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象数易学发展到东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学派林立,传《易》者绵延不绝,“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汉书·儒林传》)易学家们为了寻找《周易》卦爻辞与象之间一一对应关系,不惜绞尽脑汁,或旁征博引,或借数立象,极尽牵强附会之能事,“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王弼《周易略例·明象》)“流及于虞翻,而约象互体,半象变爻,曲以象物者,繁杂琐曲,不可胜纪。”(王夫之《周易外传·系辞下传第三章》)故虞翻成为汉代象数易学巨臂和集大成。虞翻易学的产生标志着西汉象数易学的终结。 然而,虞氏博大的易学体系,与其它任何一种思想体系一样,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晶。是在承袭汉易旧说的基础上,引而伸之,阐发和建立起来的。其中作为东汉三大家之一的荀爽易学,就是虞氏易学重要的思想来源。这一点,从虞翻对当时易学家的评价即可看出。虞氏遍览汉代诸家易说,并皆有评论,唯独赞赏荀氏易学。他说:“汉初以来,海内英才,其读《易》者解之率少,至  相似文献   

2.
武化方 《中州学刊》2002,(3):129-133
像邵雍言其伏羲先天易图得自民间的道士陈抟一样,作者亦言其从民间渭南人陈修那里发现了一套史不见载的配数的八经卦与六十四别卦易图。据传者陈修称,此为神农图数,即是《周易》本图。该图在结构与易理上与伏羲先天易相近而有别,且多有高明之处,为伏羲易图的姊妹篇。它合理地解释了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序、《说卦传》、《河图》《洛书》等易学中的重大问题。编者对易图数也无甚研究,“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既然此图已被传者称为神农图数而别开生面地出现了,为宏扬易道,本刊愿公之于此,以飨读者。欢迎读者发表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3.
陈抟 (约公元 871— 989年 ) ,字图南 ,自号扶摇子 ,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五代末宋朝初的道教大师 ,著名易学家 ,数术学家。中国易学的先天易 ,太极图 ,河图 ,洛书等都是经他传播于世的。《宋史·艺文志》著录 ,陈抟有《龙图易》一卷 ,可惜此书已佚。在吕伯恭编《宋文鉴》中收有陈抟的《龙图序》一文。顾名思义 ,不论是《龙图易》还是《龙图序》两书都是解说“龙图”的。那么 ,陈抟所著两本书为之解说的“龙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按照朱震所描述的陈抟易学传承谱系 ,“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 ,放传穆修 ,修传李之才 ,之才传邵雍 ;放以河图洛…  相似文献   

4.
“卦气”溯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考证汉代易学中的“卦气”说在孟喜之前早已有传 ,其源出于先儒古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子夏易传》和《易传》中 ,均有“卦气”说的思想 ;殷墟甲骨文中的四方之名 ,以及《尚书·尧典》中的“析”“因”“夷”“” ,与后天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相同 ,由此可知“卦气”说渊源久远。作者强调 ,古人经过“仰观”“俯察” ,对天地万物随节气变化的规律有了认识之后建构了易学的象数义理合一模式 ,象数含蕴着义理 ,义理脱胎于象数 ,这是易学乃至易学哲学的独特学术理路与特殊阐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指出 ,邵雍所制易图违背了《易传》阐述的“易不可为典要”的变化观 ,将易道变成固定不变的公式 ;朱熹强调孔子之易与文王之易的不同 ,离开《易传》另求《周易》本义 ,结果只能使易学沦为江湖占术 ,由明复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及其流变依其内在发展逻辑作了一个概要的历史回顾 ,并重点揭示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理论的矛盾 ,从而寻求更接近史实、更贴近易理的阴阳爻配应方案 ,根据传统的“阳一阴二”法则 ,就易卦与现行二进制的内在关联性给出数学上的说明 ,指出“先天易”系统是自在的、完备的自然数序的计数系统。  相似文献   

