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人们的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立足于在心理学的层面上,从归因偏差这一独特的视角来重新解读和审视管理决策。在管理决策中,若能对所发生的事情、出现的结果作出理性、客观的归因判断,则会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以归因理论为依据,选取电大的学生,采用内外控量表和编制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测试他们归因方式的总体倾向,对比学业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异同,分析归因偏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调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心理学上,归因偏差属于一种认知偏差,能影响我们判别一件事或某个行为归因于什么人或什么事情。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归因方式不够重视的问题,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归因偏差的理论依据和具体表现,提出了5种培养教师进行积极教学归因的策略:热爱教师职业,不断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用发展性归因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归因偏差;全面、客观、公正地归因;重视学生反馈,勤做课后总结;反省自己的归因方式,对错误的归因方式进行再归因。这些策略有助于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英语的环境。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在成败归因上存在归因偏差、消极归因倾向比较严重。教师应针对其消极归因倾向,采取归因训练等措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倾向。  相似文献   

5.
归因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的归因倾向,对其外语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在归因理论的指导下,对学生的错误归因适时引导,加以纠正,改进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我国实施<公司法>以来选任公司董事过程中存在的偏差进行了概括与分析,并从认识上、实体性与程序性等方面提出了矫正这些偏差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矫正大学生维权过程中的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维权活动日益频繁,但维权过程中出现不少偏差,使得维权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不正确维权行为扰乱了高校的教学管理秩序,影响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最终损害了全体学生的应有权利。通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维权观,建立完善的维权体系,以矫正维权过程的偏差是帮助学生切实保障其合法权利之必须,最终实现高校发展和学生成才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原因较多,本文主要从大学生自身内因角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认知偏差与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社会和自身的各种因素影响,编辑在职业认同、审稿和编稿等方面常常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既影响了编辑工作的有效运转,也影响了编辑工作者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矫正这些偏差,编辑工作者需要树立敬业爱业精神、创新精神,确立编辑学者化意识及客观、公正、平等、质量第一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工作针对性指导不强,形式、声势较多。应该从改变教育模式、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坚持自我教育等方面探索新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属性认识的轨迹演变经历了权责结构、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子系统三个发展阶段。企业组织社会属性的认定是系统组织管理理论在归纳和总结古典和人际关系这两个时期的组织管理理论、融合各种知识和方法和注重学科综合性的同时,以全新的视野,从更广阔的空间提出了组织的系统理论、权变理论,从而将企业看成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组织社会属性的认定也明确提出了其社会责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情绪归因是对情绪的认知归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最初是从儿童道德认知领域开始的,其后又产生了错误情绪归因研究、一般情绪归因研究等研究方向。但是,就一般情绪归因研究而盲,还存在一些困难,大学生情绪归因研究在此领域内的研究对象的拓展、测量工具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18册小学语文改革实验教材中所有的定语句,认为定语生成的基本方式可分为两类:一是作为足句成分的直接附加式;二是非足句成分的变换式,包括述谓前移、状定转换、小句成分化三种下位类型。这一研究对于儿童书面语习得、对外汉语教学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416名高中生为被试,用归因问卷、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自我调节学习问卷为工具,对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归因和自我效能感直接对自我调节学习策略产生影响;(2)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存在性别差异;(3)归因方式存在年级差异;(4)动机成分中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是作为调节机制而存在的,影响到个体对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败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einer的归因理论为指导,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败归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存在缺陷,建议加强归因分析;指出应当增强高校英语教师创新能力、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加强学习策略训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组织和成员国的法律责任归属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法争论的话题。政府间国际组织作为一类国际法主体,应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在实践中,成员国在执行国际组织决议的过程中往往滥用国际组织法律人格,其行为不仅是国际组织法律人格的体现,还代表了自己的意志,造成法律责任归属不明。以此种争议情形为研究对象,结合1999年的使用武力合法性案,2007年欧洲人权法院的拜拉米案和萨拉马提(Behrami/Saramati)案、阿尔吉达(Al-Jedda)案以及2014年海牙法院关于斯雷布雷尼察(Srebrenica)诉荷兰案的相关判决,借鉴国外学者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认为应当坚持国际组织和成员国法律责任的多重归属。围绕责任多重归属原则的确立过程,通过对2011年《国际组织责任条款草案》相关条文的分析,明确了行为归属与责任归属的关系:只有确定行为归属之后,才能确定责任归属;为了最终确定责任的多重归属,提出以有效控制为标准认定行为归属,并明确这种有效控制是对具体行为的事实控制。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影响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长的因素,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西安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有效统计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能力、努力维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运气呈负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可控归因、内归因维度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应合理利用归因,抓住发展机遇,增强自我效能感,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组成人性的任何要素都具有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个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类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分别就是个体人性之间、群体人性之间及类人性与其他物类性之间的关系。个体性、群体性及类性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存在互相平衡与互相制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政府与市场之外的第三方,社会组织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发挥着“资讯—预警”“协商—对话”“治理—服务”以及“修复—善后”的功能,是群体性事件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实践中,社会组织却面临着参与空间受限、参与意愿不强、参与水平不高、参与深度不够以及自身公信力较低的困境,严重阻碍了社会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功能的发挥。为此,必须从完善立法、拓展制度空间,构建评估、激励机制,提高专业化水平以及强化社会组织自律等方面进行政策调适,优化社会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路径,确保社会组织对群体性事件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