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里 ,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少子化 (出生率低 )问题 ,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出现 ,此后日趋突出 ,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出生率低下 ,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1947年达到顶峰 ,为 34 .3‰ ,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生率的下降已逐渐成为日本国民所谈论的话题之一。如果这样低水准的出生率再不断持续下去的话,日本的人口就会出现负增长。同时,出生率的下降也将使未来日本的劳动力人口锐减,老龄人口的负担也将进一步加深。近年日本出生率的下降,不仅是由于已婚的育龄夫妇不生育,更是由于适龄男女不结婚所造成的。在过去的对年间,日本的特殊出生率从2.14下降到l‘物,在这些下降比率中,如果将其原因分为育龄夫妇生育率下降和配偶率(各年龄段中已婚女性的比率)下降两方面,那么,百分之百是由于配偶率的下降。所以,近年特殊出生率的下…  相似文献   

3.
迄今为止 ,日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战后家庭的研究。第一 ,从家庭成员人数上入手 ,分析家庭结构的变化。如 1 997年日本的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减少了 1 4874人 ,为历史上出生率最低的一年 ,显示出人们“晚生晚育”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对此 ,学者们认为 ,这一倾向不仅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高龄化社会的老人赡养等问题造成影响 ,而且也动摇了直系亲属同居一处的习俗 ,对传统的居住形式也产生了影响。第二 ,从婚姻形式上入手 ,探讨法规的变化。在日本家庭总数中 ,由夫妇或夫妇及未婚子女构成的家庭虽然没在所占比例上发生明显变化 ,但却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社会因素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口出生的影响和对人口死亡的影响。但由于篇幅有限,本讲只分析社会因素对人口出生的影响,介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有利于调节生育率变动的社会政策措施。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各种社会因素所谓人口出生率,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同平均总人数之比。然而这只是出生率的简化公式,如果把这个公式具体化,则可变为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同平均育龄妇女数之比(即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乘以该时期内的平均育龄妇女数同平均总人数之比  相似文献   

5.
(一)90年代的10年间,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日本修改、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儿童福利事业政策、法律,其中“儿童育成计划”和“儿童福利法”的修改,特别具有时代特征。儿童育成计划儿童育成计划是日本最初的“支援家庭育儿大纲”,其构想是为对付少子化趋势,保障儿童的健康出生和成长作的“为支援今后家庭育儿建立的政策方向”。生育和养育本是个人、家庭该齐备的环境,但行政方面积极参与此事,关连的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和建设省4省协同策定了这异例的政策。当然,1990年合计特殊出生率低于1.57后,少子化的危机感、家庭育儿也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成熟社会设想”的由来现在,日本的高龄人口(65岁以上)大约为1500万人,但是到2015年,当战后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一代逐渐加入到高龄者队伍的时候,将达到大约3100万人,即将占日本总人口的1/4。为了迎接这种高龄化社会的到来,日本政府、地方自治政府以及民间企业等正从各个方面采取对策。但是,这些对策普遍以高龄者是“弱者”为前提,往往只强调福利方面。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高龄者积极从事或希望从事劳动和学习等各种活动。到2015年,当支撑日本高速增长期的战后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一代加入高龄者队伍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日本学刊》2003,(4):127-139
日本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即进入了日本所说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口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 ,将进一步加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对日本社会老年赡养负担及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年龄结构及劳动力供应、对教育领域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日本近些年来试图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采取改革和充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各种制度措施 ,并为提高生育率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8.
1960年以来,苏联出版了大量有关人口学和劳动经济学的著作。这证明,苏联对于家庭决策重新产生了兴趣。人口学和人力资本研究在苏联获得新生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直到六十年代,苏联的人口出生率还很高,而人口死亡率则稳步下降,从而使人口迅速增加。据统计,于1889年出生的苏联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育6个子女,而那些在七十年代末结束其育龄期的妇女的平均子女数只略多于2个,仅仅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净繁殖率。对于习惯于把人口增加同经济增长和军事力量  相似文献   

9.
快递     
语录QUOTATION没钱的时候最好不要结婚。在我看来,一个不挣钱的人很难赢得别人的尊重。——当被问及是否因为日本众多的年轻人觉得没有足够的钱结婚,而导致了日本人口出生率低下时,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这样回应。  相似文献   