7.
<正> 漫长的易学发展史上,形成两大基本学派。汉代易学家注重象数分析,孟喜、京房、郑玄、虞翻等人,先后创立所谓卦气说、纳甲说、爻辰说、八宫世应说等,形成《周易》象数学派,汉代象数学派,热衷于象数推衍而忽视对《周易》哲理的阐发,故王船山抨击之曰:“术数兴则易理亡。”魏王弼、晋韩康伯注《易》一反汉易烦琐象数之风,扫象而言义理,以老庄思想说《易》,遂开《周易》义理学派之先河。自此,象数义理二派,互为水火,易学研究,不无偏颇。王船山治《易》,坚持新的易学方向,超越象数、义理二家藩篱,将二者融会贯通,以象明  相似文献   

8.
论象数易学之正说林忠军之正说,是《周易》象数一个重要内容。象数易学家为了达到以象注易的目的,极力推演《周易》固有之象,“互体不足,遂及卦变,变又不足,推致五行”(弼《周易略例·明象》),……象中有象,象外生象,使易学变成繁琐的象数之学。之正说正是在这...  相似文献   

9.
象数派易学家在对待象与数的先后关系、象数与理气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象学与数学两个流派,在哲学上形成象本论与数本论两种本体论倾向。真正形成象学派与数学派是在两宋。王称《东都事略·儒学传》说:“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以象学传种放...  相似文献   

10.
§1北宋学者邵雍师承陈抟,提出了先天易学。先天易学的核心与基础是先天八卦卦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后人根据邵雍提出的这一卦序,推衍出先天八卦图。邵雍认为,这个卦序是先于《周易·说卦传》中提出的“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  相似文献   

11.
帛书《易传》大抵上反映了战国末季至汉初的易学思想,一方面它与今本《易传》存在很大的共通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孔子的易学思想.在《周易》解释上,《要》、《衷》二篇提出了“以德知《易》”和“以德占《易》”、“拟德而占”的观念,反映了孔子先其德义而后其祝卜的思想.《衷》提出了“《易》之义萃阴与阳”的命题,不但与战国末至汉初人们对《易》义的概括相合,而且纳入了“五行”的概念.帛书《易传》的阴阳说属于宇宙论性质,它将天地、阴阳、动静、刚柔和文武等构筑为一个有序的观念系统,并聚集在乾坤二卦的内涵中.帛书《易传》包括八卦卦气说和《损》《益》卦气说,二者均为其阴阳说的表现.帛书《易传》十分重视乾坤说,《衷》有“三说”和“详说”,不过在内容上与《文言传》不同;而《二三子》则反复阐述“龙德”,重视其“神圣”之义,这是为其政治哲学服务的.总之,既要看到帛书《易传》对今本的继承,也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汉初易学的思想特质.  相似文献   

12.
战国赵都中牟琐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牟地望四说《史记》卷四三《赵世家》称赵“襄子立三十三年卒,浣立,是为献侯.献侯少即位,治中牟”.关于赵都中牟地望,《水经注》称其“解说纷歧”,而目前所知有四种.(一)《汉书·地理志》河南郡中牟县条称:“赵献侯自耿徙此.”汉代的河南郡中牟县今属河南省,位于郑州和开封之间.此说认为赵中牟即今河南中牟,《晋书·地理志》、《通典·州郡》、《太平寰宇记》和《与地广记》等均沿袭此说.  相似文献   

13.
<正> 齐鲁书社最近出版的刘大钧同志的《周易概论》是近年来《周易》研究方面的可喜收获,值得称道者有以下几点。既重训诂,亦不弃象数《周易》是部筮书,它由“象”、“数”、“理”所构成。古人很重“象”、“数”,多以“象”、“数”解经,形成了所谓“象数派”;近人则不走古人以“象数”解经的旧路子,为求古经的真谛,专以训诂解经。对此,刘大钧在《周易概论》的《〈易〉象》篇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讲解《周易》古经,对古人“观象系辞”的说法既不可全弃,亦不可全取。因为若全取《易传·说卦》及汉人的《易》象说以解  相似文献   

