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客家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来源河洛,是在不断迁徙、不断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客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传承和发展这一优良传统,使客家人从小就养成爱国爱乡情操.每当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客家人总是忧国忧民,率先挺身而出,揭竿而起;为了抵御外侮,客家人总是奋勇抵抗,冲锋在最前列,义无反顾,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海陆客”是指粤东海陆丰地区即今海丰、陆丰和陆河三县客家人所讲的客家方言,由于明清以后,海陆丰客家人多次渡台谋生,因而在台湾也形成了一个海陆客语言社团。本文除重点描写了海陆客的共性特点和内部差异外,还对海峡两岸海陆客的地位和语用状况作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1-15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和台湾“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这是首次在北京举办的两岸客家人的大型民间交流活动,同时也是继刚刚在台北举行的世界客属第21届恳亲大会之后,海  相似文献   

4.
在台湾,汀州客家人是一个易被忽略的族群,而漳州籍移民多被等同于福佬人,潮州籍移民则往往被等同于粤东客家人。通过史料钩沉与考辩,论证了汀州客家人对台湾开发的贡献,辩证了台湾漳州籍移民中有较高比率的客家人,认为不能将台湾潮州籍移民简单地等同于粤东客家人,从而澄清了台湾客家史研究中的若干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台湾客家人"隐而不显"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透过这一"隐性"特质来阐述台湾客家人所兴起的危机意识及其族群在这一危机中的反应,同时就客家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刻反思,目的是增进我们对台湾客家族群现状的了解,更好地把握和认识客家运动发展的脉络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文化的传统,每每有一种时下人们常说的"穿越"能力,尽管两岸意识形态,甚至长期处在敌对状态,可在根本的方面,却又无形中趋于一种出奇的一致。上世纪80年代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同样也开始了民主进程,海峡两岸的客家人,就曾经从半个世纪的沉沦、失落、自卑中奋起,走向了文化的自信,两岸的"大河小说",体现客家文学与客家精神的贯通,尤其是颇受青睐的纪实文学,对两岸分离演绎出的历史悲剧,更有着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笠山农场》是台湾现代客籍作家钟理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以日据时期台湾客家人聚集地南部山区小镇为生活背景,着意刻画了台湾客家人的生活景象,从文化的视角,将近百年来客家族群在台湾的发展呈现出来。作者将客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俗、语言三个方面融入到叙事之中,通过这些具体的族群文化形态,既表明了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两岸农业科技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提出"十一五"期末和"十二五"期间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领域。从海峡两岸资源的互补性、科技研发的互补性、产业的互补性和市场的互补性出发,展望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前景。提出海峡两岸农业科技合作的对策:(1)加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2)建立两岸农业科技合作协会;(3)建设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4)重点进行台湾精致农业和科技推广的示范;(5)构建农业科技合作支撑体系;(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对台政策的历史转变与两岸关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坚持不懈地探讨和寻求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创造性地制定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如叶剑英的"九条方针"、邓小平的"六条设想"、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和"六点意见"等.这些对台方针政策在海峡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有效地缓和了台海地区的紧张局势,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加速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始终不渝地探讨和寻求妥善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并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对台方针和政策.如.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第三次国共合作"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及毛泽东的"爱国一家,不咎既往"、周恩来的"一纲四目"、叶剑美的"九条方针"、邓小平的"六条意见"、江泽民的"八项主张"、胡锦涛的"四点意见"和"十六字方针"等.这些方针政策和建设性意见,有效地缓解了远东地区的紧张局势,化解了台海地区的战争危机,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与交流,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人性探讨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历久弥新、普遍关注的话题,客家学学者谭元亨教授的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审美意蕴中也不乏对此体现。然而小说并非是宽泛的就人性而描述人性,而是通过对当代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照,通过对知识分子品格的认识,讲述人物间矛盾纠葛,表现客家人善良美好人性与社会上卑鄙丑恶人性的博弈场景,进而表现出客家文化优良的精神品质。作品探索人性更为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将客家山乡纯朴清新的风俗景物、圣洁传说与山外当代追逐物质利益的污浊社会风气形成鲜明比照,从侧面凸显美好人性可贵之处,深刻独到地挖掘了对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的、客家文化的优良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2.
挖掘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弘扬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精神,是培育、升华民族时代精神的必由之路.文章还对宁波精神的内涵发表了见解.  相似文献   

13.
客家民间信仰不仅是客家人精神信仰层面的体现,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地区的开发历史以及后来的发展,是客家地区开发和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的展现.本文以田野调查和文献材料为基础,试对民间信仰与客家地区开发,以及客家族群发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扎实作风,它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艰苦奋斗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而且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闽赣粤交界的大三角地区是客家族群(民系)孕育、诞生和成熟的原生地,具有先民、先祖、祖先三重血缘资源优势和文化场景作用,是客家血缘与文化的寻根处。客家在此地所寻找的客家基本精神是对河洛根性文化的传承。客家原生地是海内外客家中原河洛姓氏寻根的中转站。客家的血缘寻根和文化寻根是客家族群认同的主要途径,对全球化背景下重构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众良好的精神风貌是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的精神基础。和谐社会建设中民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应当主要体现在社会责任感,人生使命感,信仰神圣感等三个方面。现阶段,要培育民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昂扬向上的价值取向;建立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疏导人们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少数民族禁忌文化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 ,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文章分析了少数民族的禁忌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阐述了传统禁忌习俗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认为我国少数民族保护生态环境的许多优良传统值得借鉴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8.
广大知识分子的奋斗和奉献精神 ,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在 2 0 2 0年 ,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 ,离不开广大知识分子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广大知识分子要用自己的奋斗和奉献 ,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分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是其他社会阶层不可替代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离不开广大知识分子作用的充分发挥。积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认真解决好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 ,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广大知识分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遵纪守法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弘扬百色起义期间革命军民普及法纪教育、自觉遵守法纪、严格执行法纪等优良传统,把百色起义遵纪守法精神与道德修养相结合,自觉增强公德意识;与法纪学习相结合,自觉积累法纪知识;与日常行为相结合,自觉提高法律素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