10.
同中国交往时 ,会面对许多用西方知识无法理解的事情。若是按日本常识同中国打交道 ,几年下来 ,也未必能深入一步。本文想论述一下中国的基本问题———“人口问题”与“户籍制度”。解释中国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是“人口问题”。中国有 1 3亿人口 ,它所构成的问题对西方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施真正的人口普查是 1 95 3年 7月 ,结果是大大超出当时估计的4亿人口 ,达到 5 9亿。尽管人口专家指出了人口的过剩问题 ,但未能得到政府的重视。 1 95 9年的天灾使 60年代的中国人口有所减少 ,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未彻底贯彻控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1994,(7)
据上海市统计局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此间公布的数字,1993年上海出生人数83973人,出生率为6.50‰;死亡人数93988人,死亡率为7.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78‰。尤为令人瞩目的是:其中市区户籍人口的出生数小于死亡数近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负1.85‰,比1992年市区人口负增长率上升0.75个千分点。 截止1993年底,上海户籍人口为1294.74万人(438.7万户,户均2.95人),其中市区948.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称的“亚洲虎”(AsianTigers)的概念指的是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台湾和泰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1 997年夏天 ,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突然发生了逆转。在日本 ,1 998年和 1 999年的失业率已达到了自 1 95 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1 999年 ,日本破产倒闭的私营企业与 1 997年相比又多出 5 0 %。随着人均收入的降低 ,日本国内的零售额也急剧减…  相似文献   

13.
汹涌而来的“银色”浪潮现在,日本人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社会老龄化的挑战。日本的人口正以比其他国家更快的速度趋向老龄化。1994年,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757万人,已经占IJ本人口总数的14.1%。85岁以上高龄女性为102万人,男性为45万人,预计到2021年达到顶点约为3275万人。目前,每10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年龄超过65岁,据日本政府预测,到2018年,每4个人中就有1人达到这个年龄。这主要归咎于不断增长的长寿人口以及持续下降的出生率。人U统计件料表明,日本出生率急剧下降,已下降至1.46,低于人U更替水平,而预期寿命…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战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口动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由战前的30‰和20‰左右下降到现在的12‰和8‰左右①,已从高出生、高死亡的传统人口类型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的现代人口类型,保证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人口地区分布的两极分化以及人口与粮食、资源、环境的不平衡等问题,又在日益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拟就上述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 根据联合国的有关定义,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7%,即可称为人口老龄化。日本的老年人口比率在1970年时已超过了7%。战后初期,日本的老年人口比率基本在4%~5%之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1955年达到5.3%,1965年达6.3%,1970年达到了7.1%。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平均寿命的延长,而这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6.
钟放 《日本研究》2000,(2):58-64
中国古代许多学者和政治家都对人口问题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清代的洪亮吉(1746—1809年)于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在《意言》中提出的“治平”说。大约同一时期,日本的经世学家本多利明(1744—1821年)于1798年(日本宽政十年)在《西域物语》中也提出了日本历史上最初的“人口论”。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我们可以加深对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历史的认识。一  比较洪亮吉和本多利明的人口观,首先要分析中国清朝和日本江户时代人口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在清朝中前期,尤其是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中国人口急剧增长…  相似文献   

17.
名词解释     
人口过渡理论(The theory of the demographic trausition)一译“人口转变理论”或“人口转化理论”。人口过渡理论是近年来最为人们所接受的解释在时间上人口变化方面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高的水平向低的水平下降的。死亡率的下降总是先于出生率的下降,结果必然造成过渡时期内人口的高度增长。一个国家的人口过渡要经历四个阶段。芬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增长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评述了日本人口的发展趋势 ,作者认为 ,自 1 95 0年以来 ,日本人口老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未来 5 0年之内 ,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加剧。近年来 ,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未来1 0年之内 ,日本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将大大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在 2 5年的时间内 ,日本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成倍增加。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大多数欧洲国家用了 5 0多年的时间才走完这段历程。然而 ,值得一提的是 ,东南亚地区的某些国家(如新加坡和泰国 )也走上了这条道路 ,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并不逊于日本。从广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世界报刊评论》1984年10月号上刊载了一篇题为《发展因素》的文章,论及世界人口的现状与发展。文章说: 本世纪初,世界人口是17亿,现在是48亿,到2000年将达到61亿。在过去10年内,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略有下降。增长速度减缓是由于两个重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估计为56.6岁,而发达国家为73岁。发展中国家的出生率是千分之三十一,为发达国家出生率的两倍。在过去10年内,非洲的人口趋势与其他不发达地区有明显的差异。1970年,非洲的人口增  相似文献   

20.
中国1980年制定的新婚姻法规定,男女法定婚龄分别为22岁和20岁。这与1970年的晚婚要求形成鲜明对照。新规定立刻引起了青年结婚人数猛增。一位学者估计,1980年可能有3,000万人结婚。这不可避免地引起出生率大幅度增长。最近的调查表明:中国妇女有65%在结婚后3个月之内怀孕,而婚后一年内怀孕的则达85%以上。当前的“结婚热”明显地暴露了中国的人口政策与社会人口现状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