14.
<正> 顾炎武《日知录·方音》曰:“《公羊》多齐言,《准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哉。”顾氏既认为自古便有“五方之音”的差异,且引《〈金史·国语解〉序》曰:“今文《尚书》辞多奇涩,盖亦当世之方音也。”但又断言《〈易〉传》和《论语》并无一字方音,这就未免前后牴牾,不能自圆其说了。黄家岱《女兴艺轩杂著·论语多齐鲁方言述》驳之曰:“古今多异言,别国多殊语。扬子《方言》‘悛、怿,改也。自山  相似文献   

15.
朱熹与《周易》先天学关系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不仅关注《周易》先天学,而且在该领域颇有建树。他的《周易》先天学充满了寻根意识,在对先天图的渊源追溯中,他不仅看到了陈抟、邵雍在传承先天图过程中的作用,而且由邵、陈再往前追溯到了《参同契》。他所阐发的先天学也并非仅仅局限于先天图,而是将表现自然意蕴的相关图式都加以整合,诸如河图、太极图等等都被纳入其先天学的文化体系。朱熹排除门户之见,将象数学家的易图形式融入自己的易学体系之中的做法,不仅丰富了《周易》先天学内容,而且推动了南宋以来易学的发展,促进了儒道思想的深层次融合。  相似文献   

16.
“孔老之辨”最初产生自《庄子》内外杂篇,表现为扬老抑孔,而魏晋玄学认为老不及圣,其代表人物王弼更以易会通孔老,以易学“寂感”说为圣人观,使得孔、老、易三系的不同圣人观统一于玄学.此后,玄学发展趋势由易入佛,以易学“寂感”说为特征的圣人观影响了六朝庄学、佛学、易学,乃至影响于理学.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不少人说,儒学是“轻利”的,其思想影响是发展商品经济的阻力。儒学真的轻利吗?答案曰“否”。说儒学轻利,是对儒学没有全面研究造成的偏见。《说文》曰:“利,铦也,从刀;和然后利,从和省,《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利者,义之和也,”出于《易·乾·文言》,高亭注:“《说文》,‘和,相应也。’始歌为唱,随歌为和,有唱而后有和,有义而后有利,故利是义之和。”(《周易大传今注》卷一)“利”是“义”的派生物。论者以孔子“罕言利”,说这就是他轻利之证。按这句话全文是“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下引《论语》只注篇名)黄式三《论语后案》认为“罕”应该为“轩”,显也。全句意思是:孔  相似文献   

18.
《唐勒》、《小言赋》和《易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孔子与《易传》的关系,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是以十翼为孔子所作。对此说表示怀疑的,始于北宋欧阳修的《易童子问》,而清人崔述作《洙泗考信录》,专有《辩作<易传>之说》一篇,论之尤详。近人论《易传》作者,多援崔氏之说,但也有加以驳正的。如日本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其《孔子世家》考证引崔述语,逐条反驳,并历引《战国策·秦策》蔡泽语、宋玉《小言赋》、《荀子·大略篇》、《礼记·乐记》、《韩非子·外储说》、《新语·道基》等篇及《淮南子·缪称》,证明《易传》流行久远,为各家引  相似文献   

19.
7.圭田 余夫之田 闲田余地《孟子·滕文公上》说: “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周礼·地官·遂人》说: “余夫亦如之。”赵岐《孟子》注,释圭为絜(同洁)。焦循《孟子正义》提出异议。他说: “《说文·田部》云:‘畦:田五十亩曰畦。从田圭声。’段氏玉裁《说文解字注》  相似文献   

20.
杨易辰 《理论界》2022,(9):65-71
江永《河洛精蕴》一书以“河图之数理”构建了新的变占理论体系,详细解答了《周易·系辞传》中“归奇于扐”与“再扐而后挂”的揲蓍变占方法,突破了以往变占难以例定的缺陷,使河图成为揲蓍变占所依据的“大衍之数”以及“阴阳老少之数”的本原,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此外,他将《周易》占筮体系中作为“象”之规定性的“数”进行了理论上的提升,认为《易》占不仅兼用“七八之数”,更以“阳进阴退”之理所表现的阴阳往来推移为本质,这就呈现独特的“象”“数”“理”相融合的易学理论特征,发展了清代乃至整个易学史上的变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