力,尽早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印度洋战略。  相似文献   

4.
印度海洋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 ,处于印度洋的中心位置 ,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印度独立以来致力于成为世界海洋大国 ,实施控制印度洋的战略。印度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针对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对印度洋、南中国海的依赖度越来越强。因此印度的海洋战略是中国处理中印关系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南亚能源合作中的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能源安全受到国际地缘政治因素的巨大影响.南亚国家与中国和中亚国家特殊的地缘政治战略关系决定了其对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印能源合作除了共同迎接"亚洲溢价"挑战外,更主要的还有地缘政治战略考虑.从地缘政治战略角度看,巴基斯坦对中国在经济上的意义主要是可以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通道;中国与孟加拉国的能源合作要受到与印度和缅甸关系的制约与影响;斯里兰卡是中国能源供应经过印度洋区域  相似文献   

6.
鉴于美国战略重心已经转向亚太地区,蓄谋在太平洋上部署重兵展开战略封堵,致使中国海上通道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这一严峻挑战,中国必须另辟蹊径,大力开拓印度洋出海大通道,构建"两洋出海"的战略互动格局,打破马六甲海峡困局,进一步增加中国海上通道的安全系数。为此,应当扫描在南亚区域选取印度洋出海口的态势而确定进取方向,选定位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口和孟加拉国的吉大港作为开拓对象,并且与缅甸的仰光港和若开港一起来考察与规划,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循序渐进,下功夫促成印度洋出海大通道的整体阵容,以保障中国走向世界,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7.
历史状况:“山路九弯十道拐,上坡容易下坡难”,这首民歌唱出了老云南人的无奈。地处云贵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属於山区和半山区,有名的“茶马古道”记载下云南交通的人马驿道史。区位优势:云南地处我国西南部,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4060公里,这样的地理条件使云南成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上通道。时代机遇:除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再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把云南推到对外开放的前沿,把国际大通道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陆路畅通,千里边疆一日还  云南省是我国山区较多的省份,公路运输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陆海统筹。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巴伊土国际通道分别来自海洋和陆地。从海上丝绸之路中选取一条优质通道——中新埃希国际通道与中巴伊土国际通道比较,以中国为主体单国维度,对比和量化两个通道的战略价值,分别从权利分享、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价值五个维度,定性评价和定量比较两个通道的战略价值,并提炼各自的比较优势,以期实现海陆优势互补与融会贯通,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陆海统筹战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保护本国的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加快海洋资源的开发,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但由于海洋权益的外向型特征、特殊的地缘政治特点和历史原因,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洋争端加剧。尤其是在美国加快战略重心东移、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之争常被美国所利用,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压力迅速增加,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受到严重挑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外交的智慧和艺术,利用政治谈判手段和平解决海洋争端,尤其要着力解决中美两国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利益冲突,寻求两国间更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全面推进云南对外开放,需要对开放的重点做出判断。将南亚作为云南对外开放的重点地区,从而形成具有方向性和针对性的路径和对策,是全面推进云南对外开放的关键。孟中印缅合作是跨越东南亚、南亚两大区域,有亚洲特色的次区域合作,需要加快模式创新和机制化进程。云南实施“西进战略”,扩大西向开放,以促进该区域和平、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凭借难以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位置,印度洋正逐渐成为本世纪的世界地缘政治中心,大国博弈的核心舞台。这一进程直接使得印度洋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局,也构成了本世纪全球格局调整与重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印度洋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热点之一,大量成果不断涌现。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印度洋的研究成果,讨论主要集中在印度与印度洋、中国的印度洋战略、美国的印度洋战略、中印美海上博弈四大议题上。  相似文献   

