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它要求我们以中国的具体实际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实质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根本途径和整合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多样化思路的基础。要切实践行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实际开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这条方法论原则,就必须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并在与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互动中坚守自己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现代新儒家一方面强调以儒家哲学为主体儒化西方哲学,另一方面又主张以中国哲学去批评、改造西方哲学,并希望由此成立整合中西的“整体哲学”,表现了一种“民族水位的世界主义情怀”。本文认为新儒家对西方哲学的吸纳促成了儒家哲学主题的现代嬗变,对于中国哲学的现代重建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对西方哲学的批评则并未产生实际的影响。新儒家表现出了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不同的哲学倾向,其中包含着某些非现代性,但新儒家哲学所关涉到的问题及其提问方式对于当代哲学仍有一定的警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希腊人的ontology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适 《浙江学刊》2002,(4):5-10
自罗素及逻辑实证主义者从语义和逻辑上向历来的哲学ontology(本体论)发起挑战,接着海德格尔又从存在主义角度对ontology提出新诠释主张,向他认为是误释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以来,至今已近百年。与之相关,中国学者中研究西方哲学的人们,也一直对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ontologh和如何在汉语中翻译σν(being)这个根本范畴,感到很大的困惑,进行着讨论。在半个世纪以前,陈康先生对把它译成“存在”或“有”的译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只有理解和翻译成“是”才合乎希腊文σν的原文,近年来王太庆、汪子嵩先生又以一些新的论点论证重申了陈康的意见,引起了许多讨论。由于哲学作为。ontology(研究σν的学问)原创于古希腊,因此上述讨论就不仅深入于希腊哲学的全部和方方面面,而且涉及语言、逻辑、历史、生活和全盘文化的研讨。它产生了若干重要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中西学者在当代都十分关心这个源于希腊哲学的根本问题,实在有其深刻的时代的背景和原因。它正是我们关注的原创文化智慧同当代现实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希腊哲学是我的专业和以往研究较多的领域,因此,在这里,我就想结合自己对上述有关ontology的讨论所作的研究和思考,对希腊哲学对我们中国人所可能具有的重大意义,对有关原创文化研究的问题,谈点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我们已经站在了对世纪的门坎前。展望新世纪,思索哲学新走向、建构新视界,我认为,应当突出“三性”:其一,时代性,即应当深刻而准确地把握当代全球发展变化的主脉;其二,全球性,应当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哲学展开更深人的对话中,加以超越与扬弃;其三,民族性,新世纪中国哲学应当立足于民族文化及当代中国实践的土壤,具有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此,应当在融会中(中国传统哲学)、西(当代西方哲学)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重建哲学视界。这一视界或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一、新全球化时代:对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的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哲学以及现代中国学术界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大哲学”。“大哲学”是与“纯哲学”相对照的一个概念。从历史上看,西方哲学呈现出危机和发展的一盈一缩的现象,实际上是“纯哲学”与“大哲学”的交替。所谓的哲学危机是纯哲学危机和“大哲学”凸显的时期,而走出危机之后的哲学发展是“纯哲学”发展和“大哲学”淡出的时期。现在的哲学处在危机时期,现代中国的哲学应当自觉地发展“大哲学”,提倡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推进东西方比较哲学,使现代中国的哲学走向世界,朝着世界哲学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7.
应该说,“中国哲学”及其“中国哲学史”作为概念的产生,进而作为学科的建立是近现代思想家在西方哲学模式和范型的导引下,不断挖掘和阐释中国古代哲学的材料建构起来的。其中经历了数次的繁荣与衰微,梳理建国50余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线索,也许可以凸显某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反省的问题。 1949-1978年间,对中国传统哲学的学术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尽管这一时  相似文献   

8.
吴根友  Chi Zhen 《孔学堂》2023,(4):23-32+126-136
萧萐父的“早期启蒙说”在思想来源处继承了侯外庐的思想,但其“早期启蒙说”中蕴涵着对启蒙理性与现代性所衍生的弊端的反思,则可以说是超越侯先生“早期启蒙说”的新意之所在。萧萐父晚年试图以自己所建构的“诗化哲学”形式来超越西方哲学在中世纪所具有的宗教迷狂和现代实证主义的狭隘,凸显中国哲学的主体性,其“早期启蒙说”所蕴涵的对人的全面性的追求,以及其所提出的“哲学即人学”的哲学观,对于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哲学主体性之追求,均具有思想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1908年至1909年前后,虽然列宁已经完成了<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但他仍然大量阅读哲学文献,开始了第二次系统的哲学学习和研究工作.从他留下来的读书笔记和批注中发现:他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打算,即他还想全面了解当代哲学思潮,其中,就有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本身发展状况的关注.特别是在时舒利亚季科夫的<西欧哲学>和莱伊的<现代哲学>的阅读批注中,我们看到了此时列宁对西方哲学的基本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10.
“人性”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直接主题,否认了人性可以成为哲学思考的出发点,也就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质。与西方哲学一开始就把“智慧”引向认知的方向,从“对象意识”走上概念化的逻辑思辨之路不同,中国哲学关注的是完善人的生命本性、开发生命的内在价值,由此发挥了注重义理性的悟觉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悟道”,通过“道”的把握来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而上追求。实际上,哲学给出的并不是一个实在的世界(这是科学的任务),它只是一种如何在现存世界贯穿入的观点、人的态度、人的理想的标尺,以及如何进一步升华人性、提高人生价值的精神意境。在这点上,中国哲学的表达方式显然是有优越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