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探究不同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对于贫困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以及精准脱贫的实现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凉山彝族自治州荞麦种植户微观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分析了贫困地区杂粮生产技术效率,并在界定和划分不同贫困维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维度贫困状况对农户杂粮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对土地、劳动力和化肥投入有较高依赖性,对良种、机械和新技术的采纳明显不足;农户技术效率均值为0.814,有近1/3的农户低于该值,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均是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且尤以能力贫困更为突出。据此建议:加快研发和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装备,提高财政补贴的力度和范围;提高杂粮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力度,引导农户科学种植;制定差别化、高质量扶贫政策,挖掘杂粮产业"后发优势"潜力,积极把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注重物质、经济帮扶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脱贫质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有关专家认为:下列几种特色品种未来几年市场将继续看好。(一)高档杂果类:在今后几年,以苹果、梨等为代表的大路果品走势平缓,市场将逐步萎缩,而以杏、柿、石榴等高档杂果市场却日益升温,呈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的竞争力。一些捷足先登者已尝到了甜头,但杂果市场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档次低、包装差、种苗混杂退化等,这些都约束了杂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对山西省发展杂粮产业的意义、优势、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山西杂粮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杂粮营养性、保健性、安全性好,抗逆性强,经济效益高,对山西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杂粮在山西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品种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国际国内市场广阔,发展前景看好;山西杂粮要以质量为中心,优化品质结构,建立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开发精深加工,完善市场体系,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4.
进入初夏,杂粮成为南宁人早晚餐桌上的主食。 记者发现,市民春节前后请客吃饭都喜欢上杂粮。一些杂粮餐馆里,不仅有燕麦、高梁等各色杂粮饮食,同时也为消费者准备了各种价位的凉菜、热菜。市面上的饮食摊点也纷纷推出了各色粗粮,如无糖养面窝头、无糖玉米窝窝头、东北杂粮馒头、山西手抓饼、河南面饼、杂粮面卷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小杂粮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比较优势综合指数法,对山西主要粮食作物的比较优势和主要杂粮作物全国主产省份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定分析.研究表明,山西杂粮的比较优势明显高于大宗粮豆作物;杂粮规模优势显著,效率优势微弱;在全国杂粮生产中,山西的谷子、燕麦有绝对优势,绿豆、马铃薯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这里就小型酱油厂用豆类、麸皮、豆饼等杂粮,利用简易设施、采用科学制曲、发酵,生产酱油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山西省晋西北地区杂粮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指明了要从提高杂粮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机械化水平、产业化水平三个角度促进晋西北杂粮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会变迁使陕北传统农村文化发生了断裂,伴随陕北传统农村文化断裂,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诸如人际关系开始转向物质化、单向化、冷漠化和僵持化。陕北农民人际关系变化是因为陕北农民的处世哲学发生了变化,所以要为陕北农民建立新的健康的处世哲学,使陕北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处于良好状态,最终为陕北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陕北农村社会创造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相似文献   

9.
最近也开始学着做饭,买了粥米和杂果,把细碎的米洗净之后放在沙锅里慢慢地熬。其间,加入枸杞、红枣、莲子、小浆果或者各种豆类,用文火,慢熬,可以闻到米香与杂果的香渐渐融合后的微甜,有时候也会放冰糖,希望照顾疲惫的肺。做饭时候是不能有杂念的,因为手中的食物代表着一份感情。某天看《大长今》,恍惚中听到这么一句,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重视和陕北地区的战时环境,陕北地区工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在支持抗战、奠定陕北地区工业基础的同时,对陕北地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陕北地区当地居民在物质生活、社会意识、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陕北民歌是陕北民俗活动和陕北民俗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勤劳朴实的陕北人民生活真实写照。陕北曾以丰富的陕北民歌闻名全国,以激昂的陕北民歌为新中国的诞生谱写新篇章。如今时代在发展,陕北民歌却一直在传统边缘停滞不前,并逐步丧失其功能性。所以要弘扬陕北民俗文化,发展陕北地方特色就必须重振陕北民歌。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论述陕北生态地理环境演化和陕北人种构成入手,分析了陕北历史文化的精神品格,认为:陕北文学是陕北历史文化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它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中,最有价值、最震撼人心的是陕北文学所蕴含的悲苦意识的审美风范。  相似文献   

