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王兴国 《船山学刊》1991,(1):140-146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的伟大民族。在祖国现今的广袤版图上,从远古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不同的民族聚居在同一地域,也有许多相同的民族散居在不同地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之间,一方面互相交流、互相汇合,从而逐步形成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和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这种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天下>月刊是20世纪上半叶由中国人所办的一份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英文文化期刊.该刊由中山文化教育馆资助创办,先后在上海与香港编辑出版,在亚、欧、美三大洲发行.该刊以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通过文化交流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为宗旨,以中外撰稿人士及国际发行网络保证其国际性,以公平性与思想性为原则,向"天下"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发展与戏曲传播格局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戏曲在新时期的自我定位应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凸现出自己文化娱乐的本质属性。戏曲的娱乐属性决定了戏曲以传播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传播是戏曲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传播技术的革新为戏曲的生存发展和传受提供了多元选择。  相似文献   

6.
《春香传》属于盘索里类小说,在韩国古典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文献调查的方式并结合《朝鲜王朝实录》中记录的部分史实,对《春香传》中的身份制度、妓生制度、御史制度进行解读,可以帮助读者和研究者正确理解《春香传》的作品内容,同时为小说《春香传》的外部研究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与其它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如何正确看待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以及如何促进当代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走向世界,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希冀通过梳理和分析《华严经》这一著名的佛教典籍传入中国的路径、它的翻译历程及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东亚地区的广泛流布,来揭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些特点,从而推动国际间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它以传统价值观念为核心,集中体现了民族持久而稳定地对传统文化的理想追求。武术文化的现代传播不可忽视来自西方体育思想的扩张和全球化体育文化的侵蚀,竞技体育的社会负面影响和体育价值观念的转变,需要传统武术文化及价值观念的回归,武术文化需要主动的应答和创新,实现现代发展与回归传统的交融统一,在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中扮演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媒介,促进武术文化晦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0.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导———读《中国文化现代化》吕红平一个民族的振兴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民族主体意识的进步和民族文化的发展,而这又离不开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心理的更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要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更新...  相似文献   

11.
赵丽萍 《齐鲁学刊》2014,(2):126-129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戴廷栻的《枫林一枝》现存两个版本,一种附于戴廷栻文集《半可集》之后,该诗文集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另一种为康熙刻本《枫林一枝》,现藏祁县图书馆,收诗129首,该本并未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枫林一枝》题材广泛,举凡抒怀、写景、咏物、咏史、酬唱、闺怨、题画、悼亡、祭祀、拟古等内容皆有所表现;艺术风格疏朗清新,韵味悠然,颇有唐人气韵,体现了清初三晋诗歌多样化的风格特征。对其予以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史上的咏花诗词,虽然不如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那般名作迭出,名家众多,却同样是华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诸多元素。如大一统观念,修身齐家治国理念,在文学史上也有着相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五幕史剧《棠棣之花》的创作过程比较复杂,它虽然完形于一九三七年,改定于一九四一年,但它的草创期却近在二十年代。概括起来说,它是在二十年代初草创的《棠棣之花》(仅发表了两幕)及一九二五年所作的两幕剧《聂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九三七年,作者从日本回到上海,着手对《棠棣之花》进行一个通盘的整理,“加了一个行刺的第三幕,把以前割弃了的两幕恢复,就这样便使《聂荌》扩大”①而成为了如今的五幕剧《棠棣之花》的雏形。一九四一年《棠》剧上演之前,郭沫若又对它进行了一次重要修改,  相似文献   

14.
《今昔物语集》作为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被引介到中国,开始在中国传播.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对该作品的引介、翻译、研究整个过程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是日本文学在异域传播中比较特殊的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文学传播过程中的“名人效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中国人接受日本文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被动与盲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研究史的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汉书》的传播与研究状况进行了概述,初步考察了中国古代《汉书》传播的范围与表现形式以及文本传播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而提出《汉书》研究史密切关注和关系着《汉书》研究的整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发展源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象中华民族这样源远流长。中国大陆,西面与西南面是难以逾越的崇山峻岭;北面与西北面是苦寒的大草原和荒漠;东面与南面是浩渺的大洋。如此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大陆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这个地理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论述,是对党与文化建设关系的精辟概括。《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1期刊载的由尹世洪、何友良、叶青三位同志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一文(以下简称《历程》),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发展历程,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淀和产物。先…  相似文献   

18.
对儒学造诣颇深的好友蔡方鹿研究员惠赠其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忙里偷闲 ,细心拜读 ,掩卷沉思 ,深感她是一部集朱熹研究之大成的佳作。博采众说 多有创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对宋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乃至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具有相当影响。为了深化学术研究 ,弘扬中国文化精华 ,作者在精读朱熹原著的基础上 ,博采众家研究朱熹之说 ,与文化传承和现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依山铸铜 ,煮海为盐 ,多有创新。譬如“心性论”是朱熹哲学的…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6,(5):82-82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0.
鲍延毅教授编著的《孔门寓言集》,既是一部文献资料专集,又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古典文学读物。置诸案头,随时翻阅,无论从哪种角度来要求,均可收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孔门寓言”,顾名思义,好象是专为推崇儒家而编的。其实,编著者毫无门户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