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反映了特定时期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解释了各个时期出现的贸易分工现象,每一种新的理论都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则是国际贸易分工新实践的内在诉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业已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分工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格局。  相似文献   

2.
依据不同的理论假定和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两条主线:一是从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发展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二是从李嘉图的相对优势原理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模型发展为新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国际贸易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解释力。可以预见,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将成为未来贸易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有效的法律制度,改进交易效率,才能在国际贸易分工的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者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的发展现实,并即将被新贸易理论所取代。然而.本文通过对多年来贸易理论的分析,认为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相反,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和发展性,这对中国纺织产业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蒙古国双边贸易结构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蒙建交60年来,两国在经贸领域合作友好.特别是近年来,中蒙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利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Lafay分工指数、贸易互补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教对中蒙双边贸易结构进行实证分祈.结果表明,中蒙双边贸易是在两国专业化分工基础上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两国贸易具有互补性,贸易联系紧密.继续加强中蒙双边贸易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地缘能源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战略贸易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贸易理论是以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别化为基础的不完全竞争理论模型。实质就是主张政府对贸易活动的战略干预 ,其核心就是要创造和凸现贸易优势 ,培育和提高本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战略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界褒贬不一 ,但它对当前的国际分工及贸易格局却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 ,对战略贸易理论进行研究和运用对我国充分利用加入WTO的过渡期 ,实行正确的战略政策 ,培育我国的贸易优势 ,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和复苏造成的全球贸易大幅波动备受关注,而产品内分工可以为分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成因提供一种有效的研究视角.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通过货币循环相互作用,产品内分工下的不同经济部门通过货物循环相互作用,而货币和货物两种循环的融合,使得一个初始的外生金融冲击通过全球价值链进行传播并形成"回荡"效应,进而演化为往复循环并不断"放大"的内生性冲击,其最终结果是造成全球贸易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本世纪 80年代初期的新贸易理论 ,修正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 ,兼容了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正确内容 ,提炼出了更深层次的比较优势原则。这将对我国制订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调整出口产业结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硕 《理论界》2006,(2):205-206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外贸易起着重要作用,它成为推动一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循环,拉动本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本文就国际贸易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创新理论进行了论述。本文的宗旨就是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把握,同时对我国外经贸的发展作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益 《学术论坛》2005,(12):89-92
商品的等价交换理论与贸易双赢论并不冲突。西方经济学Edgeworth Box对贸易双赢的解释是错误的。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合理地阐述清楚商品的等价交换机制,证明商品是以社会一般的简单劳动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产业的新比较优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国际分工深化发展的趋势下 ,全球性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在全球性产业发展的同时 ,一部分产业又呈现高度地区化的特征 ,而地区间的产业集聚和分工是构筑产业新比较优势的基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更多地寻求产业内的比较优势 ,而不在于建立一个完整的无所不包的产业体系 ,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1.
战略贸易理论作为对传统贸易理论的补充和发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被传统贸易论忽略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且改变了贸易政策选择的思维方式,使贸易政策走出了比较优势的误区。随着产业内贸易取代产业间贸易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形态后,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优势更多地来源于各国之间在市场结构、经济规模、综合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必须依据战略贸易原理,尽快实现贸易战略从比较优势战略向竞争优势战略的转换,提升本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对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运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国际贸易出现了新特征,与传统的国际贸易有了很大区别,需要我们对这些新出现的国际贸易问题进行深入认识和了解;我们也只有正确认识和了解当今国际贸易领域发生的变化,才能对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进行制度安排和调整,以适应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新动向。因此,本文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演变趋势,探讨如何选择我国对外贸易政策走向,以期起到启发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克鲁格曼在<国际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他用十分简单、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相似的两国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对近3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提出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引入了国际贸易研究.克鲁格曼不仅在他的新贸易理论中引进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而且还将"消费者喜好消费的多样性"这一假设作为基础.虽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但其新贸易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传统贸易理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克鲁格曼的开创性文章--<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其中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从区域非均衡层面为劳动力和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一种解释.通过这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产生的原因和自我维持机制,而模型的逆转又向大家揭示了城市集聚的空间演化还有其他可能性.克鲁格曼的金融学研究背景,使其对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作出了成功预言,也让这次奖项的颁布格外令人回味.克鲁格曼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对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4.
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概念和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探讨中国对外贸易理论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国际分工理论的回归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战略上,我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比较优势不一定成为竞争优势。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质量和效益的国际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而需要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贸易投资一体化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日益融合。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出现具有重大影响而又为理论界广泛承认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理论。本文分析了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对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诸多挑战,提出了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本文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国际贸易格局中目前的公司间产业内贸易将向巨型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发展,公司内贸易中高科技精密零部件的比重将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利益中的动态利益地位将日益突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更强调贸易对就业、技术进步、税收、GDP等的促进作用;保护贸易政策中的保护对象日益难以确定,保护效果不确定性增加;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歧视性下降,开放性增加。对这些问题进行层次的理论探讨,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使产业内竞争加剧。通过比较产业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 ,从产业内贸易的内涵 ,说明产业内贸易理论强调竞争优势 ,发挥产业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传健 《兰州学刊》2006,(4):137-138
长期以来,人们对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着误解,认为它是静态理论,不符合现实情况。事实上,斯密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及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因而具有动态分析的特点。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表达了比较优势的基本思想,强调“后来获得的”要素及运输成本对一国优势地位和对外贸易的影响,认为不发达的农业国可通过学习和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获得优势,主张按具体情况对不同产品实行关税政策和渐进式的自由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9.
"雁行形态"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雁行形态”理论所主张的是建立在动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追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对战后东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外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内容涉及雁行形态理论的产生、原形和引申形,该理论的内涵、局限性,雁行形态未来之演化,中国与雁行形态等。本文对上述内容以及有关该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后危机时代的国际外包与国际贸易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国际制造业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改变了"二战"后产业内贸易大发展时期北-北贸易兴盛、北-南贸易相对趋弱的状态.中间产品贸易和非核心服务外包扩大了世界贸易的总量,扩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使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增加了发展中国家获得技术外溢的机会,使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档次不断提升.国际金融危机短期内对国际外包增速有影响,但长期来看,后危机时代国际外包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仍将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