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庆葆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
日据台湾 5 0年 ,实行鸦片渐禁政策 ,这个政策可以使台湾总督府在两个方面赢得赞誉 :日本是所谓“文明国家” ,标榜禁烟 ,可获得国际间的同情 ;出于所谓人道上的考虑 ,禁而不严 ,又可以获得台湾人的认可。殖民地当局将其丑行罩上光环 ,欺世盗名竟达数十年。本文拟通过对此等鸦片专卖制度的论述 ,揭露日据台湾时期鸦片政策的本质 ,即早期为财政服务 ,为开发台湾提供助力 ;晚期在战时体制的支配下 ,将毒手伸至大陆 ,有力地配合了日军的全面侵华。 相似文献
2.
日据初期,时任日本内务省卫生局局长的后藤新平提出在台湾实行"鸦片渐禁政策",随后强力推行,使鸦片专卖合法化,台湾殖民财政扭亏为盈,迅速独立,也为日本本土输送了大量的资金。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探究后藤新平实行此政策的真正目的和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日本统治台湾期间,推行鸦片毒化政策,并将其作为独特的"治台经验",推广到中国大陆。由于中国各地情形不同,日人毒化手段随之发生变化,最终确立"以毒养战"、"以毒制华"的战略目标,将毒化政策演变成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国家行为。日本侵华毒化政策的推行,摧残了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了中国抗战力,打断了中国政府的禁烟历程,破坏了中国经济发展,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伪满 14年间比较复杂且多变的日伪边境政策。从总体上看 ,前期以防御为主 ,中期具有扩张性 ,后期又回到防御的态势。边境地区的军事布防也随着政策的变化而变化 ,其间修建了大量军事要塞、军用机场、交通壕等防御设施。与此同时 ,前苏联方面也存在扩张问题 ,他们趁着“九一八”和“八一五”两次事变我国东北地区暂时乏人管理的机会 ,偷移界石 ,蚕食了我国大片领土。 相似文献
5.
美国对鸦片的政策及其禁烟的努力经历了一个演化的过程,即首先由美国国内的禁烟开始,然后将目光转向了远东的属地菲律宾,并在菲律宾开展禁烟运动。1906年,晚清中国的禁烟运动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来倡议国际联合禁烟,将禁烟运动国际化,即由一国的国内事务成为世界各国共同担负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拉开了禁烟运动的序幕,由民族主义浪潮所激发的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努力也迫使美国作出了让步,支持中国第一次以平等国家的身份参加国际禁烟会议。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扶持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并主持制定了新的劳动政策,开始用行政手段限制华北工人进入东北地区。这种政策造成东北地区的工资上涨和企业间争夺劳动力的加剧,最终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得不放弃。本文重点对该政策的形成过程加以论述,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和把握伪“满洲国”的劳动政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后台湾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针对台湾的鸦片问题,后藤新平提出了他的鸦片“渐禁政策”,在台湾实行鸦片专卖。这一政策不仅稳定了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而且成为其向中国大陆推广的主要侵略伎俩。后藤新平亦因此而跻身于日本政治统治的核心,成为日本殖民统治的行政权威。 相似文献
8.
朝野禁政观念与清末禁烟激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禁烟是晚清历次鸦片禁政中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事件。清末朝野各方对待鸦片禁政的认识颇有区别,知识界和官方的立场接近一致,而烟农和烟商则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抵制。随后酿成的禁政激变风起云涌,愈演愈烈,尤以烟农抵制禁种罂粟的"民变"最为激烈,使鸦片禁政的历程充满了血雨腥风。朝野对禁政激变的反应十分复杂,当局的善后筹划和应对政策软弱无力,致使纷乱局面难以控制。清末禁烟虽系善政,但时人看法与当今评说颇有距离,其中蕴涵的学术载道的现象值得思量。 相似文献
9.
1938年10月,日军攻陷武汉,华中全部沦入日人手中。上海沦陷后,日军以破竹之势占领京沪、沪杭之间各要地,并迅速在各县成立自治委员会、维持会等组织,公开进行毒化活动。1938年4月到1939年3月,上海、南京两特别市政府、江苏(苏州)、浙江(杭州)、安徽(蚌埠)等伪省政府相继成立。华中地处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中枢,是富庶的鱼米之乡,被日本视为“以战养战”的基地。日占华中后,随即实施“以毒养战”、“以毒制华”的毒化战略,牟取暴利。伪维新政府时期日人鸦片毒化政策的推行,严重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并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相似文献
10.