13.
陕北窑洞建筑的变迁及发展趋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陕北窑洞建筑变迁的历史回顾 ,阐述了陕北的土窑、接口窑、石窑和薄壳窑等窑洞的变迁情况。列举近年来陕北一些有代表性的窑洞建筑实例 ,由此分析在现代建筑科学理念影响下的陕北窑洞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陕北民歌依附于陕北方言,陕北方言于陕北民歌有着重要的作用。陕北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的魅力;而土色土香的陕北方言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另外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充满情趣。  相似文献   

15.
陕北民间舞蹈,植根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流传于陕北从北到南的大部分区域。陕北秧歌是其中的代表性民间舞蹈,还有火塔塔、安塞腰鼓、踢鼓子、洛川蹩鼓等,充分体现了陕北民间舞粗犷风格和丰富的内涵。陕北民间舞蹈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东汉。其中最具代表的是陕北秧歌,随着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新秧歌运动,剔除了原有的封建迷信和打情骂俏等内容,融入积极向上的革命内容,通过豪放粗犷、刚劲有力而又不失诙谐幽默的表现形式,使之得到升华,成为广大革命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陕北民间舞蹈逐步走向舞台的开端。  相似文献   

16.
高慧 《北京纪事》2014,(8):82-83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食用杂粮来调节饮食结构,增强身体素质。中国传统饮食理论中,早就将五谷杂粮奉为圣品,又有“五谷为养”“五谷为厚”“五谷丰登”之说。我们现在对杂粮的追寻,实际上正是现代人餐桌上的时尚回归。优质的杂粮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有效地减缓糖类的吸收,降低血糖,减少脂肪堆积,加速体内废物排出。杂粮还能防癌抗癌、增智醒脑、美容养颜等。五谷杂粮就像人类的维他命,带给人们动力和生活能量。  相似文献   

17.
武杰 《小康生活》1999,(3):46-46
本技术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添加部分辅助料后,通过膨化、干燥、粉碎、调配等工艺制成营养米粉。操作简单,投资小,见效快,特别适合一般家庭生产。(一)生产工艺:原辅料(大米、碎米、豆类等)→除杂→破碎→膨化→干燥→冷却→粉碎→调配→成品(二)技术要点。(1)原辅料:可选用大米或碎米,添加部分杂粮,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四大职能之一,榆林学院坚持文化自觉自信,以实施“三进”战略、“抓手”战略和“走”出战略为工作目标,把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陕北文化作为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以用足用话用好陕北文化资源、举陕北文化旗、打陕北文化牌为基本思路和实践路径,提升了大学生文化素质,增强了文化育人正能量,主动担当了推进陕北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榆林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陕北能源资源的开发,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从而推动社会变迁。陕北乡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脱离农业生产,职业开始多元化,乡村人口流动加剧,同时依附于农业的思想、文化规制以及生活方式遭到遗弃;陕北乡村经济模式的变革使得窑洞的传统匠作制度解体,而这些是陕北民居窑洞及其村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加之,城镇化的社会发展趋势,陕北窑洞及聚落不能满足陕北居民需要和适应社会发展趋向而面临被遗弃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1“陕北话”不就是陕北方言 1.1陕西省习惯上按地理分为三大块;陕北、关中、陕南。陕北包括延安榆林两个地区,黄陵、黄龙、洛川、宜川、富县、甘泉、延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定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清涧、吴堡、佳县、榆林、神木、府谷二十五个县市。陕北方言即陕北的方言,指陕北境内的方言,具体点儿说就是黄陵、黄龙……二十五县市的方言。它着眼于地理。“陕北话”则着重在语言,指陕北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