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中国传统哲学总的来说是重人的哲学.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或由此而获得一个怎样的理想的人格,是传统哲学探讨的一个中心问题.理想的人生境界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这在各家各派是没有异义的.但是,由于孔子、老子及庄子各自对“真、善、美”的价值观态度不同,儒家与道家、及道家之间塑造的理想人生境界或理想人格是有区别的.这里简要谈谈儒家的理想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2.
以学研究会为骨干的作家群和以创造社为代表的作家群,人的价值取向亦即所追求的人生境界的侧重点不同,因此对真、善、美的内涵的界定、对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理想的追求便形成了各自的偏颇方向。偏枯乃是五四小说家在审美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共通特点。  相似文献   

3.
审美化的、和谐自由的人生境界是自古至今人格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王夫之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人格培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他在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和谐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这是其人格培养的终极追求。王夫之的理想人格论启示我们再次思考现代化的终极意义和人类共同的终极价值所在,启示我们思考并提升出一种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4.
审美化的、和谐自由的人生境界是自古至今人格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王夫之的思想代表着中国古典人格培育思想的最高成就,他在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上探讨了至真、至善、至美而又和谐自由的理想人生境界,这是其人格培养的终极追求。王夫之的理想人格论启示我们再次思考现代化的终极意义和人类共同的终极价值所在,启示我们思考并提升出一种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理想人格是指蕴含于内形诸于外的人生理想特质。物我两忘的境界即复归于人的自然本性,是道家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人格。道家最重视理想人格真、善、美的价值,更强调三者的一致性,以真为基础,构筑超越仁义礼乐及一切世俗束缚的真善美的统一。要实现这一理想人格,就要通过精神修养,其方法是坐忘。做到忘物、忘己和物我两忘。从精神上超越个体的有限存在,忘掉生死的变化,进入空虚的自然之中并与之合为一体。道家的这种修养方法乃是无欲、去智、体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与近现代心理学人格概念突出个体抽象的人格特征不同,儒者人格以人生哲学的人格意识所包含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为基本内容,是仁的生命体认和礼的理性自觉二者的有机统一,并通过个体人格成长过程的展开完成对普遍性的生命存在体认,以支持人生的理想追求和转化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在儒家境遇中,宇宙浑然一体,必然由主体自我重新建构,才会形成道德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以"乐"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精神感悟。孔子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是由"知真"、"得美"而进入到圆满"至善"的最高境界,"孔颜之乐"就体现出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显现出儒家德性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孟、荀的美学理论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孟子把人的自然属性定性为善 ,荀子把人的生理欲求定性为恶 ,而对作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孟、荀的人格美理论力图从反思人的本质来揭示美的内涵和道德美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取向 ,把道德实践、审美和人生理想统一起来 ,对先秦的审美意识和中国的艺术精神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孟、荀的美学理论以实践理性为基础。孟子把人的自然属性定性为善,荀子把人的生理欲求定性为恶,而对作为审美理想的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殊途同归。孟、荀的人格美理论力图从反思人的本质来揭示美的内涵和道德美的必要性及其价值取向,把道德实践、审美和人生理想统一起来,对先秦的审美意识和中国的艺术精神均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钧追求孔仁颜乐的人格审美理想,他构想了仁、真、乐三个人格审美境界,并以心、性、情作为人格审美境界的层次,其中,心与仁对应,性与真相联,情与乐同构。这三者之中,心起总摄作用,统领性情。心(仁)是本体,是人格美的发生处,性(真)是心的表现,是人格美的回归处,由心本体而来的性情、情(乐)是性的外显,也是人格美的生存形态。  相似文献   

11.
儒家理想人格追求以人性善为基础和前提,以内圣外王为典范,以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为最终指向。儒家的道德修养,是由内到外、由性到德、由德到功,最后再返回天赋善性,即天人合一的过程。可见,儒家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与人性善的假设及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追求具有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新闻写作的美学要求应追求真、善、美的标准.所谓真,不仅仅是生活真实,也应在遵循生活真实的原则下,追求本质真实甚至渗入艺术真实的某些写作元素,如想象力在新闻叙述中的应用.所谓善,即新闻写作不应是冷冰冰的客观叙述,而应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主观价值取向,充满人性的光辉.美,则表现为叙述语言、结构等书写形式中表现出的美学特征.真、善、美的统一是新闻写作的美学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先秦哲学在人为二践履精神指导下,从人的存在样式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美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在认知理性精神指导下,从人与对象关系的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神性的善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中西哲学分别以“美”与“理性一宗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倾向,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4.
真、善、美,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突出标志。 真、善、美,它集中概括了人的价值、人的需求。人类自产生以来,对真、善、美的追求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在这种追求中,人类经过浴血的仇杀、沐汗的劳动。经历破坏和建设反复交替的艰辛历程,最后将通过消灭阶级,在更高水平上求得真、善、美的完满统一。  相似文献   

15.
先秦与古希腊哲学人生境界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哲学在人为践履精神指导下,从人的存在样式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美是人生的理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在认知理性精神指导下,从人与对象关系的角度考察真、善、美的关系,认为神性的善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中西哲学分别以“美”与“理性—宗教”作为人生最高境界的倾向,正是由此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都和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人生攸然相关。如果说,对人生的探讨理论界已有足够的关于“真”和“善”的反思和审视,并因此有了几乎已很难再写出新意的人生哲学、人生道德方面著述的话,那么我们却可以发现对人生“美”的探讨却显得如此的贫乏。于是,我们在为有较完备的美学理论而宽慰的同时,却不得不为没有在这其中诞  相似文献   

17.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非常关注在道德人格上修养情性,再造自我。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后则明确地为中国共产党人建构了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目标。'真'即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善'即要求每位共产党人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美'则表现了革命者不怕艰难困苦,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崇高气节。毛泽东的这一理想人格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而言依然有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为这一'至善'的人格理想实质上构成当代中国人追求理想人格的最高理论指导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8.
“道”是融宇宙观、自然观、人生观为一体的高度抽象化的形而上概念。道家以“值”为本,把审美落实在自然之道上;从自然无为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理解美的内涵;从主体的精神自由来理解审美的价值、功能;以回归自然为人生追求;以精神自由为人格美理想;以逆境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和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9.
试析“人文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人文精神是指属于人的关于人自身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对人的人性、人格、人生、价值、责任心和责任感的尊重、关心、关注、关怀和弘扬 ,是人及人类体现自身尺度 ,洋溢人生理想和信念 ,对真、善、美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生的态度和人的价值取向。把握人文精神的内涵 ,需要明确人文精神是属于人的精神 ,是人内化于实际行为中的精神 ,是经过教化而养成的精神 ,是目的价值性和工具价值性相统一的精神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并遵循的两个基本原则。真理原则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去求真、求实 ;价值原则就是在意识和行为中追求效益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真”的东西不一定是“善”的 ,更不一定是“美”的。只有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即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才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问题由认识论走向价值论的过程 ,同时也是认识论、价值论拓展到历史唯物论的过程 ;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