12.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推动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动力,也是推动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新契机。云南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家战略,高质量实施RCEP,需要培养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包括创新型研究人才、高水平应用人才和复合型商业人才等。分析RCEP框架的区域性和人才需求,明晰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内涵;协同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大主体,即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性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制定战略支撑与发展环境相辅、国内外人才培养资源相融、人才流动和聚集效应相宜、“3n”螺旋与“3n”网络相协的区域性国际化人才驱动策略,为云南培养高质量实施RCEP、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优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严重灾难。海啸发生之后,各国的表现非常耐人寻味,除了基于人道精神的灾难救援外,许多国家在外交上尚有许多战略考虑。本文基于这个背景,讨论了在此次天灾之后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及中国的东南亚战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而中国南海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地缘能源双因素叠加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和能源重要运输通道,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石油安全的战略基地。中国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南海能源地缘政治激烈博奕的严峻现实,化解和规避中国企业开发利用南海石油的困境与风险,积极推进“强而不霸”的中国石油安全南海战略,维护国家主权、能源安全和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是我国在东南亚次区域实施的重要战略举措,契合中国的亚太地缘战略意图.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东亚乃至整个亚太的区域经济合作进程,正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地缘经济战略的角度来考量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新进展,并因应形势的变化提出相应对策,探求实现我国亚太地缘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6.
郑和海洋思想与我国21世纪海洋战略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值此60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郑和维护海洋主权、关注海洋危机、发展海洋经济、确保海上通道安全的思想和理念,深刻体会郑和海洋思想中的两大基本特征———和平与相互尊重,从而更好地构建中国21世纪海洋战略,有效地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谋求地缘优势,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并力求和平解决海洋争端。  相似文献   

17.
李新雅  时殷弘 《国际论坛》2023,(2):123-136+159-160
自2013年中国正式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以来,印度基于对中国战略意图的研判,采取了三方面的海上战略调整以对冲中国在印度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首先,不断强化与美、日、澳三国的战略协作,积极响应“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的构建与升级,希望借助域外力量牵制中国;其次,拓展在印度洋地区的重要国际航道和战略节点,企图减少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活动和军事存在;最后,提出替代性政治和经济援助方案,逼迫其邻国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抵消中国在其周边国家不断提升的影响力。印度在对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的战略目的研判态度上较为谨慎;在构建联盟策略的选择上,倾向于军事整合程度显著低于同盟性质的联盟体系;在执行中倾向替代性而非进攻性海权拓展方案。这反映其对华战略实施具有明显的对冲而非对抗性特征。即便如此,印度的一系列操作已使印太地区的地缘环境更加复杂。美国对于拉拢印度构建“印太”区域互联互通显得更具信心,中国途经印度洋的军事及各类商业船只也面临被监控、拦截、封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美国提出和推行“印太战略”的主要目的是遏制中国和平崛起,因而对东盟在该地区的功能与作用具有特别的期盼和设计,导致印太地区秩序逐渐进入解构与重组的重要历史阶段。东南亚是连接两大海洋的重要枢纽,也是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国家关注的战略焦点。随着印太地区秩序进入深刻调整的关键阶段,“东盟中心地位”的重构对于区域合作的基本框架、议题领域、进展方向、价值规范等起着决定性作用。实际上,“东盟中心地位”的存在避免了域外大国过度介入、干预本地区区域合作,对中国相对有利。我们应探讨如何帮助东盟去重构自己的中心地位,使之不仅有利于中国—东盟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而且有利于我国应对美国的“印太战略”。  相似文献   

19.
防城港市在国家大西南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密切交往的历史和防城港市的区位优势等方面分析,预计防城港市有可能成为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沟通的海上交通枢纽。为加速防城港市的建设,要改善投资环境,发挥防城港市、北海市和钦州市三者之间的互补性,作好大小“金三角”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印度安全战略的目标是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向世界大国迈进。这一目标从印度独立至今未发生变化。尽管冷战以后印度对其安全战略有所调整,但印度对其安全战略的考虑仍然集中在外部安全上。对此,地缘政治因素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地缘政治是地理和政治的连接,它表达的是政治活动和该活动赖以发生的地理环境的特殊关系。本文就是通过对地理要素的分析来了解印度的安全环境、与安全环境相对应的安全战略及其发展态势,籍此揭示印度地缘政治因素在印度的安全战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