鸦片税收是清末兴学新政的重要财源之一 ,与各省学务振兴经费关系密切。而另一方面 ,为了配合新政的推行 ,清廷下决心禁绝鸦片。 190 8年下半年以后 ,鸦片禁政的速度加快 ,税厘收入大幅度缩减 ,赖以铺张的兴学事业经费极受影响 ,清廷推行的“就地筹款”办理兴学新政的方针受到严重挑战 ,各省的兴学新政事项被迫放缓。有关宪政成绩的奏报多数是官样文章 ,财政制约成为宪政不举的重要成因。清廷对地方兴学新政的敷衍引起地方省份的非议和敷衍 ,清末新政因鸦片禁政而呈现出萎缩徘徊的态势 ,概见双方互动关系的复杂和多变 相似文献
11.
伪满时期朝鲜移民文学从宏观角度可通过国别文学、民族文学和属地主义、属人主义和属语主义等概念的导入明确其归属为朝鲜(韩国)文学;从微观角度其又与朝鲜半岛文学相区别,带有相异于本土文学的特色,这种特色体现在朝鲜文学传统和伪满特定环境的结合。就产生动因和样相来看,其符合文学艺术研究的整体规律,是由种族、环境和时代决定。伪满时期朝鲜移民文学作品不但对东北少数族裔文化传统进行了诠释,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民族文化内涵,它的研究价值体现在,可通过文学把握历史,纠正歪曲的史实,打击日本右翼思潮,同时,其文学思想映射反日智慧,启迪民众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12.
伪满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导下,在"满铁""满炭"的操纵下,中国东北的矿产资源尤其煤炭资源悉数落入日方之手,其消耗与流失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和规模。这一时期,中国东北煤炭资源从开采、冶炼到销售,无一不带有殖民掠夺性色彩。追溯伪满时期中国东北矿产资源从"产"到"销"的全部过程,厘清资源流失的数据和去向,是对日本右翼分子"侵略有功论"最有力的驳斥。 相似文献
13.
近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的《伪满基层政权研究》(以下简称《政权研究》),颇有耳目清新之感,一是这一研究在本学科尚属开拓;二是统览全篇感到立论得体、阐述有据、史料妥当,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著作。这部著作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把伪满基层政权研究同伪满警察制度研究结合起来。《政权研究》从伪满警察的最初出现到它的组织机制以及同日本警察制度的对比都作了比较认真地记述和议论,这无疑为著者的主体研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如同在坚实的基础上建造高大的楼房,首先把框架竖立起来,充实了《政权研究》的扎实感。第二,把伪满… 相似文献
14.
鸦片在中国泛滥了一个多世纪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观 ,鸦片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是列强有中国的鸦片经营造成的本文详细考查了英、美、日对中国经营鸦片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伪满的"王道政治"是日伪共同策划下出现的一个怪胎,其张扬顺天安民,标榜施行仁政,兜售正己修身,侈谈民族协和与大同思想.与中国传统的王道思想相比,被日伪进行了别有用心的异化和扭曲,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异化错位. 相似文献
16.
伪满国史教科书是为了配合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而建构出来的一套叙事,强调伪满有三千年独立史,“日满一体”,丑化中国,将伪满虚幻成“王道乐土”,这是日本政学两界共谋的产物。伪满国史最初是为了对抗中国史而存在,其使命是暂时的,日本最终目的是以日本史扩张为伪满历史教育的中心,令伪满国史形同虚设,借此规训东北中小学生形成日本认同意识,而不是为了达成伪满国家认同。伪满国史论述不仅改造东北青年的历史认识,而且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7.
18.
鸦片税收与清末警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政建设是清末宪政改革的要项,鸦片税收则是清末警政改革的重要财源之一,各地警察创设和警政学堂的筹建经费或多或少与鸦片税收有着密切的关系。配合新政推行,清廷下决心禁绝鸦片,1908年下半年以后,鸦片禁政的速度加快,税厘收入大幅度缩减,赖以铺张的警政事业经费极受影响,清廷推行的“就地筹款”办理新政的方针受到严重挑战,各省的警政事项被迫放缓,有关宪政成绩的奏报多数是官样文章,财政制约成为宪政不举的重要成因,清廷对地方新政的督催引起地方省份的非议和敷衍,清末警政改革因鸦片禁政而呈现出复杂徘徊的态势,概见双方互动关系的复杂和多变。 相似文献
19.
自19世纪中叶加州发现黄金后华人开始大童赴美,到1943年美国取消排华法的近一百中,美国华侨社会中的烟毒较为盛行.早期美国华侨社会烟毒流行,主要是鸦片吸食为特定历史场景中的美国华侨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社会消遣方式;从事鸦片贸易而获取的暴利,驱使华侨热衷走私和贩卖毒品,也使华侨堂号勾结警察,为毒贩提供武力保护.鸦片对美国华侨社会的危害巨大,致使华侨浪费钱财,伤及身心,不能履行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它还引发了盗窃、"堂斗"等其他社会问题,给美国排华分子以排华口实.在控制烟毒的行动中,由于华侨社团和中国驻美领事权力有限,而华侨商贩和堂号与美国警察互相勾结,致使禁毒行动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