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经常强调要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进一步强调“两个文明”都不能偏废,要同时并进、“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里,对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才能体现社会历史的真正进步 什么是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传统的发展观往往突出某些单一的发展指标,多为物质和技术方面的指标。美国民族学家摩尔根把社会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而他认为这三个时代的标志主要体现在人类的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产物方面。丹麦学者汤姆逊把社会文明的进步看成以生产工具的进步为标志,从而提出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的社会进步概念。当代西方学者把社会历史的进步标志用经济和技术发展的综合指标来表现,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人类经过了农业文明,其标志是锄头;工业文明,其标志是流水线式的机器生产;信息文明,其标志是电脑。  相似文献   

2.
<正> “文明”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有多种用法,具体说,可分下列四种情况: 一、把文明看作是一个“时代”,是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即阶级社会阶段。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一夫一妻制的出现,氏族制度的解体,社会分裂为对抗的阶级,看作是文明时代的标志。恩格斯对这一思想表示赞同,并抓住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及其本质做了进一步的阐发:“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文明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分工,由分工而产生的个人之间的交换,以及把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的商品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完全改变了先前的整个社会。”马克思、恩格斯还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文明时代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阐发。恩格斯在从生产的发展上概括摩尔根的分期法时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马克思在《关于摩尔根〈古代社会〉一  相似文献   

3.
对于文明起源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人类文明起源于奴隶社会。其理由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一书中,按着摩尔根的历史分期法,把人类社会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时代。因此,便简单地认为,蒙昧和野蛮时代的生产力极端低下,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只是在人类“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产生“真正的工业和艺术”,进入了“文明时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页)才开始了人类的文明。我认为这是对恩格斯关于“文明时代”论述的误解,混淆了人类文明与“文明时代”两个不同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漫谈中国哲学与现代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明经历了很不寻常的历程,现在人们普遍承认,人类文明进入了多元化时期。有人预言,未来世界将是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三足鼎立”和互相冲突的时代。(享廷顿《文明的冲突》)这一看法是否成立,是另一个问题;但它说明了一个事实:儒家文化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决不像某些思想史家所说的那样,已经永远成为过去,进入历史的陈列馆。它不仅在东方世界发挥作用,而且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这不是什么“基础主义”或“无穷后退”,也不是过分抬高哲学的地位,而是文明…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报刊文章以“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为理由,断定原始社会没有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属于文明时代。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形态,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从人类社会产生时起,到五、六千年前解体,大约存在了三百万年左右。摩尔根根据生活资料生产的进步,把这个社会形态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进而又把这两个时代中的每一个时代分为低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等阶段三  相似文献   

6.
时代的发展使东西文化交汇成为必然,因而探究多元文明交接点的“边沿夹缝”带文化的建设和走向问题就极具前沿意义。如今正处东西文化“边沿夹缝”带的澳门是否会成为享廷顿所言的东西文明冲突的牺牲品,还是会成为调和多元化的先驱?这急需我们在澳回归前为澳门今后发展方向作一理性思考,在为之离去和归来情感宣泄之余,第一要著就是应理智面对她的历史与未来,为澳门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作一准确界定,反思探寻她在未来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应有更积极的功能和意义。一、澳门的“文化角色”定位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兼评“广东无文化”说李权时如何看待广东文化和评价岭南文化的历史地位,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历史上,就有“广东无文化”一说,杜定友先生在《广东文化论丛》一书中对这种观点进行了批评。历史延续到今天,这个问题还继续争论,有人...  相似文献   

8.
〕继农业文明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通过技术手段,大量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创造了财富,但使得人与自然界分离,世界环境问题突出,人类日益掉进了物质主义的陷井,变得贪婪和自私。工业文明已走到了尽头,生态文明正孕育而生。中国西部在这历史变革的关键时刻,没有必要追随工业文明的落影,而应从现实的文化、经济、生态耦合系统中,整合时代文化趋势,走一条“以质取胜”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文明结构的问题,在我国的学术界中有各种各样的划分法。笔者认为,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应把社会文明划分为“三大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从它萌芽和产生的时候起,就包含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这三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所谓社会文明,是指人类创造活动及其成果的进步程度和开化状态,是指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而逐步开化和进步的程度,是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史观的理解,社会文明的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的关系,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重温其中的一些重要论述,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邓小平和党中央领导集体如何丰富和发展了马恩的文明论,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两个文明之间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健康发展。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概念在马恩那里,“文明”具有多义性。按归类法,可分以下三种。1.作为民史分期标准的文明概念马恩把人类历史分为三个依次演进的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蒙昧时代是(人类)采集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野蛮时代是(人类)学会经…  相似文献   

