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农民幸福指数应纳入农村发展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幸福指数应成为衡量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政府转变行政理念,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才能将当前农村发展与子孙后代的利益联系,遏制以破坏自然和人文生态为代价的行为;才能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使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得能延续.  相似文献   

2.
幸福指数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界定幸福指数的内涵是构建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对个人主观体验的幸福感测量得到狭义幸福指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狭义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可由幸福感和满意度两维度所组成。作为发展目标或考评标准的广义幸福指数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可在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考评的指标结构中导入狭义幸福指数,这样做不仅体现概念内涵,满足预设的各项要求,而且技术流程规范,操作方便,并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以80后为主的新生代员工已逐渐成长为各个企业的主力军,其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资源。论文在幸福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指导下,分析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选择WX企业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在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新生代员工幸福指数的对策,为企业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幸福感到幸福指数——发展中的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幸福指数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幸福的哲学源自快乐论和实现论,在心理学则表现为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三种形态,在40年发展中经历了调查比较、理论解释、测量发展、社会应用4个发展阶段.现代走向显示出:相关因素从经济转移到非经济因素,心理机制从特质论转移到建构论,测量模式从各自为阵走向系统化理论化,幸福干预从实验开始走向实践.进入新世纪后,幸福指数成为关注的中心,表现出宏观国家幸福指数、中观社会学幸福指数和微观心理学幸福感模式,现代幸福学相关研究将创造一个幸福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对引导我国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幸福指数开始进入各级政府和领导者的决策视野,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幸福指数的争论和质疑.本文在充分肯定引入幸福指数必要性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目前针对幸福指数的认识偏差和实践误区,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寻找幸福指数对政府施政的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幸福指数的内涵,并从经济收入、社会关系、社会公平和充分就业四个方面分析了幸福指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政府在提高国民幸福指数上应担负的责任:力争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指数提高的和谐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尽可能使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平合理,将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纳入考核目标。  相似文献   

7.
幸福问题的度量是历代哲学家长期探讨的永恒命题,现代科技的最新发展使幸福度量成为可能,理论经济学家为此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量化工具.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兴幸福经济学最新发展成果为农民幸福指标体系量化提供了一套理论依据.本文立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就是给农民幸福这一命题,从物质幸福、制度幸福和人格幸福的视角,试图初步构建一套度量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幸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魏洪秀 《理论界》2008,(7):21-22
幸福指数是评价和谐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国民幸福指数。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经济因素外,健康、自由、安全、充实等,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感。正确看待幸福指数,使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幸福指数"作为衡量民众幸福的直观指数标值,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评价尺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可以创新出科学衡量幸福的原则或标准,即一个科学"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应当具备五个特征和内涵:(1)幸福的客观指标应充分反映民众重要需要的客观满足程度,主观指标则要充分反映民众对目前生存生活状态的主观感受和评价;(2)幸福的客观基础,即得到满足的人的客观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与此相应,幸福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3)人的需要可以依照其内容归为自然(物质)需要、社会(人际)需要和精神需要三类;(4)幸福可以简称为三个层次:生存型幸福、享受型幸福和发展型幸福;(5)幸福可以分为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两类。个人或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即个人或家庭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社会或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其中,以客观性指标为主,以主观性指标为辅;既要有平均指标,以反映群体在某一方面的平均幸福水平,又要包括相对指标,以反映群体幸福状况在某些方面的社会差别。  相似文献   

10.
徐绍琛 《学术探索》2013,(7):136-139
居民幸福指数是衡量和评价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广受重视。本文以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为视角,提出了评价幸福昆明的44个指标,其中“城市最低工资水平”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对幸福昆明建设影响最大,并分析了近年来幸福昆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冯伟福 《南方论刊》2012,(12):46-48
城镇化,是中国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助动力。城市是广大市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打造市民高质量的生活,是政府与民众共同的愿望。在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收入、家庭、信仰和环境是民众幸福指数的主要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2.
建设幸福青海,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数,是新时期青海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主题。为此,论文通过梳理中外有代表性的幸福观,剖析了"幸福青海"的价值基础,并结合青海省情,阐释了"幸福青海"的基本内涵;在借鉴其他地区和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幸福青海"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设想,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幸福青海"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角度看工作幸福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是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要基点.企业在吸引、使用人才的同时,必须关注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然而,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现状并不乐观.从我国员工的工作幸福指数现状和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通过提高员工满意感、价值感、快乐感,从而提高幸福感,提高工作幸福指数,对最终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国民的幸福程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幸福"概念由于难以进行实证检验而一直被主流经济学界所诟病.通过对经济思想史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梳理,我们发现,对主观幸福的直接测度方法或者以完全客观的物质水平代表幸福的方法都存在一定的方法论困难.从人文的观点看,在自由发展观视野下构建幸福指数体系也许是一条可能的理论路径.基于这种方法论认识,我们对近年来中国的幸福发展水平进行了经验测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幸福指数研究兴起的宏观背景出发,针对社会各界对幸福指数存在的各种质疑与争论,对当前幸福指数研究存在的认识偏差与应用误区进行分析与解读,提出幸福指数应立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对公平正义的价值准则、民生指标与精神文化指标、民主参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等几方面予以额外重视。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推动劳动力有效转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我国农民职业教育能否克服体制落后、资金短缺等困难,逐步走向专业化、正规化,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因此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应首先着眼于解决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府所应担任的角色明确定位,逐步完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国民幸福的重大基础手段。在相当程度上,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特定经济社会发展引致的客观福祉条件改善的主观反映,两者具有内生一致性。根据国民幸福与客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性关系,文章在深入剖析影响国民幸福6大一级影响因子与结构原理的基础上,阐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与国民幸福的内生响应关系,并基于此构建了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涵盖幸福主客观主要影响要素的幸福指标体系。这一研究为国际学术界正在共同努力实现以幸福测度经济社会进步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基于主客观内生一致性的幸福生成理论机理体系,基于此建立的幸福指标体系框架在包容主客观幸福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对应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预留了空间。  相似文献   

18.
马金芳 《北方论丛》2012,(5):140-144
无幸福,则无发展,至少无真正的发展.较之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而言,幸福是社会法更本质的价值追求.在终极意义上,对幸福之追求是社会法规范确立与制度设计的价值导引与最终归宿.幸福具有多种维度:个体幸福与主观幸福是社会成员自我救赎的场域,而社会幸福与客观幸福则是国家与社会的可作为空间,也是社会法发挥作用的“势力范围”.社会法不能回避当前我国国民幸福指数偏低的现实起点,社会法应在公民的自我救赎范围之外实现自己的制度担当,即为国民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增强国民的公平感,提升国民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国民幸福视角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对国民幸福造成不良影响,以GDP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指标无法如实反映国民幸福水平,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冲击着国民幸福,这促使人们反思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促进国民幸福水平的提升,而"不丹模式"下"国民幸福总值"的理念和实践则对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科学地构建和测评国民幸福指数,将国民幸福作为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正确看待经济因素对国民幸福的影响,注意社会转型期提升国民幸福的关键,这是从国民幸福的视角思考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建设"幸福"是人们广泛热议的一个重要话题。准确把握"幸福"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建设幸福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探讨了幸福的科学含义及其对企业的启示,剖析了建设幸福企业的实践成果及其问题,提出了建设幸福企业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