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之间关系的阐述,得出了高校体育对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同时高校应当改革当前体育教学,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使大学生在走上社会前,确立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共生度测定模型对2006—2015年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共生度进行测定,发现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可以构成共生系统,目前形成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全民健身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大于体育产业对全民健身的影响,二者在体育消费市场可以实现协同发展.具体来看,在体育用品、体育服务领域,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呈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全民健身在体育服务领域对体育产业的影响要高于体育用品领域,体育产业在体育用品领域对全民健身的影响要高于体育服务领域.综合来看,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呈对称互惠共生状态进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全民健身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体育,体育的社会地位日益突出,体育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当今体育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全民健身的现状,提出全民健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会后,奥运精神极大地激励着全民健身的体育意识。体育不只是竞技,它还应该回归生活,回归大众,以增强体质、养护健康、延年益寿。体育健身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生存的基础,是民族文明、富强的标志,能为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增添活力。社会和谐是全民健身的基础,全民健身的热潮可直接或间接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作为构成终身体育思想和全民健身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大学生达到身体、思维、意识、创新等成熟的阶段.本文就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如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如何达到全民健身的战略思想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阶段和社会体育的衔接点,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尚存在着一些隐性冲突,只有通过"体系归一"、"观念更新"、"目标同步"等协同途径,才能实现高校体育为全民健身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山西省全民健身领域的科技服务与宣传教育、场馆设施、经费保证、体育活动、健身指导、组织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调研,得出以下结论:山西省政府体育部门对全民健身宣传工作的重点为法律法规和新型健身项目,宣传教育的内容不够全面,未形成长效机制;全民健身科技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情况不容乐观;提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较好的体育运动管理机构为数不多;"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地市级政府对全民健身专项资金投入呈增长趋势,但地市政府全民健身专项财政支出的比例与本地人口和经济增长的比例不相协调;山西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形",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者大都"持证不上岗";山西的省、市、县、乡、村五级体育设施建设都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13个地区的3362名居民参与全民健身和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居民虽具有较强的健身意识,但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少;体育人口数量偏低;体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改善;农村健身活动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1)借助各种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在全省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将全民健身工作列入体育部门政府官员的年终考核中;(2)加强体育投资,采用政府、社会与个人共同投资这一更有利于健身计划开展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3)体育部门和高校联合起来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4)各级体育部门建立体质检测机构,抓好全民体质检测工作;(5)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对学生自我健身意识的培养,使其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 有计划、有目的、有任务、有措施的健身计划。终身体育理论的再认识, 强化了人们对终身体育的意识, 推广了体育保健知识, 对促进人们用科学锻炼方法进行健身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湖南全民健身运动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和体育场地设施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但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也受到了经济基础、健身观念、组织机构和体育场地设施等因素的制约。要完善这个体系,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健身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组织管理体制和搞活体育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