11.
论机会     
什么是机会?对于这个问题,恐怕很少有人能马上回答出来。机会这个概念,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比如讲:“生不逢时”,意思是讲某个时代没有适合某人发展的机会,这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讲的,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则是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讲的,讲明机会是变化发展的,要求人们在实践中把握好各种机会。“机会平等”则是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讲的。对于机会还有许多提法,我认为,应找出机会作为一个概念的基本含义。机会概念起码有三个基本内容和侧面:一、社会历史性。二、社会实践性,三、理论性。下面就从这三个方面对机会的含义进行具体的展开。  相似文献   

12.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把它的含义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人说这一新的提法有新的内容,新的政策导向:一是不能只注重农业生产,还要注重农村的文化、福利事业建设;二是不能简单地强调“加快城市化”,而是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于是有的领导就提出了“五进农村”,即“龙头企业进农村,连锁超市进农村,基础设施进农村,先进文化进农村,万名党员进农村”。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和布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高涨,固然是好的,但冷静地想想,龙头企业进农村,具不具备“进”的条件?连锁超市进农村,农民有能力上超市消费吗?基础设施进农村,谁出钱投资?先进文化进农村,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上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除一部分国家已达到后工业文明阶段和另一部分达到工业文明阶段外,相当部分的国家还处于农业文明发展阶段。处在这个阶段的国家向工业文明迈进,实现人口城市化工业化是不可回避和逾越的历史过程。一、中国迟迟不能实现城市化工业化的根本原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之一,然而,为什么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工业文明迟迟不能实现?有人过份强调外因,说是因为外国侵略使国家脆弱,有人强调内因,说是农民起义频繁、朝代更替、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使生产遭到破坏。但这些都是表面原因,…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被视为我国富民固本之方、治国安邦之策。信宜市地处粤西,是广东典型的山区县(市),如何才能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推动和谐信宜的建设的步伐呢?作者认为妊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实施“工业立市、农业稳市、旅游旺市、科教兴市”四大发展战略,必须从山区实际出发,突出“三个重点”,做活“四篇文章”,抓好“五个环节”,才能全面加快信宜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并形成的。党的十六大正式确定其为党的指导思想 ,而写入了党章。与此同时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也在十六大明确提出 ,把“两个文明一起抓”上升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 ,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三个文明”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科学分析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文…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去年在广东考察过程中 ,以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为基础 ,把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从理论上概括为“三个代表” ,即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在自身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从理论上把“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关键问题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统一了起来 ,把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于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  相似文献   

17.
“文明”,是继野蛮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而与之相关的“文化”,则是人类较大集团生活方式的总和。一百余年来,人们对人类文明社会起源诸问题的探索,主要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三个学科领域进行。一在文化人类学的众多学派中,作为过程来探讨文明社会起源的是进化学派。“人类学之父”泰勒所著《原始文化》主要注意精神文化,首先是宗教信仰的发展。此后十年,他在另一著作《人类学》中,探讨了技术、物质文化的发展问题。到1888年,泰勒发表《论研究制度发展的方法》,才把目光转向社会组织的演进。但在这方面他并未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整个“批判哲学”所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是:“人能知道什么?”人应做什么”?“人该希望什么”和“人是什么”?总起来,一个问题:人是什么?一门科学:人类学。因为前三问题都与最后一题有关。康德对这四个问题解答的出发点,就是他对古典思辨历史哲学,马克思及当代文化思潮产生深刻影响的批判历史观。它构成了全部批判哲学的真正基础,也标志着“康德学说的路程的结束”。①尽管康德没有写出象三大批判那样的著作,以致于让后人感到遗憾而准备写了一部《历史理性批判》来弥补康德哲学的不足。但是,正如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武德正确…  相似文献   

19.
就人类社会运行而言,只有让经济、政治和自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有序系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即生态美好、生活富裕、社会公正,才可保证社会发展处于良序状态。然而就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合理布局与科学定位而言,工业文明选择了以经济效益为优先项,结果造成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缺失,也让工业文明的发展走进了“死胡同”。然而,“回归前现代性”“进入后现代性”以及“修补工业现代性”的替代方案均不能达成超越工业文明的文明新形态。对此,必须变革工业文明以“经济效益优先”的发展逻辑,变“经济效益优先”为“生态效益优先”,在生态文明时代重新确认自然界的优先存在性,明确生态效益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意义上的优先性,以生态效益增长引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实现生态文明时代的经济合理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最终达成社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人的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体现了关于社会发展的实践理解,究其实质是关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正是把“自由人联合体”和“三个主人”界定为理想社会的根本特征的。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当代就具体化为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关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物的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根本是如邓小平所提出的要培养“四有”新人。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工程,而其根本途径则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科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