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仲谋 《江海学刊》2012,(1):201-207
明代的词集评点,自清代以来多受讥评。其原因一方面是明代词集评点确有浮泛率意的缺点,另一方面则在于论者之以偏概全以及对于明代学术的成见。通过对明代二十余种评点词集的系统清理,尤其是对汤显祖评《花间集》,沈际飞批点《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以及卓人月、徐士俊评点《古今词统》等的重点研究,可以见出明代词学批评特有的话语方式、思维取向与审美追求,其以曲释词或词曲互证的批评方式尤具特色。正是这些有别于宋代和清代词学的思维特点与话语方式,决定了明代词集评点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评研究作为对批评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评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彭玉平  向娜 《江海学刊》2015,(2):180-187,239
"以诗比词"指的是词学批评中将诗词的作者、作品、发展阶段等进行比拟或比较,借助诗歌风格、成就等方面的特征,以表达论者对词的评价与判断的批评方式。这种现象开始出现于宋代对词人词作的点评中,至清代以后则成为词学批评的常见方式,其内容也几乎涉及词学的所有方面,并表现出系统性和理论性。"以诗比词"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诗词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其价值则在于反映了词体文学及词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始终以诗为参照和借鉴的对象,而诗词并论的方式将词纳入了主流文学的体系中,也有助于词的尊体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现存的收录有刘辰翁评点的三种词集进行一一考证,认为现在仅存的刘辰翁对4位作家的25首词作评点的材料,不足以证明刘辰翁当年确曾有意对词这一文体进行过评点。  相似文献   

5.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词选是清代常州词派词学思想的重要载体,而词选中的评点更是常派词学理论具体而微的表现形式。在清代后期,常派词人出于张宗立派、阐释词论、指示门径等动机,在其编辑的词选中对词作进行大量的评点。大略而言,其评点模式有三种,即圈点、圈点和点评、点评。通过评点,常派词人将宏观性的词学理论转化为微观示范,即将词学理念具体化与细致化。此外,常派词家在点评时,常以情感或感觉来印证理论,其评点话语多为感性的发挥,诗意的解读。在常州词派的词选评点系统中,最具词学价值的是各种评语。常派词人借助这些评语,进行自我标举,有意识地推动了清词的经典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词学批评流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学批评进入 2 0世纪后 ,其流派规律发生了变化。按照词学观念与词学方法的不同特征 ,2 0世纪前半叶存在着传统派、现代派、新变派三大流派 ,若简单地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派势必会隐蔽词学批评的新变及现代色彩。建国后由于社会政治批评的极端化 ,流派成为“流弊”。新时期词学批评流派呈“泛化”状态 ,但是其形成还是可以预见的。从地域来看 ,国内只能以群体出现 ,国际上则有中式批评派、日式批评派、西式批评派等三大流派。以高校与研究机构为中心 ,或者以老学者为中心通过师承 ,也有可能形成流派。这一切都与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其理论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阐说。上述历程,标示出“格”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引入、承传到提升、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沈际飞在《草堂诗余四集》中表现出多样的批评观念,其主要有五:一是主张以情为本,以情感抒写作为评判词之高下的首要标准;二是强调词之雅性,以情感真挚与否作为区分词之雅俗的重要准则;三是重视自然,反对雕饰,讲究情感抒发、结构行文、语言运用都要天机自运;四是倡导翻新出奇,提倡在仿拟中创新;五是讲究字句章法,注重格调韵律,反对词曲之韵混用。这些观念,展示出明人关于词之创作欣赏的多维度思考,为后世词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词学在长期的发展中,不仅形成了鲜明的词学创作理论,而且在丰富的批评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词学批评理论。这些词学批评理论影响并指引着词学创作的发展方向,其中影响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批评理论有“《花间》范式”批评、本色当行批评、雅正批评等。  相似文献   

11.
"形式"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虽无与之完伞对等的范畴,但相关的思想和论述却非常丰富.受"诗言志"、"文以载道"等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加之有搞"形式主义"的嫌疑.研究者们多重视传统诗学内在精神的分析,而对于关涉汉语诗学本体的"形式"则有所忽略.这样,我们对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的本土特色和内在规律就无法作整体的把握.形式批评研究就是回归汉语诗学本体的研究,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观念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徐中舒先生借鉴前人古书年代考证方法和理论,穷原究委,综贯会通,高度重视古诗著录、拟作、称引、诗体、文字、特别名称的同时,积极寻绎历史、地理、习俗、思想、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证据,建立起以文史互证和多学科知识相互配合印证为特色的新的研究范式。徐氏古诗考订方法论迄今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值得中国古典文献学界和史学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余意 《阴山学刊》2005,18(5):11-14
“以诗为词”不仅是创作方法的更新,而且是词学观念和词学意识的改变。“以诗为词”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词的“本色”认识。当时的“本色”应该是属于“女性特色”的风格判断,而不仅仅是音乐性特征的认定。正是基于对词这种风格的认定,出现了词学批评中的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的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人大行使监督权主要是依法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权力进行规范和制约,以保证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保证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活动。因此,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词的都市化--论柳永城市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城市词作为一类独立的题材从柳永词中分离出来,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探讨柳永城市词在内容和艺术上的特征,将其价值定位在题材的拓展和艺术的开创上,以此评判其城市词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论宋代诗话汇编的三种编排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当前  曹旭 《江淮论坛》2009,(5):179-185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汇编,三者运用了各具特色的编排体例,代表了宋代诗话汇编三种体例类型。《诗话总龟》因诗存事,以事为纲,分门增广;《苕溪渔隐丛话》以时为序,因人系论,触类引伸;《诗人玉屑》格法类分,人物品藻,史评结合。后出汇编在编排体例上继承创新,更趋完善。正是有了颇具匠心的编排体例,三大诗话汇编能够历久不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胡梅仙 《阴山学刊》2005,18(2):22-26
根基于大定、明昌词坛的金末元遗山词的突起把词心和词境都推向了一个纵深的境界,遗山词是在既有金词的土壤上多方承继和创新的丰硕成果,其不仅与金的特定时代、地理环境有关,更与金文化中传统主流思潮儒家文化的失重及多元文化空间的形成有关;而金中期词表现出的旷逸、恬淡、清新、朴质的多重风格无疑是遗山词最直接的丰厚土壤。遗山词率真尚情的主观抒发是对于金词主情观念高扬的承继;山水田园在遗山词中的境界变得更为阔大;遗山词具有盛唐胸怀。  相似文献   

18.
“以诗为词”可以说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但它并非始于苏轼。北宋初中期,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入手,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作法,为苏轼“以诗为词”的成熟运用作了充分的准备。“以诗为词”创作倾向在北宋初中期的产生,除了词人在主体创作实践方面的努力外,一些客观存在的因素,诸如文体本身发展的需要、文体之间的学习与渗透、时代风尚与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家群体身分的特殊性、作家观念的改变、作家创作的相互影响等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词选的承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词选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调选编的承传;二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词选的承传,为词作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既有促进人的本质实现的性质,也有压抑人性的性质。在 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为人性压抑的根源。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加剧了人的异化劳动的程度。科学技 术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 使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因此,要克服科学技术对人性的压抑,就必须以理性的批判力量唤 醒人的理性的否定精神,把科学技术置于理性的指导之下,建立能够实现人的本质的“新技 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